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濤院士最新綜述介紹區域免疫
“核心刊物” 迎來了新期刊:科學通報,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這兩份期刊均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我國學術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國內外各主要檢索系統收錄,如國內的《中國科學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等;美國的SCI、CA、EI,英國的 SA,日本的《科技文獻速報》等。目前針對每期的重點內容,生物通將展開詳細推薦,歡迎讀者共同參與…… 生物通報道:曹雪濤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免疫學家,曾在樹突狀細胞的免疫學和腫瘤的免疫與基因治療研究方面獲得重要成果。近期《科學通報》特邀請了曹教授就“組織器官的區域免疫特性與疾病機理研究”方面進行綜述介紹,指出了主要組織器官的區域免疫特性對于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義,是免疫學研究的前沿領域。 人體免疫器官主要分為中樞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結、脾臟和黏膜免疫系統)和眾多尚未列為免疫器官而又獨具免疫特性......閱讀全文
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與疾病重大計劃項目指南
中樞和外周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淋巴結、脾臟等)的免疫學特性,與人體重要疾病高發組織器官(如肝臟、腸道、肺等)的免疫學特性存在較大區別。這些組織器官由于具有獨特的結構、生理功能和組織微環境,含有獨特的細胞亞群和功能分子,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區域免疫特性,而且組織器官的區域免疫特性
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與疾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指南
中樞和外周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淋巴結、脾臟等)的免疫學特性,與人體重要疾病高發組織器官(如肝臟、腸道、肺等)的免疫學特性存在較大區別。這些組織器官由于具有獨特的結構、生理功能和組織微環境,含有獨特的細胞亞群和功能分子,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區域免疫特性,而且組織器官的區域免疫特性與所在區域的眾多疾
“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與疾病”2017年度學術交流會召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醫學科學部主辦、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承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與疾病”2017年度學術交流會于2017年12月22-25日在深圳召開。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成員、重大研究計劃管理工作組成員、特邀報告專家以及來自全國高
激活大腦特定區域或可增強免疫力
4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醫學》雜志上的一則小鼠研究顯示,激活大腦的一個獎勵中心,可以影響身體對于特定細菌病原體(大腸桿菌)的免疫抵抗。該研究為安慰劑效應提供了一個生物學基礎。 在正常情況下,大腦的獎勵中心會受天然獎勵性刺激和積極預期的影響。也就是說,積極情緒和期望都會激活大腦中的獎勵回路,從而影
曹雪濤院士最新綜述介紹區域免疫
“核心刊物” 迎來了新期刊:科學通報,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這兩份期刊均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我國學術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國內外各主要檢索系統收錄,如國內的《中國科學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等;美國的SCI、CA、E
糊涂的免疫細胞自身免疫疾病科普
看過《火影忍者》的小伙伴兒們,還記不記得漩渦鳴人最初未能完全馴服九尾之力,在受到刺激時被九尾奪取意識而進行的那場不分敵友的無差別攻擊戰?雖然鳴人在主角光環之下成為最終贏家,但也無異于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了。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雖然與動漫完全沒有關系,但性質上有些大同小異,它就是——自身免疫性
糊涂的免疫細胞——自身免疫疾病科普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雖然與動漫完全沒有關系,但性質上有些大同小異,它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自身免疫疾病的話就是:當身體感覺到外敵入侵時,免疫系統就會生成特殊戰士攻擊外來者。一般來說免疫系統會大獲全勝使身體保持健康。之后免疫系統也會記住這次戰斗生成的特殊武器,在以后有同款
自身免疫疾病的概況
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自從Donath 與Landsteiner提出此概念以來,許多疾病相繼被列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值得提出的是,自身抗體的存在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兩個等同的概念,自身抗體可存在于無自身免
