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撐項目“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通過驗收
6月14日,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主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在珠海通過驗收。驗收會由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周志剛處長主持。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丁永耀研究員擔任專家組組長,專家組成員由來自國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9位專家組成。海南省科技廳副廳長王利生,廣州能源所所長助理李海濱及課題組成員參加了驗收會。 上午,專家組首先考察了位于珠海市萬山區大萬山島的100kW鴨式波浪能裝置,同時聽取了海洋能研究中心游亞戈研究員的現場匯報。下午,專家組審閱了項目驗收材料,同時聽取了課題組吳必軍研究員的項目匯報。會上,專家組還對項目進行了詳細質詢和充分討論,認為該項目完成了課題任務合同書規定的主要研究內容,驗收材料齊全,基本達到考核指標,專家組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 該示范工程采用下潛和蓄能系泊技術,提高了波能裝置的抗臺風能力;采用水下附體技術、特殊軌道驅動技術和分級控制技術實現了......閱讀全文
科技支撐項目“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通過驗收
6月14日,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主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在珠海通過驗收。驗收會由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周志剛處長主持。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丁永耀研究員擔任專家組組長,專家組成員由來自國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9位專家組成。海南省科技廳副廳長王
偏遠島嶼啟動波浪能、風能和太陽能聯合電站
這座電站將綜合利用風能、波浪能和太陽能 一座孤立在海上的中國島嶼將建成一座整合電站,利用風能、太陽能和波浪能為居民提供生活能源與淡水。 坐落在南中國海的擔桿島擁有大約300名居民,這座電站將為他們提供80%的能量供應。附屬的海水淡化裝置每年將提供10,000噸淡水。 “在這
近海波浪能發電有多遠?
現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因地制宜,著力尋求當地可獲得的廉價能源,如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就試圖大力發展波浪能發電。 從波浪能開發之處,人們就普遍認為只有離岸深海處的波浪能才值得開發,結果各式各樣的研發設計都只關注條件惡劣、工程施工成本高的遠距離深水區的波浪能開采。 日前海洋波浪能學者重新評估發現
盛松偉:波浪能發電,海上的“巨型充電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592.shtm“目前,海洋波浪資源還沒有被充分的挖掘,我們還有很多的技術需要克服。”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盛松偉在廣州市真光中學舉行的格致論道·灣區第27期上表示,站在全球的角度上來看,波
國家科技支撐“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通過驗收
2013年5月23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范”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在山東青島通過技術驗收。科技部高新司、國家海洋局科技司的有關同志出席驗收會。 該項目針對我國邊遠海島電力短缺的現狀,研究攻克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多種海洋能
首座可變速抽水蓄能實證平臺運行
近日,由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牽頭研發的我國首座可變速抽水蓄能實證平臺在該校校外抽水蓄能實驗基地成功運行,該實證平臺將為我國首批可變速抽水蓄能電站的設計、建設、運行提供基礎性的支撐。波浪擾動環境下的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實證 抽水蓄能是保障電網安全、促進新能源消納、提升全系統性能的關鍵,是實現“碳達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
2014年1月2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史宏達教授主持研制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后,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標志著山東在國內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內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 該裝置使用潛浮體配合張力
強化科技支撐-推進精準扶貧
2012年以來,寧夏自治區科技廳通過實施科技扶貧指導員“百人團”、申報落實“三區”(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科技人員專項計劃、組織科技特派員以長年扶貧及定點幫扶形式開展扶貧工作,共投入科技經費8000多萬元,爭取其他部門扶貧資金3000多萬元,為貧困村引進各類作物和牛羊雞新品
數據支撐-助力科技“戰疫”
在此次疫情防控攻堅戰過程中,2020年春節前一天,采集自湖北武漢一名臨床患者的病毒毒株和電子顯微鏡照片等信息發布后,很快便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力,申請使用相關信息的用戶不乏許多英美知名媒體。 這些信息正是來自于當天開通的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這個系統的特點是把實物資源優勢和信息技術能
創新多,科技支撐更有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囑托,潛心科研,各項創新工作扎實推進,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越來越多的高質量科技供
什么是空間太陽能電站?為何在太空建造太陽能電站?
