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科技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
記者從3月7日下午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人大記者會上獲悉,2012年我國科技研發人員總量達320萬人年,居世界首位。 在科技部部長萬鋼于下午3點召開的記者會開始之前,科技部官方散發的《記者會參考材料》上,記者發現了這個較為引人關注的數據與說法。 這份參考材料談到,2012年我國科技工作取得多方面新進展:一是科技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出臺了一批針對性操作性強、改革力度大的改革措施。二是我國全社會R&D支出達10240億元,與GDP比重達1.97%,其中企業R&D支出占74%以上。三是研發人員總量達320萬人年,居世界首位。四是發明ZL授權量達21.7萬件,比上年增長26.2%。五是全國技術合同成效額預計超過6000億元。六是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預計突破10萬億元。名詞解釋: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學技術領域,為增加知識總量(包括人類文化和社會......閱讀全文
我國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
本報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喻思南)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國家創新調查制度實施10周年工作座談會上獲悉:我國創新調查制度監測評價顯示,10年來,我國科技人才結構更加優化。2021年,我國研發人員總量為572萬人年,是2012年的1.8倍,穩居世界首位。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由2012年的43人年提高到2
我國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92.shtm
2012年中國科技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
記者從3月7日下午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人大記者會上獲悉,2012年我國科技研發人員總量達320萬人年,居世界首位。 在科技部部長萬鋼于下午3點召開的記者會開始之前,科技部官方散發的《記者會參考材料》上,記者發現了這個較為引人關注的數據與說法。 這份參考材料談到,2012年我國
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穩居世界首位
12月15日,《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報告顯示,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012年的324.7萬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萬人年,穩居世界首位。《報告》是本系列報告第5次出版,科技部每兩年組織編寫出版一次。《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在科技人才規模不斷
科技部: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多年保持世界首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00.shtm
2010年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居世界首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12月28日說,我國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10年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255萬人年,居世界首位。 受國務院委托,張平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 張平說,面對全球科技競爭的嚴峻挑戰和國內經濟發展越來越依靠創新驅
我國參與研發人員達712.9萬-規模世界首位-強度差距縮小
2019 年,我國 R&D 人員總量繼續增長,達到 480.1 萬人年,萬名就業人員中 R&D 人員為 62.0 人年/萬人。R&D 研究人員總量達到 210.9 萬人年,萬名就業人員中 R&D 研究人員為 27.2 人年/萬人。R&D 人力規模仍居全球首位,R&D 人力投入強度仍低于西方發達國
我國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研發人員總量連續8年居世界首位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15日表示,2020年,我國R&D(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GDP之比達2.4%,比2015年提高了0.34個百分點。我國科技人才隊伍持續壯大,研發人員總量連續8年穩居世界首位。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15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
中國水電風電核電已居世界首位
???????? 北京10月24日電 (董冠洋)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布《中國的能源政策》白皮書稱,2011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核電機組在建規模、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未來還將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中國認可實驗室4255個,居世界首位
10月28日,國際認可論壇(IAF)和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聯合大會在滬召開。上海市市長韓正、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孫大偉出席大會并致辭。 孫大偉說,中國是認證認可國際合作與互認的積極參與者和倡導者。目前,中國已成為IAF、ILAC以及亞太區域全部認可多邊互認協議的簽署方,并
中國成就閃亮2017年科研“世界榜”
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原型誕生,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高鐵列車服役,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量子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諸多領域的世界級科研成果涌現……2017年,中國亮出的科研創新成績單讓世界矚目,新時代的創新曲正在奏響。 在這個新時代,正如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所說,
世界首位!中國兒童近視發生率居高不下
“目前,我們國家兒童近視發生率已經居世界首位。7~12歲的小學生、13~15歲的初中生、16~18歲的高中生及19~22歲的大學生的視力不良率分別達到45.71%、74.36%、83.28%和86.36%。”7月28日,在京舉行的愛爾眼科第四屆中國青少年近視防控名師講堂上,國家衛健委健康教育中心
世界首位“換臉”者死亡
法國亞眠-皮卡第大學醫療中心6日確認,成功接受世界首例面部移植手術的患者、49歲的法國女子伊莎貝爾·迪努瓦爾因長期患病,已于今年4月去世,當時距其接受“換臉”手術已超過10年。 2005年5月,迪努瓦爾不幸被家犬襲擊,造成面部嚴重毀容。當年11月,38歲的迪努瓦爾在亞眠接受局部面部移植手術。醫
科技人才穩居世界首位!
