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科院院士黃本立:科學泰斗謹嚴立身
近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召開的第四屆杰出人民教師座談會上,年過九旬的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本立,榮獲了“福建省第四屆杰出人民教師”的稱號。這是黃老在半個多世紀的科研、教學生涯中,獲得的又一大榮譽。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曾經在抗戰的炮火中艱難求學,在新中國的曙光中投身科研,又在花甲之年來廈任教,白手起家在廈門大學建立起國內一流的原子光譜實驗室。黃本立院士的整個生涯,都獻給了祖國的科研與教育事業。 顛簸歲月,無悔青春 1925年,黃本立出生于香港。不幸的是,父母在他幼年時相繼離世,家道中落,黃本立只好和祖父母相依為命。他從很小的時候,就不得不隨著親屬在香港、廣東、廣西之間來回遷移。15歲那年,黃本立孤身一人趕到廣東坪石求學,在跋涉途中,險些被侵華日軍飛機扔下的炸彈奪去性命。在家人的支持下,黃本立堅持念完了中學,并在1945年考上了廣州嶺南大學物理系。 得到了寶貴的求學機會,黃本立在刻苦學習之余堅持勤工儉......閱讀全文
記中科院院士黃本立:科學泰斗 謹嚴立身
近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召開的第四屆杰出人民教師座談會上,年過九旬的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本立,榮獲了“福建省第四屆杰出人民教師”的稱號。這是黃老在半個多世紀的科研、教學生涯中,獲得的又一大榮譽。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曾經在抗戰的炮火中艱難求學,在新中國的曙光中投身科研,又在
黃本立院士、倪哲明研究員獲原子光譜分析終身成就獎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亞太地區冬季等離子體光譜化學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黃本立,原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所、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倪哲明榮獲原子光譜分析終身成就獎。 據介紹,黃本立院士創立了首個可測定包括鹵素在內的微量易揮發元素的新型雙電弧光源;建立了國內第一套原子吸
最藝術范的化學家,最學術范的攝影師?院士的光譜人生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本立。已年過九旬的他看起來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回憶起求學、科研的過往經歷如數家珍,連微小的細節都記憶如新。90多年來,他始終踐行著這樣的人生追求:“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勇于挑戰權威,勇于追求真理”。 這一路走來,他 15歲,他獨自一人在香
金榮超、麥立強、黃小青等最新成果速遞
1.Nature Commun.:在效應T細胞上表達CD73會促進腫瘤對anti-4-1BB / CD137療法產生耐藥性 針對抗原啟動T細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激動劑抗體(Ab)作為單一藥物的治療效果有限,并且人們其基本的機制仍未完全了解。Chen等人證明了外源酶CD73對anti-4-1BB/
中科院電工所所長肖立業:能源立所 創新為本
回顧歷史,中科院電工所已經走過了近六十華載。1958年,中科院電工所開始籌建,1963年正式成立。 作為中科院唯一以電氣工程學科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專業研究所,進入到新世紀,中科院電工所深耕于能源領域,圍繞新能源技術、新型電力技術及電氣科學前沿交叉等方向全面布局,屢有建樹。 2015年,中科院
中國科學院院士安立佳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
深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在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尋求新突破,在振興老工業基地中積聚新動能,在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中取得新進展,不斷朝著振興發展的目標邁進。 ——《在吉林調研時的講話》(2015年7月16日~18日),《人民日報》2015年7月19日 學習札記 東北振
黃本立院士寄語全國分子光譜會議40年(二) 回憶
導讀: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8年光譜年會將于2018年10月19日-22日在青島召開(會議主頁: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meeting/index.php?mid=23 ),本次會議適逢全國光譜學學術會議40年。為慶祝光譜會議及我國光
了解最新進展 共享學術盛宴 看第五屆全國原子光譜會議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9月20日,第五屆全國原子光譜及相關技術學術會議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泉州召開。此次會議為原子光譜和質譜、色譜及光譜檢測/成像等相關研究領域的著名科學家、中青年專家和青年學子提供交流和學習機會,共同探討原子光譜及相關技術領域的發展現狀、趨勢和前沿動向討論這些相關
黃立安: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
新華網華盛頓11月27日電(記者任海軍)專訪: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訪美國進步中心高級政策分析師黃立安 近年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一直在不斷努力。中國政府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循序漸進地推進節能減排,力圖實現低碳模式的經濟增長,得到了國際社會的
張卓勇:七彩光譜信息的解碼者(上)
“七彩光譜 萬象更新”主題系列訪首都師范大學張卓勇教授 光譜技術已邁過百年歷史長河,中國的光譜分析技術亦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今日中國的光譜技術已從國際上“跟跑”躍升到部分領域領跑的地位。在這背后,老中青科學家,克服了嚴峻的挑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伴隨著將在成都召開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