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環境問題,“塑戰速決”成為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針對塑料污染問題,筆者提出八項對策,加強回收利用,變廢為寶,綜合治理,協同解決白色污染和資源化利用等問題。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源頭減少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產和使用 當前,減少一次性塑料產品的使用仍是首要任務。2008年6月1日,我國實施“限塑令”,各地采取了“回收利用為主、替代為輔、區別對待、綜合防治”的措施,通過加強管理,因亂扔塑料餐盒引起的鐵路兩側“白色污染”問題得到較大改觀,“環保袋”“菜籃子”的使用也有所增加。然而,隨著快遞、外賣等行業的發展,包裝廢棄物、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猛增。據中國塑料加工協會統計,我國塑料廢棄量每年超過300萬噸,消耗一次性餐盒150億個,消費品零售行業每年消耗塑料袋約500億個。總體上,由于涉及生產、流通、回收等環節和生產商、銷售商和消費者等主體,“限塑令”的實施并未收到預期效果。 為此,應加強頂層設計,按減量優先原則,繼......閱讀全文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積極應對塑料污染,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環節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
一場由海洋垃圾組成的藝術展 91億噸塑料! 這是人類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生產的塑料重量,相當于10億頭大象,或2.5萬幢紐約帝國大廈。并且這些塑料大多數都被丟到垃圾填埋地或是海里,僅9%被拿來再循環使用。 如果以現有使用塑料的情況來看,到了2050年,丟棄在垃圾填埋地和環境中的廢棄塑料將超過1
取樣作業獲取的海洋微塑料樣本。新華社記者 白國龍攝 在距離人類生活圈最遠的南極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學家“捕獲”——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正在執行我國第34次南極科考任務的科考隊成員近日在南極海域發現微塑料。 這并不是人類首次在南極海域發現微塑料。2016年,日本九州大學與東京海洋大學公布
在最近上海開始實行的垃圾分類中,塑料水瓶屬于可回收垃圾,它們會被回收再利用,用于紡絲等工業。然而在實行垃圾分類之前,相當一部分的塑料瓶進入了大自然,使得微塑料顆粒分布到了地球上的各種環境介質中,逐漸形成一種新型污染。 微塑料污染不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影響,還將有可能最終影響到我們人類自身的健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將制定“白色污染”綜合治理方案列為重點改革任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對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作出部署。日前,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意見》。 《意見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在世界環境日到來前后,很多國家的政府和相關機構、企業就已積極行動起來,齊心協力應對塑料污染問題,努力尋找解決方案,堅決向塑料污染宣戰。《國家地理》雜志開設的“地球還是塑料?”專欄 1. 多國舉行活動慶祝世界環境
5月1日開始,曾被稱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14年后再次迎來合法身份。根據國家發改委2013年修正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相關規定,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泡沫餐具)已經從淘汰類目錄中刪除。發泡塑料餐具重上百姓的餐桌會不會影響健康,很多人仍心存疑慮。 “有毒說”和“無毒說
中午用餐時點,數十名外賣送餐員手提塑料包裝外賣,等候在廣州大學城的教學樓下。廣州大學大二學生丁杰告訴記者,他一周點外賣的次數不少于五次。 打開外賣APP、選擇食物、點擊下單,半個小時左右外賣小哥便將熱騰騰的食物送到用戶手中。在追求效率的現代生活中,外賣逐漸演變為都市人的主流餐飲消費習慣,外賣垃
曾經的"白色污染"罪魁禍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產禁用14年后,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 依照此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原目錄中淘汰類產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被刪除,從5月1日開始執行。這即意味著,自1999年被
難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6月5日,是第47個“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署提出了“塑戰速決”的主題,呼吁解決一次性塑料污染問題。我國今年也提出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的中國主題,與之相輔相成,將延用至2020年。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在日常生活中,恐怕沒有哪種物質像塑料一樣,能如此深入、徹底地融入大眾生活的每個環節中:大到飛機、汽車、輪船部件,小到吸管、燃料、包裝盒,都少不了塑料的身影。而現如今的塑料制品,也早已不是在許多人眼中那個和“污染”、“廉價”等詞匯聯系在一起的污染大戶了。過去的“白色污染”元兇,如今已經穿上了一席“
制造餐盒的粒子,白色的是新原料,偏黃色的則是邊角料再造的。發泡餐盒生產工藝簡單,不斷有新廠出現。 本月起,國家發改委解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政策正式施行。據了解,國家相關部門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發泡餐具回收細則,這與許多人對“白色污染”重現的擔心不謀而合。 發泡餐具的回收一直是難題,
日前,化學化工界重要媒體,美國化學會主辦的《化學化工新聞》依照慣例,總結了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化學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筆者特將其中主要內容編譯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機器學習在化學領域的進一步應用 人工智能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人工智能在化學領域的應用也是化學家們關注
日前,化學化工界重要媒體,美國化學會主辦的《化學化工新聞》依照慣例,總結了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化學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筆者特將其中主要內容編譯整理如下,以饗讀者。機器學習在化學領域的進一步應用 人工智能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人工智能在化學領域的應用也是化學家們關注的焦
制造餐盒的粒子,白色的是新原料,偏黃色的則是邊角料再造的。 發泡餐盒生產工藝簡單,不斷有新廠出現。 5月1日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后“污染”再現引人擔憂 CPI漲工薪族快餐難舍必用品僅廣州日耗飯盒超百萬 技術顯示回收可做地板井蓋癥結在于回收資金誰來出 本月起,
