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干腫瘤的概述
腦干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占40.49%,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占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9%,主要為管膜瘤,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小腦膠質瘤占膠質瘤總數的13%,主要為星形細胞瘤。......閱讀全文
腦干腫瘤的檢查
1.腦干聽覺誘發電位 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結合其他聽覺功能檢查,對準確地診斷腫瘤部位多有所幫助。 2.CT掃描 通常腦干膠質細胞瘤以低密度灶和腦干腫脹多見,少數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囊變甚少;向上可侵及視丘,向后外可發展至腦橋臂及小腦半球。強化掃描可有不均勻增強或環形增強。海綿狀血管瘤在出血的
腦干腫瘤的概述
腦干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占40.49%,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占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9%,主要為管膜瘤,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
腦干腫瘤的診斷鑒別
源于腦干的膠質細胞瘤較常見,需同以下病變相鑒別,包括腦干血腫,成血管細胞瘤,轉移瘤,膽脂瘤及肉芽腫等,腦干腫瘤也應與腦干腦炎相鑒別,僅根據臨床癥狀及體征兩者難以鑒別,有時兩者CT或MRI表現也呈相似的改變,難以鑒別診斷,但腦干腦炎經臨床應用激素,脫水,抗炎后癥狀可以減輕緩解,而腦干腫瘤雖癥狀可暫
腦干腫瘤的發病機制
腦干腫瘤多位于腦橋,呈膨脹性生長,可沿神經纖維束向上或向下延伸。星形細胞瘤可以發生在腦干任何部位,多呈浸潤性生長;室管膜瘤多位于第四腦室底部;血管網狀細胞瘤呈膨脹性生長,可侵至延髓背側;海綿狀血管瘤多位于腦橋。大體上觀察可見腦干呈對稱性或不對稱性腫大,表面呈灰白色或粉紅色。如腫瘤生長快,惡性程度
腦干腫瘤的病理病因
七情(55%): 本病發病原因暫不明確。腦干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占40.49%。中醫認為此病多由于驚恐或大怒,或衰哭憂郁,使氣血流行失常,抵抗力減弱,病邪乘虛而入,發為癌瘤。 發病機制 腦干腫瘤多位于腦橋,呈膨脹性生長,可沿神經纖維束向上或向下延伸。星形細胞瘤可以發生在腦干任何部
腦干腫瘤的臨床表現
生長于腦干的腫瘤,其臨床表現與腫瘤的發生部位、類型及惡性程度等有密切關系。最常見的癥狀及體征為多發性腦神經損害、錐體束征及小腦體征,病程晚期患者可表現有顱內壓增高。 1.中腦內腫瘤 較少見,患者可出現眼瞼下垂等動眼神經癱瘓癥狀。由于腫瘤向背側發展、造成第四腦室或中腦導水管的狹窄或閉鎖,故早期
腦干腫瘤的并發病癥
腦干腫瘤手術后常發生以下并發癥: 1.腦神經損害 常為術后Ⅸ,Ⅹ腦神經損害加重,病人吞咽困難造成呼吸道感染,可行氣管切開及鼻飼,以防止感染并維持營養。 2.胃腸道出血 腦干部位手術均有可能引起胃腸道出血,尤以延髓部位手術更為明顯,文獻報道延髓血管網狀細胞瘤術后都有消化道出血,多在術后4~
腦干腫瘤的檢查及鑒別診斷
檢查 1.腦干聽覺誘發電位 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結合其他聽覺功能檢查,對準確地診斷腫瘤部位多有所幫助。 2.CT掃描 通常腦干膠質細胞瘤以低密度灶和腦干腫脹多見,少數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囊變甚少;向上可侵及視丘,向后外可發展至腦橋臂及小腦半球。強化掃描可有不均勻增強或環形增強。海綿狀血管瘤
腦干腫瘤的并發病癥及檢查
并發病癥 腦干腫瘤手術后常發生以下并發癥: 1.腦神經損害 常為術后Ⅸ,Ⅹ腦神經損害加重,病人吞咽困難造成呼吸道感染,可行氣管切開及鼻飼,以防止感染并維持營養。 2.胃腸道出血 腦干部位手術均有可能引起胃腸道出血,尤以延髓部位手術更為明顯,文獻報道延髓血管網狀細胞瘤術后都有消化道出血,
高危險性腦干腫瘤被完整切除
??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葉勁主任醫師帶領團隊歷經7個小時,為一位患者成功切除直徑約0.5厘米的腦干腫瘤。 36歲的患者王先生1月初突發左眼內斜視,偶有重影,當時來該院做頭顱磁共振檢查,提示為腦干區出血,但病灶局限,因無其他不適,門診醫生囑隨診,他便回家了。2月初,患者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