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能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人類要抑制自身用能的“胃口”,要使節能成為一種先進文化,一種社會道德,一種世界觀,一種生活方式。 ■ 從現在到2050年,中國需利用1000億~1100 億噸標準煤,這龐大的煤炭總量如何利用好將是嚴重挑戰,必須作好頂層設計的戰略安排。 ■ 調動一切可用能源,以能源多樣性來應對挑戰。根據能源產業鏈,要發展各種能源資源自身及和其他能源資源的協同,轉換過程的協同,儲運和供應過程的協同,以及在終端利用中的協同。 ■ 在中國現有條件下,以煤為核心的高碳能源協同利用并和各種能源的協同是低碳發展的關鍵。就目前來看,“IGCC+多聯產+CCUS”是一個戰略方向。 ■ 協同的指導思想是:把合適的能源放在合適的地方,在合適的系統中與其他能源有合適的協同,發揮合適的作用(即5個“合適”)。 ■ 協同將開啟新的思路,在能源系統中開辟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工業示范的廣闊創......閱讀全文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能源消費量也隨之快步攀升。數據顯示,當前我國GDP占世界的7%,能源消費卻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7.7%。顯然,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持續,將受到能源資源尤其是環境的嚴重制約。 而從世界范圍來看,全球氣候變化正在推動世界向低碳經濟發展,能源利用
“目前我國一些產品的能耗較高,從本質上看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是政策不到位,各個環節的利益鏈沒有組織好。 經濟危機以來,中央政府投入4萬億元的巨量資金,但發展模式卻沒有多大變化,在某種意義上更強化了高能耗的發展模式。從長遠來看,這對我國經濟的科學發展埋下更深的隱患。從節能的角度看,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日前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舉辦的“院士講壇”上表示:未來中國的能源結構仍會以煤為主。所有的科學技術發展,一定要環繞著如何清潔高效使用煤來進行,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 倪維斗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動力機械專家,在學術上發展了復雜熱力系統及其關鍵部件的先進建模
空氣污染 我國的能源結構中70%以上依靠煤,煤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很多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碳,還有二氧化硫、氧化氮、汞和其他重金屬,這對大氣的污染非常嚴重。提高燃油品質無法一蹴而就。長期以來,我國的煉油工業處于一個較低端的水平,煉制的汽油和柴油的含硫量比較高。在能源結構短期內無法大規模調整的現狀下,怎樣
能源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建議】繼續發揮煤的重要作用,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充分研發未來新型能源 據統計,目前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占了69%。倪維斗表示,“為什么老說煤?沒有辦法,不是我偏好煤,而是現在、將來,直到2050年或更晚,煤炭都仍將是我國能源的主力。” 院士們
2019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專業(學科)評審科技進步獎評審結果序號項目名稱完成單位完成人推薦等級1穩態強磁場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匡光力,高秉鈞,張裕恒,葉朝輝,劉小寧,張曉東,邱寧,陳文革,歐陽崢嶸,吳仲城,
3月25日,在由中國工程院主辦,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與該校中國農村研究院共同承辦的第八屆“清華大學建筑節能學術周”建筑節能公開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指出,我國開啟低碳轉型需做好四件事。 一、煤炭多聯產現代化協同利用。煤炭今后仍是我國能源的主力,短期內難以替代,所以可通過煤(或石油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每年可減少近9萬人過早死亡,“煤改氣”不能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這是在美國能源基金會主辦的“重塑藍天:空氣質量管理國際研討會”上專家提出的新觀點。來自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清華大學等多部門的環保專家、官員就大氣污染治理問題從現有政策、技術、
“我國人口眾多,地大物‘薄’。”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一語道破我國的基本國情。 情況的確不容樂觀。眾所周知,我國人均資源不足,但對能源的需求卻不斷增加。2007年,我國人均發電量只相當于美國的1/5、日本的1/3,未來缺口十分巨大。因此,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如何獲取更多的電力能源,就
1月28日,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在京發布《2014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雖比上年下降2.1個百分點,仍達到63.9%。 在日前舉行的“2015中國煤炭高峰論壇”上,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指出,“十二五”期間, 隨著經濟發展的三期疊加,煤炭行業也走
截至2008年底,國家發改委已審批170余項生物質發電項目,總裝機460萬千瓦;已投產50項,裝機110萬千瓦。其中國能生物發電集團已有18個項目投入商業運營,裝機容量40萬千瓦,累計供電52億千瓦時,消耗秸稈等農林廢棄物700萬噸,減排436萬噸二氧化碳,農民新增現金收入19億元
#aabbccdd8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8{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推薦獎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專家/推薦單位1510726-404耐油泡沫驅油體系構建及其在高含水砂巖油藏開發中的應用進步
在更嚴格的污染物排放約束下,煤炭消費量需要嚴格控制。 最近,煤炭價格波動再次引起社會對煤炭行業的關注。實際上,對于煤炭這種不可再生資源,我們更應看重的是如何對其進行高效、清潔利用。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等相關領域核心專家,以探討IGCC、煤化工等熱點話題,并呈現
