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氯化碳體外損傷肝細胞模型原代培養的正常大鼠肝細胞培養24h(貼壁良好)后,置培養皿于一密閉的塑料盒,內置四氯化碳0.4M容積,37度90min,造成肝細胞損傷的模型,后轉入正常培養,進行下一步實驗。(即熏蒸法)肝細胞培養12h后,吸棄上清,更換培養液并加入CCL4 8mM(事先用DMSO溶解,DMSO終濃度1%),作用6h后收集24孔板中培養上清檢測AST以及肝細胞MDA含量盒GSHpx活性,評價損傷程度。(常用方法)2.醋氨酚體外損傷肝細胞模型肝細胞培養24h后,用清洗液洗2次,培養液洗1次,然后換以20mM醋氨酚的培養液,繼續培養12h,取培養液,進行下一步實驗。3.過氧化氫體外損傷肝細胞模型肝細胞培養24h后,吸棄上清液,更換培養液并加入H2O2 0.6mM,作用1h后,收集24孔板中的培養上清液檢測AST活性和MDA含量。4.氰化鉀缺氧肝細胞損傷模型肝細胞培養24h后,貼壁生長良好的肝細胞中加入氰化鉀2.5mM,繼......閱讀全文
3 膽汁淤滯性肝病在許多臨床綜合征中可以觀察到膽汁淤滯,膽汁淤滯是一組慢性進行肝病的主要特征,并可最終導致肝硬化、肝衰竭和死亡。肝內疏水的毒性膽鹽儲滯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肝損傷的一個主要原因,并被認為是膽汁淤滯性肝病肝損傷的一個關鍵原因。事實上肝內毒性膽鹽:鵝脫氧膽酸和脫氧膽酸鹽的儲滯水平與肝損傷的程度
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PS細胞)最初是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團隊在2006年利用病毒載體將四個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組合轉入到小鼠胚胎或皮膚纖維母細胞中,使其重編程而得到的類似胚胎干細胞的一種細胞類型。這些ips細胞在形態、基因和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今天一早,一條「我國藥物性肝損傷高于西方國家」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一篇發表在消化疾病領域頂級期刊《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 )上的研究論文引起了關注,該研究的題目為《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及病因學》,據悉,這是迄今國內發表的最大規模的藥物性肝損傷流行病學研究。
【摘要】 綜述了近幾年來中醫藥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顯示出中醫藥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降低血清膽紅素及轉氨酶、抗肝纖維化、改善肝功能、調節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等作用。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統一中醫診斷標準和療效標準,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多種療法,充分發揮中醫藥的
第一節 概念及意義 一、概念 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 是指各種醫學科學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類疾病模擬表現的動物。
《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之一(另外一個雜志是Cell Host & Microbe),這一雜志內容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這一雜志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的最新成果。
最近,CRISPR/Cas9系統也應用于靶基因的抑制(CRISPRi)或激活(CRISPRa)的遺傳修飾。這類修飾系統可用于研制相應致癌基因,和/或抑制TSGs基因的誘導和可逆激活小鼠模型。比如借助CRISPRa為基礎的系統,通過激活致癌基因的轉錄,達到研究其致癌潛力的目的。雖然CRISPR/Cas
補體系統補體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動物血清與組織液中一組經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補體是非特異性免疫的系統的主要成分之一,亦參與獲得性免疫的初始階段,由固有成分、調節成分和補體受體組成。補體激活途徑有三種:抗原抗體復合物結合Clq啟動激活經典途徑;甘露糖集合凝集素(MBL)直接結合細菌啟動激活MBL途徑
肝臟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 損傷是一個常見的臨床問題,它是在包括肝葉切除術和肝移植術在內的外科手術過程中引起肝臟損傷的重要原因, 它可導致10%的早期肝臟移植后肝功能衰竭,45%急慢性組織排異現象和器官損傷,極大阻礙了肝臟手術的應用和救治效果。長久以來,肝I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月13日,北京地區“質譜沙龍”學術交流年會在北京朝陽醫院隆重舉行。本次年會主旨是深入交流臨床質譜技術,廣泛拓展應用創新,促進合作和開發,使質譜技術深入應用于醫藥科研和臨檢。本次年會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辦,SCIEX中國、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本次會議共有2
7月份即將結束了,7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作為一種VI-A型CRISPR-Cas系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一種稱作microRNA-122 (miR-122)的小分子在防止肝細胞癌變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剎車”功能,喪失這一小RNA分子有可能導致肝癌發生,修復該分子則可能減慢腫瘤生長,從而為治療該疾病指明了一條新的途徑。相關研究發表在《臨床研究期刊
自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的科學家們發現,一些免疫細胞遷移到肝臟,在那里與代謝性應激(如高脂肪飲食中的脂質)激活的肝組織細胞互作,由此促進了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癌形成,由此他們揭示出了這些分布廣泛且危害嚴重的疾病從前未知的一種潛在機
如今研究人員正越來越多的應用3D 細胞培養、微組織和類器官技術來填補2D 細胞培養與體內動物模型之間的差距。這是因為3D 模型能夠更好地模擬微環境、細胞間相互作用和體內生物過程,因此相較于生化檢測和2D 模型,3D 模型可提供更具生理相關性的條件。此外,其形態學和功能分化程度更高,這也賦予了它們更接
