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生要不要做科研?訪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
圖片來源:16sucai “制度真的不好嗎?如果不好,為什么近十年我國的醫學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在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看來,制度的缺陷在于有要求、沒培訓,基金和文章的背后需要的是嚴格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學訓練。 黃曉軍發展的單倍型移植體系被公認為“北京方案”,帶動世界白血病移植進入“人人都有供者”的時代,也使得北大人民醫院成為全球最大的單倍型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完成超過3000例單倍型移植。 關于臨床醫生要不要做科研,黃曉軍認為,這不是個問題。“至少在引領性的大學醫院里,醫生應該做科研。”黃曉軍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我國的臨床醫生需要加強臨床研究的意識和素養,以解決重大的疑難疾病、推動醫學進步。 突破供者瓶頸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掛了很多塊牌子: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創新團隊……這支由臨床醫生組成的科研隊伍戰斗力強大,分別于2014年和201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第一次......閱讀全文
中國臨床醫生之惑:重臨床,還是重科研?
選擇重臨床,還是重科研?對于臨床醫生來說,臨床與科研本來可以是水到渠成、互相依賴的兩項工作,如今卻成為現實中我們很多臨床醫學生以及醫生必須做出的選擇。 長久以來,重科研、輕臨床已經成為臨床醫學界的一種惡性趨勢。因此出現很多怪現狀:醫院里沒有下過一天臨床的臨床醫學博士和副主任醫師比比皆是;很
中國臨床醫生之惑:重臨床還是重科研
長久以來,重科研、輕臨床已經成為臨床醫學界的一種惡性趨勢。因此出現很多怪現狀:醫院里沒有下過一天臨床的臨床醫學博士和副主任醫師比比皆是;很多有著豐富臨床經驗,但是不擅長跑課題、發SCI論文的醫生,卻難以得到體制內的認可。臨床醫生培養和晉升機制的改革,成為各界呼吁多年卻始終得不到根本解決的一道難解
設計臨床科研試驗的主要原則
隨著醫學的發展,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不斷涌現,在這些新藥物和治療方法中,有的有效,有的無效,有的甚至對人體有害。醫生要為病人選擇療效好和副作用少的藥物和方法,必須了解新藥臨床試驗的概況,掌握療效評價的原則。 臨床試驗是一種醫學研究的方法,屬于實驗性研究的范疇。通過成功的臨床試驗能科學的評價藥物、療
臨床與科研:醫生評價如何“量體裁衣”
在合理評價衛生技術人員方面,應建立分類評價體系,因為各類人才從事的工作性質不一樣,不能用一種指標評價所有人。專家認為,醫生用醫療指標評定,科研人員用科研指標評定,教學人員用教學指標評定。 近日,深圳市醫管中心在全國率先啟動了醫療人才評價制度改革試點,推出以臨床指標為導向,將醫生分為9級的人才評
臨床醫學!中國科研能力在日益強大
我國《“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把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列為首要發展目標。其中,要求國際科技論文被引次數達到世界第二。現在,這一目標已提前實現。據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最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過去10年,我國國際科技論文平均每篇被引用9.40次,雖然與世界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但比上
長鏈非編碼RNA:-從科研到臨床
長鏈非編碼RNA (LncRNA)是一類真核生物中長度大于200 nt的非編碼RNA分子;根據其與鄰近基因的位置可以分為反義lncRNA、增強子lncRNA、基因間lncRNA、雙向lncRNA、和內含子lncRNA;它具有多種作用機制,比如在細胞核中作為分子支架、協助可變剪接、調節染色體結構
中醫治肺癌科研成果臨床轉化加速
2013年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肺癌中醫臨床指引的示范與推廣項目啟動會近日在京召開。該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分兩部分實施:首先進行肺癌強化治療階段、肺癌康復階段以及肺癌鞏固治療階段的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分層次推廣效果評估研究;其次是將《肺癌中醫臨床指引》在示范區內全面推廣,最終實現從核心示范區到基層的
代濤:科研與臨床須雙管齊下
科研是醫院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技術水平也是衡量醫院綜合實力的最為重要的標志之一。臨床醫生需要通過科學研究,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保證知識結構不會老化、操作技術不會過時、臨床思維不會僵化。 開展此次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評價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構建醫院科技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按照不同學科,