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引發“白色污染”擔憂 “解禁前都有人偷著出售不符合規定的一次性發泡餐具,等解禁后,這樣的行為豈不更加肆無忌憚?”昨日,不少市民表示。對于市民的擔憂,山東省塑料協會工作人員建議,“解禁后,濟南生產、流通、回收環節都要加大監管力度,各部門聯合執法,從根本上杜絕制假造假的行為。”生產環
記者日前在上海某手機賣場看到,一家手機配件攤位的伙計趴在柜臺上吃一份外賣拉面,盛拉面的是一只白色發泡塑料圓碗,碗沿發脆略顯破裂開口。 曾被國家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隨著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第21號令的生效,將于今年5月解禁并重新回歸市場。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多方爭議:一度被稱為
曾被稱為“白色垃圾”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14年后,在今年5月1日迎來解禁。本報記者近日兵分多路進行調查發現,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發生變化,本市大多數餐廳、快餐店都在使用一次性聚丙烯餐具或紙質餐具打包或送餐,一次性發泡餐具主要聚居在夜排檔。 解禁后的發泡餐具恐難現昔日風光。業內專家則建議,
在禁產禁用14年之后,有“白色污染”之稱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如今又“復活還魂”啦?據悉,日前發改委發布了21號令,局部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也就是說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不再是淘汰類產品。據相關權威人士透露,由于發改委21
曾經的鐵路白色污染罪魁禍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產禁用14年后,如今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這一舉動讓人感到不解,有專家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質疑。 發改委解禁 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引進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并逐漸在玉米、棉花等作物中推廣應用,這一技術使我國農作物的產量得到大幅提高,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被人們譽為農業上的“白色革命”。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年來,由于增產效果明顯,地膜覆蓋技術在中國農業生產中迅速普及。然而,一些農業生態專家指出,殘膜的“
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是垃圾,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洋垃圾是什么,洋垃圾又分為多少種,進入我國又需要什么手續。一個名叫王久良的攝影師前后用了三年時間,對中國沿海多個省份進行了調查,發現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進口洋垃圾的內幕。 分揀洋垃圾 工人手指關節變形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生態中心垃圾回收部,每天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報告――― 一次性發泡餐盒“解禁”后,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它的回收利用機制是否建立起來了?可怕的“白色污染”是否會死灰復燃? 昨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對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地區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發現,因無
過去十四年內,占中國一次性餐盒2/3市場份額的發泡餐盒一直未能獲得合法身份。自1999年發泡塑料餐具被“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以來,一次性發泡餐盒的生產一直屬于“地下生產”。但是,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
曾經的鐵路白色污染罪魁禍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產禁用14年后,如今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這一舉動讓人感到不解,有專家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質疑。 發改委解禁 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
如今,在線外賣市場越來越火爆,在龐大的訂單量背后,是不容忽視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中新網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外賣垃圾基本處于無人回收的狀態。 在享受網絡外賣等O2O行業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人們會付出多大的環境成本,又該如何實現生活便利和減少污染的雙贏,這亟待引起社會的重視和思考。 外賣垃圾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決塑料袋帶來環境問題 智利發明家展示了一種新型“塑料袋”——完全溶于水且非石油衍生物。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決塑料袋帶來環境問題 實驗者將白色的塑料袋放在透明的水瓶中,不一會,白色塑料袋果然與水發生了溶解。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決塑料袋帶來環境問題 瓶子
時隔14年,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意味著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將于今年5月1日起再次合法化。 被禁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被解禁,引來外界廣泛熱議:這是政策的“自我糾錯”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意味著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將于今年5月1日起再次合法化。 被禁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被解禁,引來外界廣泛熱議:這是政策的“自我糾錯”,還是環保標準的“被迫倒退”? 1問
自5月1日起,被禁達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正式被國家發改委解禁,重新允許生產使用。記者采訪多名餐盒生產企業和食品包裝專家了解到,發泡餐具解禁后主要面臨原料質量難控、回收難等四大難題,并對非發泡餐具生產企業造成沖擊。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亟待完善相關國家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建立健全完備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