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小時,PM2.5的實時濃度就從50微克/立方米上升到了七八百微克/立方米,并最終攀升到1500微克/立方米,成霾速度之快,數值之高,我們的空氣污染預報模式真是沒‘見過’啊。”對于北京那場快速成霾的空氣污染,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仍然記憶猶新。 無獨有偶,在短期高濃度霧霾面前,預報模型“少見多怪”的事情并非這一件。“上海霧霾最嚴重的那次,預報人員大著膽子報了個每立方米300多微克,結果第二天實際監測數據是每立方米400多微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介紹說。 如今,很多人每天出門前除了關心天氣狀況外,又多了一項關心的新指標,那就是空氣污染狀況。我們每天看到的空氣污染監測值正是基于預報系統模擬測算出來的,除了那些極端情況,霧霾預報的準確率到底有多高,怎樣才能提高準確性,讓預報預警更好地為應對工作爭取更多時間?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相關專家。 空氣污染預報是如何做出的?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閱讀全文
現在我國大氣污染已從煤煙型進入復合型污染時期。大氣復合污染主要表現為大氣氧化性增強、細顆粒物濃度升高、大氣能見度顯著下降、環境惡化趨勢向區域蔓延。自2012年來,我國中東部,尤其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爆發的灰霾污染,就是典型的大氣復合污染。大氣復合污染已嚴重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的
國家防總最近預測表明,今年汛期我國降水總體偏多,同時,華北地區等地同時出現較重旱情,極端天氣現象再次引發公眾關注。 “氣候變化研究里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同時要分析、研究氣溶膠的作用,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同時也要研究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前國家氣候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在接受《中國科學
為了讓數據“好看”一些,有城市在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周圍實施“精準治理”,如車輛禁限行、清掃車重點灑掃……不久前曝出的多起弄虛作假事件,為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蒙上了“陰影”。 霧霾監測數據到底準不準?“隨著技術和設備進步,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歸國家,監測數據準確性在不斷提高。”日前,在科技部社會發展科
關于發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聯合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16〕53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聯合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及通告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
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專項“我國大氣重污染累積與天氣氣候過程的雙向反饋機制研究”項目近日在北京召開啟動實施會議。這是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負責管理的2016年重點專項第一個召開項目啟動實施的會議,項目負責人張小曳研究員做了項目總體實施方案
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專項“我國大氣重污染累積與天氣氣候過程的雙向反饋機制研究”項目近日在北京召開啟動實施會議。這是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負責管理的2016年重點專項第一個召開項目啟動實施的會議,項目負責人張小曳研究員做了項目總體實施方案的
“就北京而言,機動車是城市PM2.5的最大來源,約占1/4;其次是燃煤和外來輸送,各占1/5;餐飲、工業和地面揚塵總占近30%。因此,北京嚴重的霧霾天氣多是人為原因造成的。”2月21日,在由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的霧霾天氣成因分析與預報技術研討會上,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直言不諱地說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后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污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達到了5級重度污染,直到最近幾天才靠大風吹散了霧霾,重見藍天。 人們大惑不解:春節和突發疫情讓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認識到了資源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研究各種環境問題時,我們有著各種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支持,同時我們也通過遙感技術,實現了對地面資源和環境的動態監測等。遙感技術在環境中的發展非常迅速,可以測出水體的葉綠色含量、泥沙含量、水色和水溫,還能夠監測到大氣中污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認識到了資源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研究各種環境問題時,我們有著各種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支持,同時我們也通過遙感技術,實現了對地面資源和環境的動態監測等。遙感技術在環境中的發展非常迅速,可以測出水體的葉綠色含量、泥沙含量、水色和水溫,還能夠監測到大氣中
廈門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尤其是空氣質量。一位游客曾經說,他來廈門,一個目的就是呼吸滲透著大海氣息的新鮮空氣。 廈門是白鷺聚集的地方,生態環境良好。然而在2003 年,廈門空氣質量拉響警報——讓廈門人深感自豪的空氣質量指標,呈明顯下滑趨勢,特別是2003 年初“優”少
關于舉辦“大氣環境科學研究暨顆粒物污染防治與監測技術研討會”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了交流我國大氣環境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大氣環境科學研究水平,促進大氣環境科學發展,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中華環保聯合會能源環境專業委員會定于2010年4月16日-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大氣環
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大氣復合污染成因與防治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建設啟動暨第一次學術委員會工作會議近日在上海召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環科院、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院士、專家參加會議。 會上,環境保護部代表宣讀了“關于同意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大氣復合污染成因與防治重點實驗室的復函”,
近年來,隨著大氣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嚴峻,國家加快了大氣污染防治政策的出臺,不僅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治理標準,而且還在通過多方面推動大氣質量的改善。近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2019年度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通知,計劃資金250億元。 通過大氣環境監測,對大氣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進行觀察和