長鏈非編碼RNA:-從科研到臨床(一)
概述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真核生物中長度大于200 nt的非編碼RNA分子;根據其與鄰近基因的位置可以分為反義lncRNA、增強子lncRNA、基因間lncRNA、雙向lncRNA、和內含子lncRNA;它具有多種作用機制,比如在細胞核中作為分子支架、協助可變剪接、調節染色體結
長鏈非編碼RNA:-從科研到臨床(二)
脂類代謝和脂肪生成最新的研究表明,lncRNA控制肝臟中的脂類代謝,調控脂肪生成,從而維持機體的脂質穩態[9]。APOA1編碼蛋白是高密度脂蛋白的重要組分。其反義轉錄本APOA1-AS可以在體內和體外抑制APOA1的表達。LncRNA NEAT1在脂肪生成過程中調節PPARγ2的可變剪接,它還介
長鏈非編碼RNA:-從科研到臨床(三)
腎臟疾病與糖尿病?糖尿病經常伴隨著腎病的發生[5].?比如基因間lncRNA PVT1與二類疾病都緊密關聯。研究人員在II型糖尿病人的晚期腎病進程中發現了PVT1的基因變異。高糖處理可以誘導人的腎間質細胞中PVT1和纖連蛋白1、IV型膠原蛋白、TGFβ1、PAI1等因子的高表達。相反,敲除P
李連達院士:掌握好臨床與科研的平衡
一部分醫生以科研為主是可以的,但絕大多數醫生應以治病救人的臨床工作為主。培養醫學人才的大方向不能離軌 近年來,有的醫院過度強調科研,過度重視建設科研型醫院,過度提倡醫生成為科研型醫生,評出了一些“不會看病的高水平醫生”。有的醫學碩博士、教授及醫學專家只重視搞科研、寫文章,卻不太會看病。 醫生
王辰院士談解決“輕臨床、重科研”的關鍵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11.shtm
從科研到臨床,讓精準醫學行之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癥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癌癥患者達1810萬人,因為癌癥死亡人數為960萬人。我國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占全球癌癥新發病人數的20%以上,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日前,由天津市腫瘤醫院主辦,中國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美國莫菲特癌癥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
從科研到臨床,讓精準醫學行之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癥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癌癥患者達1810萬人,因為癌癥死亡人數為960萬人。我國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占全球癌癥新發病人數的20%以上,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日前,由天津市腫瘤醫院主辦,中國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美國莫菲特癌癥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
流式細胞儀——從科研領域走向臨床應用
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 FCM)是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高科學技術,集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流體力學、細胞化學、細胞免疫學于一體,同時具有分析和分選細胞功能。流式細胞術不僅可測量細胞大小、內部顆粒性狀,還可檢測細胞表面和細胞漿抗原、細胞內DNA、RNA 含量等,可廣泛
科研不端VS科研內卷,科研原罪誰來管
3月7日,《中國科學報》刊發報道《田剛委員:少些“重磅”!科技界浮夸風該剎剎了》引發關注。報道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田剛批評了“夸大式宣傳報道”的現象與科研工作本應具有的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氛圍不匹配。 近年來,包括夸大宣傳、強制引用、不當署名等在內的新型科研失信行為走進人們的視野。2
海南省醫企臨床科研合作研討會召開
近日,海南省醫企臨床科研合作研討會在海南生態軟件園召開。全省15家具備臨床研究資質的醫療機構(GCP)、30家頭部企業及CRO公司、相關藥械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商討如何進一步促進海南省醫藥企業與醫療機構科研合作,提升臨床科研水平。 海南省科技廳副廳長蒙巍指出,海南省開啟打贏科技翻身仗三年以來創新型省
攻堅“癌中之王”-大數據臨床科研方案成新趨勢
