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怎么打?
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已于2018年11月30日聯合印發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針對《行動計劃》的背景、目標、任務及思路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為什么要編制《行動計劃》? 渤海戰略地位突出,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渤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18年4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對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針對污染防治攻堅戰,明確提出要打贏打好七大戰役,強調“要制定具體作戰方案,明確責任主體、考核辦法,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又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周密部署。2018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以下簡稱《意見》),對渤海綜合治理......閱讀全文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是自2013年啟動以來,在農村司和農村中心的積極推動下,各項目區積極探索,產生出一些鹽堿地改良增效的新模式,極大增強了項目區糧食生產支撐能力。為深入凝練項目成果、及時發現實施中的技術及財務問題,部署下一年度工作,2016年10月12-14日,科技部農村司、農村中心組織技
黃渤海江豚種群調查啟動
?? 5月24日,黃海水產研究所“中漁科102”號漁業資源調查船赴黃海南部水域,采用截線抽樣目視調查和聲吶探測等方法對江豚進行觀察和探測,同步開展生態環境調查,航期預計10天。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啟動黃渤海江豚種群數量和洄游分布聯合調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院承擔了中海
渤海灣入海排污口現場排查全面啟動-首批安排環渤海4市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舉措部署,扎實推進渤海地區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生態環境部在今年1月開展唐山黑沿子鎮試驗性排查的基礎上,于 6月24日啟動河北唐山、天津(濱海新區)、遼寧大連、山東煙臺等4城市入海排污口現場排查工作。 根據工作安排,現場工作為期一周,采取拉網式
渤海將實行最嚴格環保措施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12月26日在京表示,2012年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渤海的環境保護放在整個海洋環保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他還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4點意見。 首先,加大對渤海環境質量的監視監管力度,其重點要放在對渤海石油平臺溢油污染風險的監管、海洋傾
中國科學報:渤海變酸了?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不僅能使氣溫升高,還將使海水變酸。 當科學家意識到海洋酸化問題的嚴重性時,對近岸海域海水酸化卻仍關注甚少,因為一般認為這應該是開闊海域、較溫暖海域海水因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問題。 不過,2011年夏季,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翟惟東研究組在渤海西北部和北部近
環渤海動力煤價9周暴跌111%
國際市場煤價在經歷大幅下跌后最近出現了明顯反彈 海運煤炭網發布的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出現連續第九周下降,累計跌幅高達111%。目前業內對于后市煤炭價格依然看空,不過國際市場煤炭價格在經歷了大幅下跌之后最近卻出現了明顯的反彈。 海運煤炭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價
我國渤海再獲重要油氣新發現
中國海油18日宣布,我國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油氣勘探又獲大發現:位于渤海萊州灣北部的墾利6-1-3井,共鉆遇約20米厚油層,測試單井原油年產量可達40余萬桶。這是萊州灣北部地區首個大型油田。 中國海油介紹,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萊州灣北部地區歷經40余年多輪勘探,效果均不理想,所發現儲
國內機構缺席渤海溢油事故環評
上周五,美國康菲石油公司“”的表述引發各方爭議。盡管本周一康菲中國出面“辟謠”,稱公司的原意是“經過康菲中國和第三方專家廣泛調查和分析,溢油對環境造成的持續性影響非常小”,但仍不能平息質疑的聲音。 康菲石油公司在昨天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上,首次披露了渤海灣賠償基金和環境基金的部分信息。從康菲方
天津渤海化工集團訪問大連化物所
5月24至25日,中科院北京分院與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共同組織集團下屬6家企業訪問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并洽談合作。大連化物所副所長劉中民以及相關專家參加座談。 會上,渤化集團及下屬天津堿廠、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大沽化工股份公司、海晶集團和漢沽鹽場等重點企業技術負責人介紹了企業
蓬萊油田溢油事故仍在影響渤海海域
昨天,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11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海洋赤潮災害有所減輕,溢油等海洋突發事件風險加劇。其中,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造成嚴重污染,影響仍然存在。而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尚未對我國管轄海域造成影響。 公報顯示,2011年6月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對渤海海洋生態
青島摸清黃渤海區水產養殖品種“家底”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傳來消息,該所多個團隊承擔的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黃渤海區調查工作有了進展。目前,調查組基本摸清了黃渤海區大宗水產養殖品種的“家底”,為黃渤海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 ? 2021年8月,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黃渤海區調查工作開展起
公報顯示:渤海溢油影響海域生態尚未恢復
今天,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1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對渤海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損害,溢油影響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生態服務功能尚未完全恢復。 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屬于海底溢油,溢油持續時間長,大量石油類污染物進入水體和沉積物,造成蓬萊19-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怎么打?