嗜睡是種免疫疾病
嗜睡癥(narcolepsy)是指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酒精、藥物、疾病所致的白天睡覺過多,也不屬于精神障礙(如抑郁癥)。目前病因尚不明確。 最近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嗜睡癥的人身上發現了 “自激活細胞”,代表這種睡眠障礙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證據。 多年來,科學家始終懷疑睡眠障礙性嗜
T細胞免疫療法能緩解自體免疫疾病
英國《自然·醫學》雜志發表了一篇健康論文,展示了5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在CAR-T細胞療法之后,無藥緩解達17個月。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自體免疫風濕性疾病,全球人口發病率約0.1%,于年輕女性中高發。這一終身疾病是由自身抗體(攻擊自身細胞的免疫防御分子)造成的,影響關節和皮膚,可能導
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病機制
自身免疫病的確切發病機制不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免疫耐受的丟失 對特異性抗原不產生免疫應答的狀態稱免疫耐受。通常機體對自身抗原是耐受的,下列情況可導致失耐受: (1)抗原性質變異:機體對于原本耐受的自身抗原,由于物理、化學藥物、微生物等因素的是影響而發生變性、降解,暴露了新的抗原決定
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介紹
免疫缺陷病由于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例如艾滋病(AIDS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由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統異常敏感,反應過度,將自身物質當做外來異物進行攻擊而引起的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反應過
關于小兒免疫缺陷疾病的細胞免疫功能測定
(1)延遲性皮膚超敏反應(DCH):皮內注射抗原0.1ml,于48~72h觀察注射部位反應,若紅、腫、硬結直徑l0~15mm為陽性,>15mm為強陽性。需同時觀察5種抗原均為陰性才示T細胞功能缺陷。常用的皮試抗原為:①結核菌素:1∶100至1∶1000舊結核菌素,或10U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P
免疫療法進軍感染性疾病
9月2日,清華大學與勃林格殷格翰共同宣布,雙方將合作研發針對感染性疾病的免疫療法,以滿足患者的醫療需求。 據統計,感染性疾病是全球死亡率與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中國,慢性乙肝和肺結核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盡管在過去幾十年里,針對病原體的治療與疫苗接種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影響,它仍是人類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簡介
因機體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發生免疫應答而導致的疾病狀態。機體對外來抗原發生免疫應答的結果通常是抗原的清除,而對自身細胞或組織抗原發生免疫應答時,自身的細胞或組織不易被免疫系統的效應細胞完全清除而是不斷地受攻擊,結果使機體進入疾病狀態.
新型免疫療法:利用mRNA對抗疾病
單克隆抗體療法目前已成為了生物醫藥領域的一大熱點。無論是治療癌癥,還是治療自身免疫疾病,都能看到它們活躍的身影。在這些疾病之外,科學家們也在思考利用抗體治療傳染病的可能性。與傳統疫苗相比,抗體療法有著一些獨到之處:首先,抗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次,抗體的開發時間理論上較疫苗更短;第三,它幾乎能被
阿司匹林可望用于治療自身免疫疾病
環鳥腺苷酸合成酶(cGAS)作為DNA感受器,自被發現以來,即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熱衷追尋的重要科學課題。利用已有百余年使用歷史的阿司匹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張學敏團隊和李濤團隊揭開了其通過乙酰化機制控制cGAS激活的作用,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細胞》。 “cGAS在疾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引起自身組織損害的一種疾病。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由于機體淋巴細胞功能異常導致多種細胞因子及多種自身抗體產生,可累及特定的靶器官或多個系統受到損害。
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免疫缺陷病 由于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例如艾滋病(AIDS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由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 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統異常敏感,反應過度,將自身物質當做外來異物進行攻擊而引起的疾病。 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例分析