茶是世界上最為流行的一種飲料,茶葉中富含微量營養元素,包括氟化物、鎂離子和鋅離子等,然而其所表現出的健康效益最主要和三種主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關,包括兒茶酚、咖啡因和L-茶氨酸,喝茶往往和很多健康效益都有關系,其能夠幫助改善機體情緒和認知,并且降低個體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本文中,小
茶是世界上最為流行的一種飲料,茶葉中富含微量營養元素,包括氟化物、鎂離子和鋅離子等,然而其所表現出的健康效益最主要和三種主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關,包括兒茶酚、咖啡因和L-茶氨酸,喝茶往往和很多健康效益都有關系,其能夠幫助改善機體情緒和認知,并且降低個體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本文中,小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端粒酶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Vimeo 【1】PNAS:促進癌癥的端粒酶也能保護健康細胞 doi:10.1073/pnas.1907199116 馬里蘭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新研究揭示了端粒酶的新作用。端粒酶在正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慢慢發現人類機體多種疾病的發生都與機體炎癥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于是很多研究者就重點對炎癥和某一疾病的發生進行了大量研究,當然他們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比如來自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通過研究深入解讀了癌癥、老化及機體炎癥發生三者之間的分子機制和關聯。 本文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種無酒精濫用的肝病綜合征,包括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纖維化和肝硬變。可從單純性脂肪肝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發展為肝纖維化,甚至導致肝硬化、肝細胞癌(HCC)或肝功能衰竭等終末期肝病。 根據Younossi等人的研究,“NAFLD是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2月20日,北京地區“質譜沙龍”學術交流年會在人衛酒店隆重舉行。本次年會主題是“創新質譜技術、惠及精準醫藥”。隨著質譜技術的飛速發展,已廣泛應用于精準醫藥和臨床檢驗。年會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辦,SCIEX中國、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本次會議首次采取線上線下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類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病,主要包括3種與自身免疫密切相關的,以肝、膽損傷為主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每種自身免疫性肝病都具有特征性自身抗體譜,自身抗體
在癌癥治療領域,免疫療法的出現是毫無爭議的“突破性進展”。現在大多數的免疫療法都把目光聚焦于適應性免疫應答,也就是T細胞上,當然,T細胞也很爭氣,不管是CAR-T還是以PD-1/PD-L1為首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效果都很好。 不過癌細胞的一大特點就是狡猾,總是能想出各種方法躲避T細胞的識別和追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來自匹茲堡大學醫學院,McGowan再生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報道,淋巴結可以為多種不同細胞,以及來自其他器官的組織提供一個舒適的“家”,這表明未來某一天也許可以實現整個器官移植的一種以細胞為基礎的新型方法。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這也是第一次發現同
幾十年來,對衰老和限制壽命的過程的了解一直困擾著生物學家。三十年前,通過鑒定延長多細胞模式生物壽命的基因變異,衰老生物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可信度。 在本文,我們總結了標志著這一科學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討論了不同的衰老途徑和過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進入一個具有獨特的醫學、商業和社會意義的新時代。
【1】PNAS:重大進展!發現胎盤干細胞能夠再生心臟,有望開發出新型干細胞療法來治療心臟病 DOI:10.1073/pnas.181182711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在動物模型中,來自胎盤的稱為Cdx2細胞的干細胞能夠在心臟病發作后再生健康的心臟細胞。
本文為大家帶來再生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再生醫學領域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希望大家喜歡。 【1】PNAS:重大進展!發現胎盤干細胞能夠再生心臟,有望開發出新型干細胞療法來治療心臟病 DOI:10.1073/pnas.181182711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
肝癌在人類往往是致死性的,因為它往往在晚期才被診斷出來。但是,在動物模型中,一項新的工作發現了一種肝癌的潛在診斷生物標記物,以及一種潛在的方法來逆轉已有的肝臟損傷。這項研究將在費城舉行的2015AACR年會上報道。 Georgetown Lombardi綜合癌癥中心的Ying Fu博士講解了這
微流控芯片技術(Microfluidics)也被稱為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 LOC),涉及物理、化學、醫學、流體、電子、材料、機械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通過微通道、反應室和其他某些功能部件,對流體進行精準操控,對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