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通報》評述:納米材料毒性根源
納米材料與生物體系的相互作用及其影響因素示意圖 最近的一篇評述性文章指出,納米材料自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對其毒性有決定性的影響。文章對影響毒性的關鍵因素進行了全面總結,為納米材料的合理設計和應用提供了重要參考。 這篇名為“影響納米材料毒性的關鍵因素”的評述文章最近在線發表于《科學通報》,文章從尺寸、形狀、表面電荷、化學組成、表面修飾等多個方面,闡明了物化性質對納米材料毒性的影響,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徐鶯鶯博士和陳春英研究員撰寫。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納米產品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許多納米材料也已經用于生物醫學領域,納米材料的毒性因此成為人們日漸關注的問題。近年來,納米材料毒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包括體內和體外實驗研究納米材料與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相互作用及其引起的毒性。納米材料通過誘導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等機制產生一系列毒性效應。然而,決定納米材料毒性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如何合理設計納米材料使之安......閱讀全文
《科學通報》評述: 納米材料毒性根源
納米材料與生物體系的相互作用及其影響因素示意圖 最近的一篇評述性文章指出,納米材料自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對其毒性有決定性的影響。文章對影響毒性的關鍵因素進行了全面總結,為納米材料的合理設計和應用提供了重要參考。 這篇名為“影響納米材料毒性的關鍵因素”的評述文章最近在線發表于《科學通報》,文章
評估碳納米材料毒性的生物發光酶測試系統
?? 在俄羅斯科學基金會支持下,俄科院西伯利亞分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科學中心和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開發出一種生物發光酶測試系統,用于評估碳納米材料的毒性。該系統具有簡單、快速、靈敏度高的特點,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體外毒理學》(Toxicology in Vitro)雜志上。 納
簡述鋰電材料納米二氧化鈦的毒性
納米二氧化鈦毒理報告(2013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報告) 急性口毒:5000mg/kg 皮膚刺激性:陰性 慢性毒性:0.15mg/m3(呼吸) 生殖與發育毒性:無法判斷(現實生活無法實現試驗中的投毒方式和高濃度) 遺傳毒性(致癌):陽性(可能是由自由基產生)
合肥物科院技術生物所納米材料生態毒性檢測獲進展
近期,技術生物所吳李君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生態毒性檢測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環境科學類核心期刊Chemosphere(DOI:10.1016/j.chemosphere.2016.12.076)上。 納米材料的廣泛應用引起人們對其生態和健康效應的關注。目前,納米材料生物毒性的評估主要采用傳統
合肥研究院在環境納米材料毒性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隨著納米科技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納米材料在被廣泛應用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進入到環境介質(如水體、土壤、沉積物等),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納米二氧化鈦(TiO2-NPs)和納米氧化鋅(ZnO-NPs)是納米金屬氧化物中最早實現商業化生產、產量最高、需求最大、
合肥研究院揭示納米材料環境轉化過程對生態毒性的影響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黃青課題組以水生生態系統初級生產者藻類為受試對象,應用光譜技術對納米氧化鋅在含磷水體中的轉化過程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闡明了環境物質轉化過程對小球藻毒性效應的影響及其機制。相關成果已被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
石墨烯納米材料與重金屬污染生物毒性的相互影響研究
氧化石墨烯(GO)作為一種典型的納米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由于其表面具有豐富的含氧官能團,GO在重金屬污染物治理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應用等離子體研究室陳長倫課題組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納米材料結合重金屬污染物之后的生物環境毒性行為。
納米服裝,真的有納米材料嗎?
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已經進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比如納米服裝。將納米級的微粒覆蓋在纖維表面或鑲嵌在纖維甚至分子間隙間,利用納米微粒表面積大、表面能高等特點,在物質表面形成一個均勻的、厚度極薄的(肉眼觀察不到、手摸感覺不到)、間隙極小(小于100nm)的‘氣霧狀’保護層。使得常溫下尺寸遠遠大于100nm的
生態中心在環境污染物及碳納米材料的毒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思金研究組在非編碼RNA—miR-214拮抗砷誘導的細胞凋亡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由基研究期刊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Free Radic Biol Med, 2016,
納米材料技術會議舉行
6月17~20日,第三屆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會議在捷克舉行,14個國家的200多位專家學者交流了納米技術在建筑材料中的應用情況,來自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的專家也介紹了相關研究成果。 捷克奧斯特拉瓦納米技術研究中心開發的納米復合材料在新型建材中的應用引起了廣泛關注。他們采用納米級的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