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基因編輯育種與常規育種、生物技術育種并無實質差異,建議國家盡快建立基因編輯作物品種審批相關的管理條例。”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曹曉風在兩會期間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她表示,傳統育種方法耗時、費力、不確定因素較多,研發新一代的育種技術是各國農業爭奪的制高點。以CRISPR/Cas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近年來連續突破,為實現精準、高效、省時、省力和安全的農業育種技術革命提供了新契機。 迄今,以“產品監管”為代表的美國已對基因編輯的高油酸大豆、抗氧化蘑菇、糯玉米等作物下達了轉基因監管豁免權。其他傳統糧食出口國如阿根廷、巴西、智利等也認同基因定點編輯農產品無須監管,并出臺了相關的管理辦法。在管理嚴格的歐洲,瑞典和芬蘭也先后表態認同基因編輯植物產品為非轉基因產品。 曹曉風表示,我國在國際上較早地啟動了基因編輯技術和品種創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比如,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高彩霞首次在水稻和小麥中建立了C......閱讀全文
不久前,袁隆平院士宣布了一項重大成果: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得突破,為解決鎘污染土地種植安全水稻提供了先進方案。這項重大成果是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的。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農作物育種,如今已經成為國際科學競賽新的熱門領域,國內外都有前沿消息傳來。下面,我們特約請中國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春介紹有關這方面的
美國農業部對采用基因編輯技術的新型作物網開一面,是由于基因編輯后的作物,不含任何新引入的遺傳物質或外源DNA。當技術飛奔時,既面臨重新定義轉基因,也要思考監管如何收放。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美國農業部相繼豁免了一種基因編輯蘑菇和一種基因編輯玉米的監管。 它們都采用了一種名為CRISPR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近日,一些科學家在《科學》雜志上宣布,將在今年內籌資1億美元啟動“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目標包括合成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一直以來公眾對基因編輯技術臨床應用的技術和倫理問題還有諸多擔心。本期,我們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談談我國基因編輯研究的進展與挑戰,并提出政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
以快捷、簡易且經濟而著稱的CRISPR技術,正在農業界引爆一場變革——多家公司已開始爭相種植基因編輯作物,以期這些農作物最終能夠進入市場。 如果你不能接受轉基因,那基因編輯食物呢,你愿意讓它們出現在你的餐桌上嗎?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縣一家酒店的會議大廳中,一百多位農業生產者齊聚一堂
以快捷、簡易且經濟而著稱的CRISPR技術,正在農業界引爆一場變革——多家公司已開始爭相種植基因編輯作物,以期這些農作物最終能夠進入市場。 如果你不能接受轉基因,那基因編輯食物呢,你愿意讓它們出現在你的餐桌上嗎?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縣一家酒店的會議大廳中,一百多位農業生產者齊聚一堂
近年來,以基因編輯技術為代表的家畜分?設計育種技術迅速發展。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是具有簡單、高效、精確等優點的新型基因編輯?具,將其應用于家畜育種,有望對多個基因實現同步的精準編輯,提高家畜選育的精準度,縮短育種周期,加快育種進程。綿羊是重要的經濟動物,更是基因編輯的模式動物,研究
談起孟山都,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是轉基因、草甘膦、剪不斷理還亂的爭議。但你無法否認的是,孟山都在農業科學領域幾乎一直是標桿一般的存在。從過去的轉基因、RNA 干擾,到時下火熱的大數據、基因編輯,在孟山都手中無不以驚人的速度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農業產品。 2050年世界人口將膨脹至100億,為保證
“基因”界又出了大事:據新華社消息,美國農業部近日發表聲明,對未利用植物害蟲的新技術育種模式,培育出的農作物將不進行監管,其中包括基因編輯技術。 這意味著,美國在放開“基因編輯作物”市場化之路。一時間,國人很“蒙圈”:基因編輯作物是轉基因作物嗎?這一舉措我們該如何看? “基因編輯作物”不監管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基因組編輯技術是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在多種不同的基因組編輯方法,以CRISPR/Cas9系統最為便捷、高效,應用也最廣泛。 但CRISPR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依舊是影響其能否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正確評估、檢測脫靶效應,并提出相應的策略降低脫靶效應,是當前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
北京時間8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郊區的一家實驗室中,有一家從未盈利過的小公司正力爭打敗世界上最大的農業企業,率先發布基因編輯領域的下一款突破性產品。 這家小公司名叫Calyxt Inc,由一位遺傳學教授共同創立,至今已有了8年發展史。該公司利用尖端基因編輯技術替代傳統
Fraley對兩公司的合并持樂觀態度,并認為這是一次積極健康的合并。通過合并,兩者可擴大規模,同時得到更多研發資金,繼續保持育種優勢。 記者:關于基因編輯的問題。之前有報道說孟山都已經在談基因編輯的專利問題,很多人猜測孟山都很可能已經有基因編輯的產品在研發,或者是將要推出來,能不能介紹一下基因
本月,先是科學家們宣布成功修正人胚胎中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后有世界首批經基因編輯對器官移植無“毒”的小豬誕生;上個月,美國一個專家委員會以10比0的投票,建議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第一種癌癥基因療法…… 在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尤其是CRISPR推動下,新型基因療法正加速邁向臨床應用。 四大熱
