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三評”改革放大招聽聽科研人員怎么說
評價是指揮棒,科技界為人所詬病的各種問題歸根結底是導向出了問題。 7月3日晚,兩辦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消息一出,科研圈集體“炸鍋”了: “國家層面的政策很好很及時,希望主管部門能盡快落實到位。” “力求創造公平公正的科研環境,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也再進一步完善。” …… “三評”改革涉及的都是科研人員特別關心的問題,他們對此次出臺的新政有何看法和期待呢? 分類評價原則:說易行難 《意見》在基本原則中明確提出,堅持分類評價。 “這很難得。”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曉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期待可以破除教師、工程師甚至臨床醫生都惦記著發SCI論文的怪現象。 《意見》還提到,探索建立對重大原創性、顛覆性、交叉學科創新項目等的非常規評審機制。程曉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盡管非常規評審確實不好做,但是要探索”。 ......閱讀全文
中科院研究員發表HIV新成果
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近十年來HIV的治療和預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HIV攜帶者的壽命大大延長,新HIV感染者已經從2002年的三百三十萬減少到了2012年的兩百三十萬。但人們仍未找到治愈這種疾病的有效途徑,也沒有開發出相應的疫苗。
中科院大化所14人入選中科院特聘研究員計劃
日前,中國科學院人事局公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入選者名單。經報名申請、研究所專家評議推薦、中國科學院審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4名研究員最終入選,其中,韓克利、金玉奇、徐杰等3名研究員入選特聘核心骨干,曹義鳴、陳吉平、陳萍、程謨杰、傅強、潘秀蓮、邵志剛、王曉東、楊
中科院大化所14人入選中科院特聘研究員計劃
日前,中國科學院人事局公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入選者名單。經報名申請、研究所專家評議推薦、中國科學院審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4名研究員最終入選,其中,韓克利、金玉奇、徐杰等3名研究員入選特聘核心骨干,曹義鳴、陳吉平、陳萍、程謨杰、傅強、潘秀蓮、邵志剛、王曉東、楊啟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馬宏偉研究員來訪
馬宏偉研究員作報告 12月2日,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馬宏偉研究員做客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列講座”,為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表面引發聚合反應的機理研究及其在生物界面構筑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 馬宏偉研究員匯報了他
Nature關注中科院唐鯤研究員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發現了阿爾茨海默氏癥的起源可能與人類智力水平的提高有關聯。相關研究論文發布在本月的BioRxiv雜志上。該項研究工作獲得了Nature網站的關注,以“Alzheimer’s origins tied to rise of human intelligence”為題
中科院研究員探討哺乳動物溫感進化
辣椒素受體(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離子通道是哺乳動物面對高溫警報的分子傳感器,有著受熱激活和高溫介導失活的特點,因其在熱活化(heat-induced activation,Ah)后緊跟著發生快速熱脫敏(desens
國家“杰青”、中科院研究員楊力跳槽復旦
近日,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德國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研究員楊力現已加盟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擔任研究員。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目前已有13位“杰青”。 楊力簡介 工作經歷
中科院研究員:科研資助要注重引導研發創新
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是我國科技研發經費的重要來源,是國家基礎前沿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要保障。在科技投入總量和強度都大幅提高的情況下,我國的科技管理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資源配置方式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政府財政資金資助科研項目的過程大概如下:第一,
緬懷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嵇汝運
今年4月24日,是中國藥學大師嵇汝運院士100周年誕辰日。4月12日,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在“紀念嵇汝運先生誕辰100周年暨上海藥物所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研究4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深情緬懷嵇汝運先生在藥物合成化學研究與創制新藥創制中作出的杰出貢獻。 他一生淡泊名利,卻不斷追尋良
中科院大氣所副研究員:海洋變暖意味什么
全球氣候變化與人類共同體的命運息息相關。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通過海洋分析數據顯示,2017年是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的一年。那么,這樣的結果是如何得出的?這對人類而言又意味著什么?記者日前專訪了該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里京。 記者:公眾對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