摘要: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
能源體系在“十二五”期間轉型勢在必行。“轉型”的重點是做好能源需求總量的控制,增量部分更多地使用清潔能源,并逐步落實到國家規劃中去。 “發展非化石能源在中國有沒有條件,到沒到規模發展、可以支撐能源體系轉型的階段?我們研究認為,這個時間已經到來了。” 在近日舉行的2011中國清
5月16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分別就《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潔凈煤技術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作出解讀。 《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解讀 問:《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答:
08年中科院院長獎、導師獎、優博論文及各類獎學金揭曉 根據中科院人教局科發人教字〔2008〕192號、194號和26號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類獎學金、獎教金和優博論文經各單位評審推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評,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終審,現結果已全部揭曉。獲獎名單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隨著國家陸續出臺的一系列環保措施,火電行業將面臨新一輪的結構調整。面對高漲的煤價、環保壓力和減排重任,電力企業如何前行?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與美國環保協會共同編著的《中國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控制現狀201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已步入世界先進水平,“十一
現在大家都在談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但談這件事要有一個時間的概念,究竟什么時候達到什么目的,達到什么水平。到今年為止,我國每年消耗32億噸標準煤,可再生能源按近期發展的形勢估計,大概在2020年能夠代替近6億~7億噸標煤。 預計到2050年,中國人均消費4噸多標煤。現在美國人均
1 中國石化 本周大單資金凈流入13561.39萬元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統計顯示,中國石化自12月3日至昨日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為13561.39萬元,位居本周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榜的第一名。 具體來看,中國石化本周累計漲幅為3.99%,最新收
“由于國家沒有統一、權威的能源協調管理部門,多部門涉及能源工作,時常缺乏配合和銜接,因此可能影響局部、行業、部門的利益和壟斷,影響各自對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聯產的認知和客觀判斷,更難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煤炭利用價值觀改變的挑戰。” 隨著國家對能源需求
“由于國家沒有統一、權威的能源協調管理部門,多部門涉及能源工作,時常缺乏配合和銜接,因此可能影響局部、行業、部門的利益和壟斷,影響各自對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聯產的認知和客觀判斷,更難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煤炭利用價值觀改變的挑戰。” 隨著國家對能源需求的
近日有研究指出,不清潔的能源使用是我國霧霾產生的最根本原因,而不清潔能源最主要是煤炭。一時間,公眾“談煤色變”。 “傳統的煤炭利用方式不革命不行。”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研究”負責人謝克昌謝克昌院士日前對記者坦言。不過,他指出,“去煤化”不可取,煤炭要革命
這些天,北京的小伙伴們又上演了新一屆的“朋友圈杯霧霾‘段子’大賽”—— “在朋友圈爆照,哪里爆得過霧霾?霧霾不僅爆照率高,它的爆表率也不低。”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隨著大氣污染的加劇,未來的人類進化最快的部位是……鼻毛。” “空氣太差會不會影響下一代的長相?答案是會的,原因是很多人相親的
#aabbccdd5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5{border:1px solid #666666} 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單位(專家)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優質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的選育與應用王 輝,閔東紅,李學軍,孫道杰,馮 毅,張玲麗,黑更全,王令濤,嚴勇敢,王學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金粒種業有限
能源問題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必須系統謀劃和長遠考慮,形成明確的能源戰略及實施舉措。近兩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殼牌公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等中外多家機構的70余位專家,開展了中國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重點對全球和中國能源的供求形勢,未來中國能源發展的目標、原則和戰略途
如果說10年前的西部大開發是主動作為的話,那么,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更多地包含了客觀的因素。就西部能源開發利用而言,主要有五個客觀因素:一是東部環境與土地容量趨于飽和,重工業重心西移;二是東部資源日趨枯竭,能源開發重心西移;三是遵循產業遞進規律,東部向高端產業邁進,西部承接東部部分產業和技術轉移,并
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8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國科發基〔2019〕308號 各有關項目依托部門: 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科技部組織完成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