12月15日,《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報告顯示,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012年的324.7萬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萬人年,穩居世界首位。《報告》是本系列報告第5次出版,科技部每兩年組織編寫出版一次。 《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在科技人才規模
《自然》報告稱中國具世界前五科研實力
今天(6月20日)《自然》增刊發布了《2012全球自然出版指數》,以國家和機構為單位,根據它們2012年在18本《自然》和自然子刊上發表的研究型科研論文數量進行排名,同時還附上了2008-2011年期間論文發表的數據進行對照分析。 中國高質量的科研產出正在迅速提升 根據這項對全球10
我國緩控釋肥產能居世界首位
從名不見經傳的化肥小廠發展成百億企業,登陸A股市場,在全國建起十大生產銷售基地,年產能力450萬噸,其中高端化肥——緩控釋肥產能達170萬噸,位居世界首位。今天(26日),金正大在企業成立15周年慶典上,展示了自身通過自主創新打破技術封鎖,引領我國緩控釋肥產業發展的輝煌歷程。 1998年,
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
2月28日上午,國新辦舉行促進工業和信息化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去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27.4%,總量達到了31.4萬億元,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 肖亞慶表示,去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工業經濟持續恢復發
我國水電風電核電已居世界首位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發布《中國的能源政策》白皮書稱,2011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核電機組在建規模、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未來還將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中國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3億千瓦,在建核電裝機容量
能源局:我國核電在建規模居世界首位
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和國防科工局今天聯合舉辦《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以下簡稱《聲明》)新聞發布暨媒體解讀會,相關負責人從不同角度對《聲明》以及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情況進行介紹、說明。 據國家核安全局介紹,目前中國已投運核電機組22臺,在建機組26臺,在建規模居世界首位。運行核電機組保持良好
我國深水航道總體規模已居世界首位
交通運輸部發布數據,去年全國沿海港口已建成10萬噸級及以上深水航道超90條,我國深水航道總體規模已居世界首位。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沿海港口已建成10萬噸級及以上深水航道超90條,10個國際樞紐海港全部有通航15萬—2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深水航道;大連、唐山、青島、寧波舟山、湛江、湄洲灣等港
我國發明ZL世界首位-未必“泡沫”泛濫
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四年居世界首位,穩坐冠軍寶座,但與此同時,缺乏戰略性專利、核心專利,也是我國專利現階段的突出特征和主要矛盾。因此,有人用“減法”簡單地得出我國數量龐大的專利中很大比例都是毫無價值的“垃圾專利”和“泡沫專利”的結論,還把這個比例估計得很高,進而對我國近年來專利快速增長的成就和
據預測中國2020或為世界第一科研產出國
世界著名學術數據庫出版商湯姆森路透科技集團(其前身是著名的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近期分別對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過去30年來的科研績效進行了分析,認為中國的科研績效遠遠超過其他三個國家。該系列報告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英國金融時報1月25日做了《中國科研發展引領世界》的
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成果發布-我國環境壓力居世界首位
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成果4月22日發布。這一研究指出,我國環境狀況是局部有所改善、總體尚未遏制、形勢依然嚴峻、壓力繼續加大,環境壓力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大,環境資源問題比任何國家都突出,解決起來比任何國家都困難。 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是一項“總結過去、指導現在、謀劃未來”的重大工程,是
諾獎“氧感知通路”打開藥研新世界-首款新藥率先中國上市
諾獎“氧感知通路”應用新藥—羅沙司他去年已率先在中國獲批上市,被賦予“三首”殊榮,將為慢性腎病患者的貧血治療帶來全新突破。 10月7日,美英三位科學家威廉·凱林、彼得·拉特克利夫、格雷格·塞門扎,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可用性”。 事實上,三位
中國自研農藥:不再“敵敵畏”
任何國家,男性自殺率遠高于女性,但20年前的中國恰好相反——1980和1990年代,中國婦女自殺率世界第一,顯著超過中國男性自殺率。自殺者大多是農村婦女。加拿大醫生費立鵬調查發現(他為此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外國專家最高獎勵):罪魁乃是在農村隨手可得的劇毒農藥——沖動之下喝農藥的人很難搶救。 盡管
中國自研藥“艾博衛泰”有望成世界首個抗艾長效藥物
11月2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藥品審核查驗中心專家組來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對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抗艾滋病藥物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數據核查,標志著我國領跑全球研發的抗艾滋病藥物進入上市前的最后沖刺階段,該藥有望成為世界首個長效注射抗艾藥。 由國家千人計劃科學家謝東博士帶
我國聚氨酯保持快速增長-產銷穩居世界首位
3月26日,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透露,我國聚氨酯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13年總產量達870萬噸,比2012年的780萬噸增長了11.5%,聚氨酯產品產銷量占全球總產量40%以上,生產和消費規模穩居世界首位。 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理事長、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原總經理李志強介紹說,近年來,我
韓國自研“世界”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當地時間25日18時24分,韓國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世界”號在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宇航中心發射升空。本次發射的“世界”號火箭攜帶韓國開發的“新一代小型衛星二號”,計劃將其送入550千米高的太陽同步軌道。“世界”號原定于24日晚發射,但由于發射前數小時內發現技術問題,發射時間推遲1天至25日。
英利成為中國首位“碳減排先鋒”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與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宣布,英利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從而成為中國首家、也是全球光伏領域首家加入該項目的企業。 英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表示,作為“碳減排先鋒”的新成員,英利制定了一系列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承諾至2015年,生產每
再創新高!中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連續九年居世界首位
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主題的2022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暨蘇州市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創新集群推進大會2日在蘇州市吳中區舉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分會在會上發布,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再創歷史新高,年銷量連續九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自主品牌機器人所占的比重達32%,銷量同比增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