系繩式太陽能電站方案。由大量太陽能電池陣組成的塔式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由大量太陽能電池陣組成的塔式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集成對稱聚光系統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集成對稱聚光系統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 新聞背景 最近,我國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在重慶啟動,該基地建成后開展的基礎性實驗和應用研究
海洋局印發《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
國家海洋局辦公室日前印發了《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通知,進一步明確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方向以及相關條件和要求。 為了進一步推進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發揮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規范專項資金項目的申報工作
單浮體氣動式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新進展
單浮體氣動式波浪能發電模型。鄭望舒 供圖1月2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在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自航單浮體氣動式波浪能高效轉換機理研究及驗證”的支持下,該所海洋能研究室充分發揮振蕩聚波的優勢,創新研發了一種單浮體氣動式波浪能發電模型。海洋波浪能分布廣泛
習近平:推動科技興軍-為我軍提供科技支撐
3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會議結束時,習近平親切接見來自基層部隊的部分軍隊人大代表。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王玉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
長江保護修復獲重要科技支撐
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研究(以下簡稱駐點跟蹤研究)提出具體工作任務和目標。圖片來源于網絡 按照工作安排,具有研究優勢和積極性的中央級科研單位和地方生態環境科研與監測機構,以及相關科研單位等共同組成的58個駐
北交大:科技支撐綠色校園建設
電梯能量回饋裝置、中水處理系統、明湖“雨水攔截工程”、浴室恒溫混水裝置……在北京交通大學的校園里,利用科技進行節能的情景無處不在。記者近日從該校“建設智慧型后勤”總結會上獲悉,近10年來,經北交大試用、協助開發并推廣應用的節能新設備、新技術達50多項,北交大已經累計節電超過800萬度,節水超過4
以創新為支撐建設科技強國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我們要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從
全球儲能電站發展現狀
始于2014年的全球原油價格風暴,至今仍未平復。其使得石油輸出國的財政赤字暴漲;石油消費國迎來機遇;伊核問題出現新轉機,也讓人們再次體味到石油那足以撬動全球經濟的巨大能量。 事實上,就能源行業來說,新的技術完全可以在一夜之間“顛覆”全球。以水力壓裂法為例,其開創了一場“頁巖革命”,使得當下的石
“觀海一號”波浪能供電浮標記錄強臺風“蘇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37.shtm9月2日凌晨,強臺風“蘇拉”在廣東珠海登陸。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投放于珠海東澳島海洋牧場的漂浮式波浪能原位供電觀測浮標“觀海一號”,全程錄得強臺風“蘇拉”過境
科技部發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管理辦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務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加強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以下簡稱“支撐計劃”)的規范化、科學化管 理,保證支撐
白春禮: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3月7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做客人民網,介紹了中科院今年的重點工作情況,并回答了如何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撐等問題。 主持人:今年中科院要開展哪些重點工作? 白春禮:2017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整合中科院在北京地區和上海地區的研究所的力量,緊緊配合國家的戰略需求,建設好北京上海這兩個
萬鋼:加強部際協調-強化科技支撐
3月1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來到國際竹藤網絡中心視察指導工作,并與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就林業與科技合作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竹藤組織董事會聯合主席、國際竹藤網絡中心主任江澤慧陪同會見和視察。 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道路橋梁
科技支撐缺位削弱國家投資效果
科技支撐與項目實施嚴重脫節,實施部門不知本是什么,只能治標 “現在的環境、生態工程動輒耗資幾十億元、上百億元,科技支撐都是完善的嗎?規劃都經過了專家周密的科學論證嗎?”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紀遠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很多重大公益性工程項目由于科
生態保護地:科技支撐需求緊
“這是科技部實施重大研發計劃以來第一個關于生態保護地和國家公園建設的項目,意義重大。”日前,在“國家重要生態保護地生態功能協同提升與綜合管控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啟動儀式上,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研究員閔慶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
科技支撐龍江綠色食品產業發展
為積極推動黑龍江省“十大重點產業”之一的綠色食品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結合全省科技成果招商及轉化落地工作的總體部署,重點圍繞“創新、發展、綠色、健康”和“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促進科技成果招商及轉化”兩大主題,黑龍江省科技廳與省知識產權局共同舉辦的科技支撐展區于9月23日亮相“2013年黑龍江綠色食
以強大裝備支撐深海科研(科技雜談)
只有加快發展深海裝備,實現自主創新、集成發展,以強大的裝備來支撐深海科研,才能早日取得突破性、引領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前不久,我國著名海洋地質學家、82歲的汪品先院士搭乘“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完成3次下潛。這位耄耋老人對于海洋事業和科學探索的熱愛,令人動容。 將汪院士順利送抵海底的“
寧夏出臺“雙碳”科技支撐行動方案
賀蘭山保衛戰打響之前,寧夏北部石炭井、汝箕溝等煤炭開采集中區對植被和土壤的破壞,造成了賀蘭山脆弱的生態系統進一步退化。 前不久,自治區重點研發項目——賀蘭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采煤跡地生態修復技術與模式研究,順利通過專家驗收。用項目負責人劉秉儒的話說,他們實現了“綠水青山增碳匯,環境改善促發展”。
收獲“綠色動力”:中國海洋能開發成果豐碩
中國自主研發生產、裝機容量3.4兆瓦的“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 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 中國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出廠交接儀式現場? 新華社發 ? “八月濤
耕耘“藍色沃土”收獲“綠色動力”-中國海洋能開發成果豐碩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的浙江錢塘潮,猶如一群蘊含強大生命力的猛獸,發出震天動地的吼聲,從蒼茫渺遠的大海奔騰而來,之后又觸山而回。一代代生息繁衍在大海之濱的中國人,在錢塘潮起潮落之間,領略著大海的雄渾與壯美,感受著滔天巨浪帶來的心靈震撼。 隨著對海洋的了解不斷深
海洋可再生能源綱要發布--明確海洋能發展5項重點任務
2013年12月27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2013年~2016年)》(以下簡稱《綱要》)。 《綱要》明確了我國海洋能發展的5項重點任務:一是突破關鍵技術,重點支持具有原始創新的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鹽差能所需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發及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