近年來,隨著大氣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嚴峻,國家加快了大氣污染防治政策的出臺,不僅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治理標準,而且還在通過多方面推動大氣質量的改善。近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2019年度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通知,計劃資金250億元。通過大氣環境監測,對大氣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進行觀察和分析
“目前,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是污染物排放強、大氣擴散條件差和跨區域輸送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充分說明了空氣污染與天氣、氣候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解決相關問題亟須加強基礎性科學研究。”近日,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氣候與全球變化研究院院長符淙斌在上海市院士中心第60期院士沙龍上闡述了上述觀點。 符
符淙斌 “目前,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是污染物排放強、大氣擴散條件差和跨區域輸送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充分說明了空氣污染與天氣、氣候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解決相關問題亟須加強基礎性科學研究。”近日,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氣候與全球變化研究院院長符淙斌在上海市院士中心第60期院士沙龍上闡述了上述觀
記者日前從上海市相關部門獲悉,從11月1日起,上海正式開展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業務。 對于可能造成空氣污染的氣象條件,上海市氣象部門制定了對應的等級預報制度。今后,當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達四級及以上時,氣象部門將發布提示性預報,有利于市民及時應對空氣污染。 開展此項預報是為了幫助政府部門
灰霾是指大氣之中的硝酸顆粒、硫酸顆粒等粒子濃度很大,致使空氣能見度低,出現渾濁感的現象,其實質是細粒子氣溶膠污染,屬于大氣氣溶膠的范疇。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嚴重,造成灰霾污染現象發生的頻率日益增加,對社會生活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這使得加強對灰霾的監測變得刻
從2月1日起,一股冷空氣終于驅散了籠罩在13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上持續多日的霧霾。 雖然霧霾暫時散去,但在這個寒冬里,全國各地關于霧霾成因及應對措施的討論從未停止過。其中,最重要的疑惑之一便是如此大面積的霧霾究竟從何而來?污染物成分復雜 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研究所副所長王亞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2012年12月11日,環保部發布《關于加強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到2020年,我國將圍繞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化學品管理、重金屬污染防治等10大領域,新建20個左右的重點實驗室,基本建成與國家環境保護管理決策科技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環境監測作為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發揮直觀重要作用,隨著航空遙感和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遙感技術也被廣泛地應用在大氣、水質、固體污染監測等方面,比傳統的環境監測技術具備了許多優勢。本文對環境遙感監測技術進行了分析,并對遙感技術在環境各方面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
記者今天昨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中國氣象局從9月1日起正式開展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工作,為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門應對重污染天氣提供決策支撐。 其中,國家氣象中心于每天8時和20時進行全國24小時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以是否有利于空氣污染物稀釋、擴散和清除為主要依據,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等級新標準
5月初,我國北方地區遭遇了今年以來的強沙塵天氣,位于北京南郊、健德橋、門頭溝的激光雷達記錄了沙塵輸送的完整過程,這三臺激光雷達均來自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安徽光機所)。放置在北京南郊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綜合實驗基地的拉曼-米散射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技術在科研領域
5月初,我國北方地區遭遇了今年以來的強沙塵天氣,位于北京南郊、健德橋、門頭溝的激光雷達記錄了沙塵輸送的完整過程,這三臺激光雷達均來自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安徽光機所)。放置在北京南郊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綜合實驗基地的拉曼-米散射激光雷達“激光雷達技術在科研
位于陽明灘大橋下的哈爾濱“大氣超級站”。 高能激光雷達。 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 “大氣超級站”這個名字大家聽很久了,現在它真的來了。“大氣超級站”目前已經開始試運行,預計今年10月供暖季開始前正式運行,可以實時監測200項大氣參數,一小時內就可揪出污染物“元兇”。 什么是“大氣超級站”
導讀:目前,我國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向好發展,而對于對于投身環境保護工作地環保工作者來說,一款有效的環境監測儀器對環保工作的開展作用極大。對此,小編根據網絡上的信息整理出了環境監測領域十大“神器”,與讀者朋友們一起分享。 3D可視激光雷達 環保李滄分局采用新的環保執法“神器”——“天眼”3D可視
灰霾,是當下國民的心肺之疾。3月9日,在陜西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會場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周衛健“搶先”建言,希望加強對灰霾形成機理的科學研究。她的發言當即獲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高調回應:“對于攻克霧霾形成機理的科研團隊,我們愿意拿出總理預備費給予重獎”! 總理的回應,無疑向科技界發出了更為
昨天,記者從天津市氣象局獲悉,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與天津市氣象局合作,在武清建立首個京津區域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將實時在線監測PM2.5、臭氧等大氣污染物的濃度變化及傳輸趨勢。這些數據主要用于科研,暫時不對外公布。 12月2日,天津市氣象局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簽署了“關于共建武清大氣環境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