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表觀遺傳學的“神秘花園”
許多研究者都在探尋各種復雜性狀背后的遺傳學基礎。然而,大家往往忽視了天然表觀遺傳學變化為表型帶來的多樣性。表觀遺傳學突變發生在DNA序列之外,將其與DNA序列突變區分開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在本期Science雜志上Cortijo等人向人們展示,表觀等位基因( epialleles)與擬南芥兩個復雜性狀的可遺傳突變有關。表觀等位基因是指,DNA序列相同但甲基化模式不同的等位基因。這些數據表明,表觀等位基因對可遺傳的復雜性狀有著重要貢獻,是達爾文進化機制的基礎之一。 研究人員將具有DNA甲基化缺陷的突變株ddm1與相應的野生型擬南芥雜交,建立了獨特的表觀遺傳重組自交系epiRIL。動物中的DNA甲基化會經歷廣泛的消除和重排,與之不同的是植物基因組中的DNA甲基化可以世代相傳。 此前的研究顯示,在epiRIL群體中存在廣泛的性狀差異,例如株高、果實大小、果實數量、開花時間、萌發率、以及對細菌感染的應答等......閱讀全文
外媒:遺傳不僅靠基因-表觀遺傳也扮演重要角色
核心提示:表觀遺傳學是修改DNA的活性但并不改變核苷酸序列的化學反應和其他進程的總稱。表觀遺傳標記并不是基因。 7月24日報道 外媒稱,遺傳不是僅通過基因傳遞。一項新研究證實,表觀遺傳指令也會調節后代的基因表達。 據阿根廷《21世紀趨勢》周刊網站7月22日報道,該研究由德國弗賴堡馬克
外媒:遺傳不僅靠基因-表觀遺傳也扮演重要角色
核心提示:表觀遺傳學是修改DNA的活性但并不改變核苷酸序列的化學反應和其他進程的總稱。表觀遺傳標記并不是基因。 7月24日報道 外媒稱,遺傳不是僅通過基因傳遞。一項新研究證實,表觀遺傳指令也會調節后代的基因表達。 據阿根廷《21世紀趨勢》周刊網站7月22日報道,該研究由德國弗賴堡馬克
什么是表觀遺傳?
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的可遺傳的變化的一門遺傳學分支學科。表觀遺傳的現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基因組印記(genomic imprinting),母體效應(maternal effects),基因沉默(gene silen
新方法可無損破譯基因表觀遺傳密碼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破譯DNA表觀遺傳密碼的新方法,利用DNA脫氨酶進行基因測序。他們8日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論文稱,新測序方法克服了沿用數十年的亞硫酸氫鹽測序法的局限,將有助于更深入理解腫瘤生成等復雜生物過程。 表觀遺傳指的是在基因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
Nature:表觀遺傳與基因調控的新發現
最近在《Nature》雜志發表的一篇研究中,瑞士Friedrich Miescher生物醫學研究所(FMI)的Dirk Schübeler和他的研究小組,描述了轉錄因子和DNA表觀遺傳修飾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對基因調控有何影響。科學家發現,轉錄因子可以通過DNA甲基化模式的改變而間接合作:通過去除
表觀遺傳學開關控制基因節律性轉錄
當夜晚降臨,我們就會慢慢入睡,這是受晝夜節律circadian cycle影響的結果,我們的每個器官甚至基因中都存在這樣的節律。 Salk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表觀遺傳學修飾是使肝臟活性與晝夜節律同步的遺傳學開關。這一發現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高血糖、高膽固醇等健康威脅背后的機制,文章于近期
Science新聞:表觀遺傳學印記讓基因“窒息”
吸煙留下的可不僅僅是衣服和手指上的煙味,現在一項新研究提出了強有力的證據指出,吸煙能夠通過表觀遺傳學修飾影響增加癌癥發病風險的基因活性。這一發現,為研究者們提供了一個評估吸煙人群癌癥風險的新工具。 我們DNA上的化學修飾可以影響基因的功能,決定基因的開啟和關閉,這些化學修飾被稱為表觀遺傳學
什么是表觀遺傳調節?