從修改植物基因,到改變蝴蝶翅膀的圖案,再到修改人類細胞……以CRISPR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風靡生命科學領域。 日前,在香山科學會議第564次學術討論會上,專家指出,我國基因編輯研究工作正在向源頭創新轉移,現階段應大力推動該領域的研究及應用,并及時制定嚴格有效的監管措施和倫理規范,保證基因編輯
如果一切順利,基因編輯食品將在今年夏天走上日本人的餐桌。據共同社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一個專家小組18日發布報告指出,與轉基因食品不同,基因編輯食品不用經嚴格安全性審查,只需向政府登記即可上市銷售。圖片來源于網絡 報告認為,與轉基因食品不同,基因編輯食品只是通過基因編輯手段編輯物種本身的基因,不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單堿基基因編輯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1】Nat Commun:科學家首次在豬身上實現多位點單堿基編輯 doi:10.1038/s41467-019-10421-8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課題組利用單堿基編輯器首次在豬
高產優質新品種是農業的基石,但傳統作物育種方法周期長、效率低。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和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新的作物育種技術不斷涌現,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作物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較多不足。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和華南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一種基于單倍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已經比較成熟, 由此而來的各類(農業食品、醫藥產品等等)基因編輯產物有望在5年之內商業化。我這里主要討論在農業領域內的有關問題。目前看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農作物產品的大規模產業化需要面對2個問題: 安全法規和知識產權。 一、安全法規: 現在仍然是
基因編輯食品和轉基因食品有所不同,它不會在基因組里插入其他生物的基因,而只是對自身原有的基因進行編輯,因此它有可能避免阻礙轉基因推廣的批評以及嚴苛的監管審查。如何規范基因編輯食品一直是國際上爭論的熱點問題。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此有著完全不同的聲音。 美國對基因編輯食品持較為寬松的態度。2018年3
從修改植物基因,到改變蝴蝶翅膀的圖案,再到修改人類細胞……以CRISPR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風靡生命科學領域。 日前,在香山科學會議第564次學術討論會上,專家指出,我國基因編輯研究工作正在向源頭創新轉移,現階段應大力推動該領域的研究及應用,并及時制定嚴格有效的監管措施和倫理規范
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團隊對外宣布,一對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嬰兒雙胞胎誕生。隨即引發輿論風暴,被各界輿論一致譴責,賀建奎本人也因此被調查。 今天,剛好是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一周年,筆者查閱文獻時,無意間看到一篇2018年6月份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 Journal of Cli
生命是“能夠自我營養并獨立生長和衰敗的力量”,這是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通過動物、植物的研究對生命的哲學概括。動物也成為古代先哲們探索生命奧秘的主要對象之一,蓋倫(Galen,公元130—200)開創了動物解剖學和實驗生理學,他將來源于動物的知識推廣到對人體的認識
10月8日,Horticulture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中心郎曌博研究組題為Genome Editing for Horticultural Crop Improvement 的綜述論文。 該文系統總結了不同的基因編輯技術特別是CRI
基因組編輯是對基因組進行定向改變的技術,其中CRISPR/Cas9最為有效。目前基因組編輯在醫學中非常熱門,已在治療白血病上獲得成功。專家預測,該技術將在作物育種上呈現出更加廣闊的前景。1月27日,《自然—遺傳學》發表了一篇由中美德3國科學家聯名撰寫的文章,旨在為促進該技術在作物育種上的應用提出
來自于微生物的II型規律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系統(Type II CRISPR)自從2012年被改造為基因編輯工具后,帶來了生物學研究、疾病治療以及農作物育種等方面的一系列革命性進展,并有望在未來持續改變世界。然而,難以實現特異細胞的精準調控限制了CRISPR基因編輯體系的應用。 miRNA是一
她表示,傳統育種方法耗時、費力、不確定因素較多,研發新一代的育種技術是各國農業爭奪的制高點。以CRISPR/Cas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近年來連續突破,為實現精準、高效、省時、省力和安全的農業育種技術革命提供了新契機。 迄今,以“產品監管”為代表的美國已對基因編輯的高油酸大豆、抗氧化蘑菇、糯玉米
2016年6月18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第三屆)基因編輯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浩然高科技大廈圓滿閉幕。來自不同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對基因編輯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為參會嘉賓對整個領域的深入了解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最初作為自然界細菌防御系統的C
miRNA是一類長度約22個堿基的核糖核酸分子,廣泛表達于植物,動物以及病毒中。miRNA通過與Argonaute (AGO)等蛋白形成RNA誘導沉默復合物(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在轉錄后水平抑制基因表達【1,2】。其表達譜呈現細胞特異性【3】,
據美國《科學》雜志網站19日報道,日本一個專家顧問委員會建議,只要所涉及的技術符合某些標準,日本將允許基因編輯食品無需進行安全評估,即可銷售給消費者。若這一建議被日本衛生、勞動和福利部采納,將為該國在動植物上使用CRISPR等基因編輯技術研發供人類食用的產品打開大門。在日本,基因改良產品必須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