胰腺癌是讓人聞風色變的“癌中之王”,發病率和死亡率高企,5年生存率僅5%左右,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胰腺癌臨床與基礎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的熱點和重點,但由于胰腺癌死亡率較高,且生存期普遍較短,這對進行臨床研究時收集病例數據的時效性和完整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依靠傳統的手段進行臨床病例數據的收集、處理
上海市臨床科研基本實驗技能培訓細胞培養
2010年7月18日應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研究中心的邀請,上海銳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組織參加了為上海市各大醫院臨床醫生舉辦的上海市臨床科研基本實驗技能培訓,培訓的內容是細胞培養相關操作。細胞培養技術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穩定的細胞培養能夠提供良好的實驗依據。目前許多生物技術服務企業與科研
冠昊生物:生物人工肝項目目前處在科研臨床研究
冠昊生物(300238.SZ)12月3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生物人工肝項目目前處在科研臨床研究,公司將持續優化工藝,爭取盡早進入臨床。
重癥臨床科研系統發布,數據庫可救人性命
我國急危重癥學科起步略晚但發展迅速。尤其是近幾年,急危重癥在新冠肺炎診療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也使得政府主管部門及醫療機構進一步加強對急危重癥診療能力建設,以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同時將臨床工作、科學研究、科技發展緊密結合。 東軟此次發布的“重癥臨床科研系統”,基于其在重癥科研領域的實踐和行業需求完
AI在科研人員和臨床醫生工作中應用有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7/526171.shtm7月10日,愛思唯爾發布了基于對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近3000名科研人員和臨床醫生的調查《洞察2024:人工智能態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盡管AI在科研和醫療領域擁有
5T核磁共振勢必推動臨床高水平科研涌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659.shtm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走入醫學領域后,國內外科學家關于場強、場景的探索就從未停止過。如何在高場強下達成臨床應用與科研探索的完美兼容,成為橫亙在工程技術與醫學領域一項極富挑
博奧生物上海基地落成-攜手業界共建臨床科研新生態
8月8日,立秋時節,博奧生物上海產業化基地落成典禮在上海國際醫學城舉行,博奧生物總裁程京院士與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曉煒啟動剪彩儀式,與現場多位嘉賓共同見證了博奧生物在上海的落地結果。 博奧生物集團總裁程京院士與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曉煒啟動剪彩儀式 入駐上海 博
臨床試劑盒與科研試劑盒的根本區別
臨床試劑所含有對人體害物質會少許多,但并不是說純度會高,科研試劑許多純度都比臨床試劑高,科研試劑追求得就是高純度,臨床試劑要求的是無雜無毒。我公司elisa試劑盒可測標本有血清、血漿、尿液等,種屬與標本的種類很齊全。檢驗試劑管理和質量控制是關系到檢驗質量水平的重要工作。懂得檢驗試劑的一般性質及分類規
重大科研突破需科研儀器先行
偉大的科研突破幾乎從未離開過先進精密的實驗儀器的“陪伴”,“大科學”時代的開啟也伴隨著精密儀器的“橫空出世”。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近日舉行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丁洪闡釋了精密科研儀器對于科學研究不可替代之“重”。
科研疲勞感與科研壽命
對于科研壽命問題,有人說博士畢業以后5年,水平就很差了。言外之意,讀博士期間,不論狀態、條件,對于科研前沿的跟蹤等等,容易出成果。圖片來源網絡 可一旦博士畢業,比如說10年以上,估計都在40以上。如果說到了50多歲,論文基本上都是掛通信作者,論文不再直接操刀了,自己不會全篇去寫了,對于科研前沿
“無序科研”與“有序科研”,哪個模式好?
“無序科研”在此指沒有組織的科研,研究方向和目標不固定,科研人員自由發展,各自為戰。 “有序科研”在此指有組織的科研,有長期堅持的研究方向,有明確的要攻克的目標,并有固定的研究團隊。一個人沿著一個方向長期堅持研究下去,直至攻克目標,也算有序科研。 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多為“無序科研”。科
“互聯網+科研”讓科研不再“孤單”
“對于一個復雜的研究對象,需要最合適的人去研究。但這些人不一定在你的團隊,也不一定在你的學校,他可能是中國某地一個你素不相識的學者,這時候就需要用‘互聯網+’科研的理念把大家聚集起來。”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中國城市與區域實驗室(CCRL)發起人張學良對中新網記者說。 在互聯網與大數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