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已于2018年11月30日聯合印發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針對《行動計劃》的背景、目標、任務及思路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為什么要編制《行動計劃》? 渤海戰略地位突出,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答:
渤海溢油事故終局:損害索賠共30.33億
時隔一年多,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調查處理報告終于向公眾公開。 國家海洋局6月21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關于事故調查處理報告》,披露了溢油事故損害索賠情況。 根據報告,康菲公司和中海油總計支付16.83億元人民幣,其中,康菲公司出資10.9億元人民
渤海環境監測6項目同時啟動
5月24日至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渤海海洋酸化與海氣二氧化碳通量監測”航次在渤海持續作業。該航次同時搭載北戴河鄰近海域典型生態與污染監控關鍵技術集成應用、南海及西太平洋海區微型生物海洋學及其儲碳過程與機制研究等6個項目。
環境時評:渤海漏油不能只“罰酒三杯”
只有切實履行起責任,把現有法律用好用足,執法部門才能擺脫執法不嚴的詬病,并獲得國家機關的應有權威 兩個多月過去了,渤海漏油事件非但沒有畫上句號,反而因怠慢拖延愈演愈烈,污染面積從“200平方米左右”增加到超過840平方公里、油基泥漿溢出量也從預計的1500桶增加到了2
給力還是無力?渤海溢油處理急需公眾參與
國家海洋局給出的“8?31大限”已近在咫尺,但渤海溢油仍難畫句號。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長房建孟稱,康菲石油一旦違限,國家海洋局將會有針對性措施出臺。然而,有關專家認為,監管部門手里的牌不多,尤其是缺少殺手锏,這直接導致了康菲石油的輕慢,也造成了事態無法根本好轉。 公眾
山東積極推動“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深度發展
山東在深入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鹽堿地改良增產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為黃三角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以發展綠色智慧農業為核心,以“穩糧增收、結構調整、提質增效、精準扶貧”為目標,按照“因地制宜、順勢而為,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原則,突
渤海溢油事故油田30日溢油量0.85升
國家海洋局31日公布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環境監視監測情況顯示,10月30日C平臺附近有油花溢出,當日溢油量約0.85升。 根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開展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環境監視監測,30日C平臺附近有油花溢出,最少7個/分鐘,最多21個/分鐘,當日溢油量約0.85升。B、C
渤海糧倉大數據平臺建設初見成效
山東省科技廳高度重視大數據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加大支持力度,強化“農業大數據”成果的推廣和應用。通過組織實施“渤海糧倉增產增效的大數據支撐研究”、“基于物聯網的數據采集布設方案和大數據平臺建設”等科技項目,建立了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大數據平臺,對農業生產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數據支撐。
渤海溢油“三停”決策科學性待考量
渤海溢油事件發生后,康菲被要求停止回注、停止鉆井和停止油氣生產。而有關專家認為——“三停”決策科學性待考量。 對于3個月來持續受到熱議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件,專家認為“停止溢油會有滯后,不會像水龍頭一樣,一關,水就不流了”;油田長時間“三停”(停止回注、鉆井和油氣生產)不僅面臨日后開井
環黃渤海濕地生境變化研究方面的進展
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徙廊道是最大的水鳥遷徙路徑之一,其中環黃渤海濕地是重要的棲息生境,對于遷徙水鳥的保護具有重要作用。環黃渤海地區地跨朝鮮半島西海岸和中國江蘇啟東市以北長度超過1萬公里的海岸線,是東北亞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因此區域濕地和遷徙水鳥受人為脅迫干擾嚴重。準確理解濕地分布范
“渤海糧倉”項目一期目標如期完成
“項目取得的成績遠超過項目啟動之初的任務目標。”日前,渤海糧倉項目一期結題,項目負責人、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小京表示,該項目2017年帶動95個縣市區3110.9萬畝中低產田糧食增產增效,5年累計增糧209.5億斤。 5年來,科研人員在該項目的支持下,圍繞環渤海中低產區擴面
專家解答“渤海水淡化進京”四熱點問題
2019年北京人有望喝到來自渤海的脫鹽淡水。作為全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北京一直謀求從外地調水,脫鹽渤海水每年供應量有多少?今年有南水北調進京,海水淡化進京是否還有必要?老百姓則關心,海水淡化后能喝嗎?水價是否很貴?近日,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和專家,對上述疑問進行了解答。 1 淡化海
海洋科技助力渤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
渤海是我國最大的半封閉型內海,曾是“漁業搖籃”,而多年來迅猛發展的社會經濟使渤海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生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2008年,國務院批準實施《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08-2020年)》,明確提出“著力攻克關鍵技術,建立渤海環境保護科技支撐系統”。為此,科技部快速部署,積極應對渤海環境保
河北樂亭油污送檢結果為燃油-與渤海漏油無關
河北樂亭一處沙灘上的油污 昨天,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公布,唐山豐南近岸油污和樂亭老米溝河口東側沙灘油顆粒樣品的油指紋鑒定結果均為燃料油。對于這一結果,樂亭水產養殖戶難以接受。之前,他們認為,當地水產品大量死亡是蓬萊19-3漏油事故的原油污染。 國家海洋局
康菲公司稱渤海漏油油田已全面停產
國家海洋局2日對蓬萊19-3號油田作出停注、停鉆、停產作業的“三停”決定,昨日,康菲公司表示已經完成全面停產,目前正在進行全面清污,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表示,已經派駐監督員監督清污工作。對于停產帶來的影響,中海油昨日表示,凈產量每日減少6萬多桶。 康菲公司昨日表示,已經完成停止生產作業的程序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楊凌“農高會”上奪眼球
11月5日上午,第二十一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楊凌農高會)在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開幕,來自五大洲31個國家的500多名國外嘉賓與10余萬國內各界群眾共同參展參會。 本屆楊凌農高會開展新絲綢之路創新品牌行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聯展、國際農業合作交流、展覽展示、農業科技成果信
中海油在渤海再獲油氣勘探新發現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3日宣布,近期公司在渤海海域獲得旅大5-2北中型新發現,并成功評價了墾利9-5/9-6中型含油氣構造。 據了解,旅大5-2北構造位于渤海遼東灣海域,平均水深31米。旅大5-2N-2井和5-2N-4井完鉆井深約1140米,并分別鉆遇約120米和85米厚的油
環渤海—北黃海大氣沉降觀測網得以完善
近日,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岸大氣有機污染過程及模擬研究組,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課題“外海輸入對渤海生態環境的影響”和“一三五”規劃項目支持下,在環渤海—北黃海海岸帶進一步完善了大氣沉降觀測網。 大氣沉降是海岸帶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途徑之一,認清大氣沉降對陸源物質入海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