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餐具解禁引白色污染擔憂配套政策難跟上
記者日前在上海某手機賣場看到,一家手機配件攤位的伙計趴在柜臺上吃一份外賣拉面,盛拉面的是一只白色發泡塑料圓碗,碗沿發脆略顯破裂開口。 曾被國家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隨著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第21號令的生效,將于今年5月解禁并重新回歸市場。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多方爭議:一度被稱為“視覺垃圾”、“白色污染”的發泡餐具,在上海如今的環境條件下,究竟該不該大量使用? 發泡餐盒其實從未“退市” 日前,記者走訪上海多家路邊小餐飲店,發現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仍被頻繁使用。 在赤峰路上的一家小快餐店,午餐時間,前臺接待忙碌地接著外賣訂餐電話,短短的時間內,一摞盛著熱騰騰飯菜的發泡餐盒被放進了一個個塑料袋中,送往不同的地點。 “上海每天消耗200多萬個一次性塑料餐盒,其中發泡餐盒占了一半,約100多萬只。”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有關負責人對記者透露了一組來自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統計數據。 誰來回收一次性餐......閱讀全文
發泡餐具解禁環保企業受傷 白色污染重現成疑
自5月1日起,被禁達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正式被國家發改委解禁,重新允許生產使用。記者采訪多名餐盒生產企業和食品包裝專家了解到,發泡餐具解禁后主要面臨原料質量難控、回收難等四大難題,并對非發泡餐具生產企業造成沖擊。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亟待完善相關國家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建立健全完備的回
發泡餐具解禁引白色污染擔憂 配套政策難跟上
記者日前在上海某手機賣場看到,一家手機配件攤位的伙計趴在柜臺上吃一份外賣拉面,盛拉面的是一只白色發泡塑料圓碗,碗沿發脆略顯破裂開口。 曾被國家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隨著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第21號令的生效,將于今年5月解禁并重新回歸市場。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多方爭議:一度被稱為
一次性發泡餐具下月起解禁 白色污染卷土重來?
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引發“白色污染”擔憂 “解禁前都有人偷著出售不符合規定的一次性發泡餐具,等解禁后,這樣的行為豈不更加肆無忌憚?”昨日,不少市民表示。對于市民的擔憂,山東省塑料協會工作人員建議,“解禁后,濟南生產、流通、回收環節都要加大監管力度,各部門聯合執法,從根本上杜絕制假造假的行為。”生產環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白色污染"會否卷土重來
時隔14年,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意味著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將于今年5月1日起再次合法化。 被禁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被解禁,引來外界廣泛熱議:這是政策的“自我糾錯”
環保組織質疑發泡餐具解禁 認為發改委決策有瑕疵
多家環保組織昨日發布公開信,質疑發改委在一次性PS發泡餐具解禁一事的決策程序上存在重大瑕疵。據悉,環保組織將就此決策的具體理由等申請信息公開。 “自然之友”等7家環保組織,昨日就發改委“發泡餐具解禁”發出公開信,質疑該決策在制定和發布過程中存在諸多紕漏。 環保組織表示,發改委至今未對
環保組織質疑發泡餐具解禁 稱發改委決策有瑕疵
多家環保組織昨日發布公開信,質疑發改委在一次性PS發泡餐具解禁一事的決策程序上存在重大瑕疵。據悉,環保組織將就此決策的具體理由等申請信息公開。 “自然之友”等7家環保組織,昨日就發改委“發泡餐具解禁”發出公開信,質疑該決策在制定和發布過程中存在諸多紕漏。 環保組織表示,發改
專家回應發泡餐具回歸:使用沒問題 回收成問題
回放: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進行局部調整,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這等于說,21號令的實施意味著禁用了14年的發泡餐具即將重回市場。疑問: 發泡餐具禁用多年為何又解禁?它是否真的有毒?對其可能引發的白色污染問
一次性發泡餐具被禁用14年后解禁引爭議
曾經的鐵路白色污染罪魁禍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產禁用14年后,如今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這一舉動讓人感到不解,有專家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質疑。 發改委解禁 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
發泡餐具得以解禁"白色污染"用收呈現出冰火兩重天
制造餐盒的粒子,白色的是新原料,偏黃色的則是邊角料再造的。 發泡餐盒生產工藝簡單,不斷有新廠出現。 5月1日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后“污染”再現引人擔憂 CPI漲工薪族快餐難舍必用品僅廣州日耗飯盒超百萬 技術顯示回收可做地板井蓋癥結在于回收資金誰來出 本月起,
經濟時評:為“白色污染” 找綠色出路
截至目前,發泡塑料餐具生產銷售解禁已有一個多月。近日有調查顯示,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因無利可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無人回收。這不禁讓人更加關注“白色污染”是否會死灰復燃? 此前在解釋解禁發泡塑料餐具的原因時,有關方面稱發泡塑料餐具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使用,我國廢棄物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