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華中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生物信息團隊在《核酸研究》發表研究成果,通過收集包括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和棉花等12個重要農作物的遺傳變異信息,構建了植物中首個多物種的高質量遺傳參考變異庫,為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源。 基因型填充是根據參考面板(又譯參考集)中的單體型和基因型對目標樣本中缺失基因型的估計填充過程。基因型填充可以有效增加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的密度,因此被廣泛用于相對便宜和低密度的SNP芯片的填充以進行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然而,大多數植物缺乏高質量的參考面板,這極大地限制了基因型填充在植物中的應用。 為了克服這一限制,研究者開發了植物遺傳參考變異庫——Plant-ImputeDB,數據庫通過整合了包括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和棉花等12個重要農作物的遺傳變異信息和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包括34244個樣本的約6990萬個SNP的遺傳變異信息),構建了植物中首個多物種參考面板的綜合數......閱讀全文
6 基因組信息6.1 數據庫6.1.1 Entrez GenomeEntrez Genome數據庫收錄了850多種微生物、3100多種病毒以及1600多種真核生物細胞器的完整基因組數據以及將近50種動物、綠色植物和真菌的700多條染色體信息,總共收錄有6200多條序列,其中有882條是去年新增的序列
圖片說明:植物界不同類型重復基因含量分布及其隨時間變化規律 2月21日,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張紹鈴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在線發表研究論文,系統鑒定了梨等141種植物基因組中不同類型重復基因,構建世界首個植物重復基因數據庫,揭示重復基因進化的普遍規律。 植物在千百年
以往的研究發現,有的植物有復制自己基因的功能,即通過不同類型復制方式產生一個與原基因序列相同的新基因。基因復制產生的兩個同源基因稱為重復基因或“姊妹基因”。近年來,隨著測序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測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越來越多的植物基因組被破譯。 植物在千百年的進化中,怎樣變得越來越多姿多彩?一個重要
摘要:農作物基因組學研究的發展,對于有效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進行物種的遺傳改良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實現對重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組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控制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克隆和鑒定。本文綜述了2017年度主要農作物基因組
⑵小麥基因組研究小麥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的穩產和增產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糧食安全的影響舉足輕重。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環境變化的影響,小麥生產面臨嚴峻的挑戰,對于小麥的育種和品種改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是3個不同亞基因組形成的異源
普通菜豆是全球種植范圍最廣、栽培面積最大、食用人群最多的食用豆類。日前,《自然—遺傳學》以長文形式發表了683份普通菜豆資源全基因組重測序結果分析,以及普通菜豆最大規模的主要農藝性狀表型鑒定結果。該項工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特色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團隊聯合
“我們的3000份綠色超級稻基因組原始測序數據,覆蓋了全球25萬份種質基因全部遺傳變異的95%。這份核心數據,將正式通過阿里云平臺,向全球免費開放。”9月1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聚道科技有限公司在長沙共同啟動“云之稻項目”,中國農科院農作物基因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