中文名稱表觀遺傳調節英文名稱epigenetic regulation定 ?義與DNA排列順序的變化無關的,調節基因表達的頻率、速度或者表達度的過程。如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等。這種調節不能通過種系或生殖細胞傳遞,但可通過細胞分裂傳給子代,在靜止細胞的細胞質中也能穩定地自我繁殖。這種調節的失誤或減
表觀遺傳研究指南(二)
今年九月,對于基因組研究者們來說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月份,因為美國人類基因組研究院(NHGRI)資助的ENCODE項目在Nature,Genome Biology,Genome Research等雜志上公布了三十多份論文,還有在Science,Cell,以及the Journal of Bi
表觀遺傳學修飾
組蛋白修飾 表觀遺傳學是指表觀遺傳學改變 (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非編碼 RNA 如 miRNA) 對 表觀基因組基因表達的調節,這種調節不依賴基因序列的改變且可遺傳表觀。因素如 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 miRNA 是對環境刺激因素變化的反映,這些表觀遺傳學因素相互作用以調節基因
關節炎中的表觀遺傳學基因開關
一項新研究發現DNA甲基化是控制MMP13酶基因的開關,而MMP13酶具有重要的軟骨破壞作用。文章發表在FASEB Journal雜志的網站上。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關節疾病,該疾病的典型癥狀是患者關節軟骨持續不可逆的損失,這主要是由于基質金屬蛋白酶MMP13破壞基質中的II型膠原引起
新的基因編輯領域突破口—表觀遺傳調控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
下一代轉基因工具:表觀遺傳調控
2015年,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生物學家Ethan Bier和Valentino Gantz提出了一項突破性技術,這種名為“活躍遺傳(active genetics)”的新技術打破了父母向后代傳遞遺傳性狀的幾率(超越孟德爾式遺傳)。 今年2月,他們和Shannon Xu在《eLife》發表文
新的基因編輯領域突破口—表觀遺傳調控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
新CRISPR轉基因鼠體內基因表達和表觀遺傳修飾精準調控
CRISPR-Cas9系統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極大的推動了生物醫學研究的進步。除直接編輯基因組DNA外,研究者還將失活型Cas9(dCas9)與轉錄調控元件或染色體修飾元件融合,構建出可實現轉錄和表觀遺傳學修飾調控的新工具如CRISPRa(轉錄激活工具),CRISPRi(轉錄抑制工具)以及CRI
Nature子刊:發現全新表觀遺傳學基因調節機制
一個由KAUST領導的國際團隊在研究成年人基因組及其所處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調節基因活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來自KAUST的Valerio Orlando實驗室一直在研究Ezh1的作用,該基因在成熟組織中的功能研究在近25年來毫無進展。和它的姊妹基因Ezh2一樣,Ezh1及其伴侶蛋白
新的基因編輯領域突破口——表觀遺傳調控(二)
2. ?神經系統疾病▼??致病機理:神經細胞中由于遺傳缺陷導致的疾病▼??代表工作:同時另一項突破性的工作則使用一種SunTag(dCas9-10xGCN4)系統融合多個拷貝的轉錄激活蛋白(p65-HSF1),構建了一種Cre依賴性的SunTag-p65-HSF1(SPH)轉基因小鼠模型。使用AAV
新的基因編輯領域突破口——表觀遺傳調控(一)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修飾
表觀遺傳“淘金熱”襲來
一些奇思妙想似乎會突然冒出來,不過2008年,Chuan He卻有意地尋找這樣一個想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當時剛剛啟動資金支持高風險、高影響項目,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大學化學家He打算申請。不過,他首先需要一個好的領域。 他一直在研究修復損傷DNA的蛋白家族,他開始懷疑這些酶可能也會對RNA產生作
Nature發布表觀遺傳重要發現
營養繁殖是無性繁殖的一種形式,常用于商業化大規模生產園林植物和樹,因為它能夠實現高性能、基因相同個體的快速繁殖。然而對于某些物種,營養繁殖有著嚴苛的要求,需要技術先進的無菌培養來生成可以發育為苗木的克隆胚胎。而有一部分以這種方式繁殖的植物會因遺傳變異或表觀遺傳改變顯示出發育異常。 在9月9日的
Cell發布表觀遺傳重要成果