皮肌炎是一種特發性自身免疫結締組織病,其特征是近端肌肉無力和皮疹。與一般人群相比,皮肌炎發生惡性腫瘤風險高6倍,特別是在診斷后的前2年。皮膚表現的惡化或復發可能反映潛在的惡性腫瘤。?案例簡介?一名56歲婦女,無相關病史,沒有服用任何藥物,因面部紅斑和瘙癢性皮疹而就診,最初診斷為接觸性皮炎,并接受局部
自身免疫性疾病共同特征
1.可以有誘因,也可以無誘因,但多數病因不清。2.患者以女性居多,并隨年齡增加發病率有所增加。3.有遺傳傾向,已發現有些特定基因與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有密切關系。4.血清中有自身抗體或體內有針對自身組織細胞的致敏T淋巴細胞。自身抗體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有交叉和重疊現象。部分疾病有相關的特征性自身抗體。5
關于小兒免疫缺陷疾病的體液免疫反應篩選檢查
(1)血清IgG、IgA和IgM測定:宜同時測定血清白蛋白,以除外低蛋白血癥所引起者。 (2)血清IgG正常或偏低,而又高度疑有體液免疫缺陷者,可測定血清IgG亞類,低于本地區同齡兒正常值2SD者疑為低下。 (3)血清IgG及其亞類值正常,而又高度疑有抗體缺陷者,應測定特異性抗體及抗體反應。
免疫學實驗性傳播疾病免疫檢測介紹
性傳播疾病免疫檢測介紹: 性傳播疾病(STD英文全稱)為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的疾病,是一組由性接觸或類似性行為及間接接觸傳播的一組傳染性疾病,對人類危害性極大,對家庭和社會構成了嚴重威脅,已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關注。因此性傳播疾病免疫檢測成為重要的檢測。 性傳播疾病免疫檢測正常值:
新免疫反應模式,有助于解釋部分免疫疾病
根據威爾康奈爾醫學和特殊外科醫院(HSS)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一種被稱為趨化因子的小蛋白質,可以將免疫細胞引導到感染部位,也可以形成dna結合的納米顆粒,可以誘導慢性、功能失調的免疫反應。對于這類被充分研究的免疫信號分子,這一令人驚訝的新活動發現可能有助于闡明某些類型的免疫疾病。研究發表在5月31
心理所關于疾病相關非編碼區域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遺傳學因素在精神類疾患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公認。此外,影像遺傳學證據顯示,正常心理學現象中的行為/認知加工過程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遺傳相關性。目前已有大量精神疾患及行為/認知加工相關易感基因鑒定工作發表在心理學主流雜志上,但是這些易感基因的功能分析,尤其是針對非蛋白質編碼區域的功能研究有
PNAS-|-劉杰團隊發現腸區域神經免疫調控新機制
腸道神經系統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大腦”,其由極為復雜的神經網絡組成,不僅可支配腸道節律運動、分泌等生理性功能,還參與維持黏膜免疫系統的穩態。然而在炎癥性腸病(IBD)中,受限于技術手段,腸道神經系統的病理變化及其意義卻始終未能明確。劉杰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于神經免疫調控及診療新策略研究,近年來著
腦部免疫記憶影響神經疾病進展-或由此找到緩解腦疾病
科技日報北京4月19日電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神經科學論文稱,德國科學家最新實驗表明,身體的免疫應答通過免疫記憶,影響了生命后期腦疾病的嚴重性。這一發現或預示著科學家將由此找到一種可以緩解神經疾病的新方法。 先天免疫系統可以保留長達數月的感染“記憶”,從而改變之后的免疫應答。
免疫球蛋白異常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損傷機制
異常的免疫細胞增殖,不具有免疫活性,其本身將造成免疫系統的直接損害或通過分泌有關物質進一步損害正常的免疫細胞和其他組織,最終導致疾病。 一、漿細胞異常增殖 是指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殖并伴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鏈亞單位合成異常。如骨髓瘤。 二、正常體液免疫抑制 正常的體液免疫中,IL-4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疾病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臟為相對特異性免疫病理損傷器官的一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S)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以及這三種疾病中任何兩者之間的重疊綜合征,常同時合并肝外免疫性疾病。其診斷主要依據特異性生化異常,自身抗體及干組織特征。隨著認識及
免疫球蛋白e的相關疾病
小兒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征,小兒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M血癥,小兒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癥,先天性全丙種球蛋白低下血癥,Ⅲ型超敏反應性疾病,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小兒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小兒繼發性免疫缺陷病,埃萊爾-當洛綜合征,過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