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硬件完善的“能源實驗室”
——訪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國際關系署署長吳國才 吳國才 中國能源報: 請您展望一下中新兩國的關系,特別是在能源領域的一些合作前景?“一帶一路”對新加坡是機遇還是挑戰? 吳國才:我非常看好兩國關系的發展。新加坡提倡雙語教育,無疑會促進兩國今后的交流合作。這么多年來,新加坡和中國有很多戰略性以及實實在在的交流,包括經濟、人文等。現在來新加坡旅游的外國游客最多的是印尼人,接下來就是中國人,每年大概有100萬人,新加坡也有很多人到中國旅游。這不僅可以增進兩國人民的了解,更為深入的經濟合作打下了基礎。 新加坡的公司在中國有很多投資,很多中國能源企業也在新加坡設立了辦公室,如中石油、中海油、英利、天合光能、順風光電等。特別是中海油最近在新加坡投資8000萬新元成立了中海油服區域總部。新加坡是中國能源公司走出去的一個跳板,特別在東盟地區。中國國家電網也和新加坡電網公司(SP)一起在澳大利亞投資。 “一帶一路”不會弱化新加坡所發揮......閱讀全文
山東能源落子新加坡 加速推進海外戰略
昨日,記者從省國資委獲悉,山東能源集團繼去年進駐香港后,今年成功在新加坡布點。據了解,山能國際(新加坡)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美元,經營范圍包括物流貿易、進出口貿易、礦業技術研發和咨詢。 山能國際(新加坡)公司的成立是能源集團實施海外戰略目標的組成部分,是能源集團產融結合、貿易合作、國
新加坡是硬件完善的“能源實驗室”
——訪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國際關系署署長吳國才 吳國才 中國能源報: 請您展望一下中新兩國的關系,特別是在能源領域的一些合作前景?“一帶一路”對新加坡是機遇還是挑戰? 吳國才:我非常看好兩國關系的發展。新加坡提倡雙語教育,無疑會促進兩國今后的交流合作。這么多年來,新加坡和中國有很多戰略性以
新加坡欲做新能源研發“實驗室”
在歐盟擬通過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臨時性懲罰關稅”前夕,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來到上海尋找商機。5月15日,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潔凈科技及建設與基礎設施執行司長吳自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2-3年,亞太區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雙反"不會影響這個趨勢。” 據悉,新加坡政府已經將潔凈科技產業
中國與新加坡互換獎學金遴選工作啟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新加坡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交流與合作備忘錄》,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留學基金委)將面向中央國家機關和高校選派在職人員通過新加坡互換獎學金赴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一、選派計劃1.選派專業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中國駐新加坡原大使訪問蘇州納米所
? 參觀展廳 9月27日上午,曾見證蘇州工業園區項目誕生、成長的三位駐新加坡原大使張九桓、張小康、陳寶鎏一行訪問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蘇州納米所所長助理徐科研究員熱情接待了大使一行并陪同參觀展廳。大使們聽取了蘇州納米所建所歷程、科研進展、平臺服務、人才引進、成
力爭領軍亞洲綠色經濟 新加坡發展清潔能源技術
作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晶片、蓄電池以及太陽能板生產國,新加坡政府一直以來致力于清潔技術的發展,力爭推動其能源密集型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在亞洲地區引領綠色能源、綠色服務的革命。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環境與清潔能源部主任吳自強(Goh?Chee?Kiong)表示:“在亞洲,
國家電網收購新加坡能源公司澳洲資產部分股權
國家電網公司17日宣布,國家電網公司與新加坡能源公司16日在北京簽署協議,收購其澳大利亞子公司新加坡能源國際澳洲資產公司60%股權和新加坡能源澳網公司19.9%股權。 SPIAA是新加坡能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開展配電、輸氣、配氣等業務,其中配電和配氣屬于監管業務,經營范圍
新加坡3D打印創業團隊中國覓商機
?? 2月1日,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歐洲航天局近日公布了人類首個月球基地計劃藍圖。該基地將由從地球“空降”至月球的機器人建造,而且機器人將就地取材,利用先進的3D打印技術將月球上的原始土壤轉變成建筑材料。 目前北京也開設了國內首家3D打印機體驗館。網絡上更是已有3000-5000
《中國能源報告2014:能源貧困研究》出版
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國能源報告2014:能源貧困研究》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報告是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魏一鳴團隊在長期研究基礎上形成的《中國能源報告》系列的第五卷。 報告總結并提煉了國際能源貧困評估方法,構建了中國能源貧困度量和綜合評價指標,從時間和空間維
AI創業公司依圖跨出中國 在新加坡設研發據點
1月24日消息,人臉識別技術公司依圖昨日在新加坡設立了辦公室,作為中國之外的第一個據點,依圖宣布計劃在此設立研發中心。 依圖公司宣布,該辦公室計劃招募50~60名研究員,并且希望可雇用90%的當地人員。該研發中心希望為該地區既有的解決方案探索客制化的服務、發現新應用的可能性。依圖將新加坡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