為了將兩米長的DNA分子裝入到只有幾千分之一毫米大小的細胞核中,DNA長片段必須強力地緊密壓縮。表觀遺傳學標記維持著這些稱作異染色體的部分。來自馬克思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現在進一步發現了異染色質形成必需的兩種機制。相關論文發布在近期的《細胞》(Cell)雜志上。 由
Science:祖母的表觀遺傳“原罪”
如果一名孕婦營養不良,由于所謂的“表觀遺傳”效應,她的孩子罹患肥胖癥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要高于一般人。一項小鼠新研究證實,妊娠期的這種營養“記憶”還可通過雄性后代的精子傳遞給下一代,提高她們孫輩的疾病風險。換句話說,其印證了一句老的格言“你祖母的飲食都會影響你”。這項研究還對表觀遺傳效應如何代代相
什么是表觀遺傳學
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變的基因表達和調控的可遺傳修飾,即探索從基因演繹為表型的過程和機制的一門新興學科。遺傳學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變所 致基因表達水平變化,如基因突變、基因雜合丟失和微衛星不穩定等。而表觀遺傳學則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變所致基因表達水平變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質構象變化等;表觀基因組
表觀遺傳調節的概念介紹
中文名稱表觀遺傳調節英文名稱epigenetic regulation定 義與DNA排列順序的變化無關的,調節基因表達的頻率、速度或者表達度的過程。如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等。這種調節不能通過種系或生殖細胞傳遞,但可通過細胞分裂傳給子代,在靜止細胞的細胞質中也能穩定地自我繁殖。這種調節的失誤或減
-Science:父親“原罪”之表觀遺傳
如果你患有糖尿病、癌癥或甚至有心臟問題,或許你應該將其歸罪于父親或甚至祖父的行為或環境。近年來,科學家們已證實甚至在母親懷上后代之前,父親的生活經歷包括食物、藥物、暴露于毒性產物、壓力等都可以影響他的孩子、甚至孫子的發育和健康。 然而,盡管科學家們在這一領域已開展了十年的研究工作,對于延續數代
協同致死PTEN缺失前列腺腫瘤的表觀遺傳基因
2019年1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秦駿研究組與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高棟研究組、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泌尿外科薛蔚組的合作研究論文“Chromatin remodeling A
Cell子刊:抑癌基因與表觀遺傳元件的新關聯
科學家們曾發現一些表觀遺傳元件在干擾基因開關之后會導致癌細胞的擴散,這是為什么呢?近期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HD4 Has Oncogenic Functions in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Epigenetic Suppression
協同致死PTEN缺失前列腺腫瘤的表觀遺傳基因
2019年1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秦駿研究組與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高棟研究組、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泌尿外科薛蔚組的合作研究論文“Chromatin remodeling A
線粒體與核內基因交流-借助表觀遺傳途徑促進腫瘤進展
線粒體作為細胞的能量工廠經常在癌癥,衰老,神經退行性疾病和心臟疾病中發生異常。線粒體發生的變化是否與癌癥擴散存在真正聯系一直存在爭議。 在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Discovery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線粒體借助一個新機制影響細胞核內與腫瘤進展相關的基因表達。
首例阻斷表觀遺傳印記基因IGF2致病突變嬰兒誕生
4月14日11點47分,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一名具有非凡意義的女嬰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誕生。“這是全球首例應用胚胎植入前單基因遺傳學檢測(PGT-M)技術,阻斷表觀遺傳印記基因IGF2致病突變并成功誕下健康胎兒的典范。”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黃荷鳳說,“這將為眾多因類似疾病困擾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