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1個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產生少量[H],并且釋放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余以熱能散失。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的。 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釋放出少量的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是在線粒體基質中和線粒體嵴上進行的。 第三階段:上述兩個階段產生的[H],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與氧結合形成水,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這一階段需要氧的參與,是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的。 [1] PS: [H]是一種十分簡化的表示方式,這一過程實際上是氧化型輔酶I(NAD*)轉化成還原型輔酶I(NADH)。 注意:1mol的葡萄糖將化學能全轉化為ATP中不穩定的化學能,可形成100個,但實際只能轉化為30或32個,所以轉化效率為30℅~40℅,其余以熱能形式散失。......閱讀全文
第一階段:1個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產生少量[H],并且釋放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余以熱能散失。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的。 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釋放出少量的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是在線粒體基質中和線粒體嵴上進行的。 第三階段
第一階段 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一個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兩個分子的丙酮酸,同時脫下4個[H](活化氫);在葡萄糖分解的過程中釋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產生少量的ATP。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的。 反應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
鐵硫蛋白類的活性部位含硫及非卟啉鐵,故稱鐵硫中心。其作用是通過鐵的變價傳遞電子:Fe3++eFe2+。這類蛋白質在線粒體內膜上,常和黃素脫氫酶或細胞色素結合成復合物。在從NADH到氧的呼吸鏈中,有多個不同的鐵硫中心,有的在NADH脫氫酶中,有的和細胞色素b及c1有關。輔酶Q是一種脂溶性醌類化合物
第一階段 :糖酵解(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 ①:1 葡萄糖+2ADP+2Pi +2[NAD] → 2丙酮酸+2[NADH+H+]+2ATP 第二階段 :檸檬酸循環(三羧酸循環)(反應場所:線粒體基質) ②:2丙酮酸+2[NAD]+2輔酶A → 2乙酰CoA+2[NADH+H+]+2CO2
生物體主要通過脫羧反應產生CO2,即代謝物先轉變成含有羧基(-COOH)的羧酸,然后在專一的脫羧酶催化下,從羧基中脫去CO2。細胞中的氧化反應可以“脫氫”、“加氧”或“失電子”等多種方式進行,而以脫氫方式最為普遍,也最重要。 在細胞呼吸的第1階段中包括一些脫羧和氧化反應,但在三羧酸循環中更為集
(1)作物栽培要及時松土透氣,利用根系的有氧呼吸,促進水和無機鹽的吸收;稻田需定期排水,否則會因根進行無氧呼吸產生大量酒精而對細胞有毒害作用,使根腐爛。 (2)提倡有氧運動的原因之一是不因為會 因為劇烈運動,使細胞無氧呼吸積累過多的乳酸而使肌肉酸脹無力。 (3)饅頭、面包的過程中利用酵母發面
第一,有氧呼吸提供植物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植物的生長、發育,細胞的分裂和伸長,有機物的運輸與合成,礦質營養的吸收和運輸等過程都需要能量,這些能量主要是通過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的。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能量的速度較慢,而且是逐步釋放,適于細胞利用。釋放的能量,一部分轉變為熱能散失掉,一部分以三磷
有氧呼吸是指細胞或微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通常以分解葡萄糖為主),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過程。(例外:硝化細菌有氧呼吸產生硝酸和水) 有氧呼吸是高等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在細胞質
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條件下徹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過程。要點:(1)第一階段在胞液,第二階段在線粒體;(2)經過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過程(呼吸鏈)徹底氧化為CO2和H2O。三羧酸循環是糖、脂、蛋白質徹底氧化的共同通路。
1、概念 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1] 反應式 (1)C6H12O6—(酶)→ 2 C2H5OH(酒精)+2 CO2 + 少量能量 代表生物:大多數植物,酵母菌。 (2)C6H12O6—(酶)→ 2 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