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參與研發人員達712.9萬規模世界首位強度差距縮小
2019 年,我國 R&D 人員總量繼續增長,達到 480.1 萬人年,萬名就業人員中 R&D 人員為 62.0 人年/萬人。R&D 研究人員總量達到 210.9 萬人年,萬名就業人員中 R&D 研究人員為 27.2 人年/萬人。R&D 人力規模仍居全球首位,R&D 人力投入強度仍低于西方發達國家,但差距有所減小。 一、我國R&D 人員總量平穩增長2019 年,我國 R&D 人員數量繼續增長,高學歷人員占比上升,R&D 人員素質進一步提高。我國參與 R&D 活動的人員總數為 712.9 萬人,比上年增長 8.5%, 其中 68.2%為全時人員。在 R&D 人員中,女性 185.4 萬人,比上年增長 5.4%;博士 60.7 萬人,碩士 103.8 萬人,本科畢業生 289.2 萬人。研究生學歷的人數......閱讀全文
科研人員也需要減負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取消奧數、為中小學生減負,事實上,科研人員也需要減負。 “最近忙著申報項目,課題組上下已經熬了好幾個通宵,實在抽不出時間接受采訪。”日前,筆者在約采訪時被科研人員拒絕,遺憾之外還有點好奇,科研人員到底在忙什么,連一個小時的采訪時間都沒有嗎? 科研人員確實很
科研人員不再“扎心”
7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的措施,更大釋放創新活力。 會議提出5點改革措施,劍指科技人員五大“扎心”問題。《中國科學報》采訪數位一線科研工作者,暢談他們的扎心事和真心話。 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凡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已有的項目申報材料,不
科研人員也要減負啦!
近日,湖北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衛健委四部門聯合發文,在持續深化減輕科研人員負擔7項行動(簡稱“減負行動1.0”)的基礎上,啟動實施“持續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簡稱“減負行動2.0”),重點聚焦科研項目管理、經費調劑使用、薪酬激勵、成果轉化等方面存在的難點、堵點問
科研人員“會診”黑土糧倉
腳下積雪“咯吱咯吱”響著,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劉煥軍正帶領科研團隊在第三管理區的地頭上查看,為即將進行的科研試驗和技術示范做前期準備。 “我這邊要做秸稈試驗,需要8個池子”“我做節水、節肥、節藥各需要10畝,試驗示范需要100畝”……對專家們的要求,一同來現場的北大荒集
上海擬建科研人員誠信檔案
電費長期欠繳、貸款逾期不還將給市民個人信用記錄“抹黑”,不久的將來,科研人員若有剽竊、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也將被列入科研誠信黑名單。記者11月2日從上海市科委獲悉,為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建立科研誠信檔案的相關事宜已經寫入新版《上海市科技進步條例》,有望于“十二五”期間探索實施。 2010
科研人員趣味運動鬧元宵
2月15日(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2月14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舉辦2022年迎新春鬧元宵趣味運動會。拔河 、跳繩、蒙眼大作戰、撕名牌……該所科研人員和職工分成小組,積極參與各式趣味運動,在運動中加強交流、增強體質,以健康的體魄開啟科研工作新篇章。
科研人員的‘戰略’與‘戰術’
有一句話是非常出名的:‘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可能我們這代人對這句話非常非常熟悉。戰略與戰術,是軍事語言。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意識到,在大學做教師或在研究所做研究員,從青年人做起,也有戰略與戰術。 大家每年都寫不少申請書、寫文章、做科研、帶研究生、產品開發等,這其實是‘
青年科研人員緣何頻“出走”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凱先發現,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所里一些年輕的同事悄然離開了單位,隨后成為不遠處的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企業里的員工。 在陳凱先看來,這些年輕科研人員的選擇很自然:盡管研究所在全國科研機構里面條件算是比較好的,但與企業比,仍然是差了一大截。
年內百名科研人員離職
16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此前媒體報道今年以來“90余名科研人員辭職”離職一事,屬于“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 16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90余名科研人員離職。報道引用一名內部人士的表
科研人員如何規避創業“陷阱”
蔡軍是深圳工作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從去年10月開始,幾乎每天都有人到他那兒談創業的事。“有做茶葉生意的,有做水果生意的,有涉足馬拉松、足球的,甚至還有用移動互聯網方式收破爛、賣菜的。”作為一個過去20多年職業生涯中一直在創業的“老兵”,蔡軍覺得,現在全民創業已經進入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