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甘草”基因組測序完成
科技日報東京10月27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千葉大學、高知大學和大阪大學等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對中藥材“甘草”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成功取得了推測的全部基因94.5%的基因信息。 甘草是一種豆科植物,廣泛應用于各種中藥中,是重要的中藥原料。它具有改善肝功能、治療消化性潰瘍、抗炎癥及止疼止咳等多種功效。甘草根部富含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的甜度是砂糖的150倍,可用作非糖基甜味料,具有預防代謝綜合征的作用。同時甘草也是醫藥、化妝品、天然甜味料的重要原料,需求量極大。對其進行基因組測序,不但可根據其基因組信息高效育種,還可對有效藥用成分甘草甜素遺傳基因進行深入研究,以期實現生物合成。 研究小組選擇甘草中質量最好的“烏拉爾甘草”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通過對獲得的基因信息進行分析,發現了34445個蛋白質遺傳基因代碼。研究小組用甘草的基因組信息,與其他豆科植物的基因組信息及全基因組進行了分析比較,結果發現了藥效成分之......閱讀全文
中藥材“甘草”基因組測序完成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千葉大學、高知大學和大阪大學等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對中藥材“甘草”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成功取得了推測的全部基因94.5%的基因信息。 甘草是一種豆科植物,廣泛應用于各種中藥中,是重要的中藥原料。它具有改善肝功能、治療消化性潰瘍、抗炎癥及止疼止咳等多種功效。甘草根部富含
中藥材“甘草”基因組測序完成
科技日報東京10月27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千葉大學、高知大學和大阪大學等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對中藥材“甘草”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成功取得了推測的全部基因94.5%的基因信息。 甘草是一種豆科植物,廣泛應用于各種中藥中,是重要的中藥原料。它具有改善肝功能、治療消化性潰瘍
野甘草不是甘草
野甘草也叫假甘草,顧名思義,它有別于中藥常見的甘草。甘草是豆科、甘草屬的植物,入藥歷史悠久,《本草綱目》中有詳細敘述。而野甘草屬于玄參科、野甘草屬,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約有20種。到了19世紀,有一個種類先入侵到中國沿海,繼而進入內陸地區。現今,它已遍布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在國內則主要分布在臺
炙甘草和甘草的區別
甘草其實指的是生甘草,和炙甘草的是不一樣的。首先是制作的方法不一樣:生甘草是甘草生而入藥,而炙甘草是生甘草經過加工而成的中藥。其次是二者的功效不一樣,而且兩者不可以相互的代替,在服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淆。
甘草的介紹
甘草(學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蝶形花科甘草屬植物,是一種補益中草藥。其多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等地有分布。 甘草屬于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壯,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外皮松緊不一,表
中藥材“甘草”基因組測序完成 對改進藥效有重要意義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千葉大學、高知大學和大阪大學等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對中藥材“甘草”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成功取得了推測的全部基因94.5%的基因信息。 甘草是一種豆科植物,廣泛應用于各種中藥中,是重要的中藥原料。它具有改善肝功能、治療消化性潰瘍、抗炎癥及止疼止咳等多種功效。甘草根部富
甘草的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均可(生長快),秋天地深翻30~45厘米,翻后耙平,種子繁殖。第二年春天4月份播種,磨破種皮,或者用溫水浸泡,沙藏兩月播種。再者用60℃溫水浸泡4~6小時,撈出種子放在溫暖的地方,上蓋濕布,每天用清水淋2次,出芽即可播種。7~8月份播種,不催芽,可條播和穴播,行距30厘米開1.
甘草的形態特征
直立屬,葉互生,奇數現狀復葉,小葉7~17枚,橢圓形卵狀,總狀花序腋生,淡紫紅色,蝶形花。長圓形夾果,有時呈鐮刀狀或環狀彎曲,密被棕色刺毛狀腺毛。扁圓形種子。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甘草的形態特征
直立屬,葉互生,奇數現狀復葉,小葉7~17枚,橢圓形卵狀,總狀花序腋生,淡紫紅色,蝶形花。長圓形夾果,有時呈鐮刀狀或環狀彎曲,密被棕色刺毛狀腺毛。扁圓形種子。花期6~7月,果期7~9月。
炙甘草的簡介
解表,消暑,利濕,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發熱,咳嗽, 咽喉腫痛, 暑濕 泄瀉, 痢疾, 瘡瘍膿腫,跌打,蛇傷。 ①《廣西中藥志》:"煎水洗瘡,有去腐生新之效。" ②《泉州本草》:"治 跌打損傷、瘀血作痛,散惡瘡腫毒。"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