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鋰釩氧化物的介紹
釩為多價態金屬,與鋰可形成多種氧化物,主要包括層狀的LiVO2、LixV2O4、Li1+xV3O8和尖晶石型LiV2O4、反尖晶石型LiVMO4(M=Ni,Co)。 1957年Wadsley提出用層狀Li1+xV3O8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層狀Li1+xV3O8的結構由八面體和三角雙錐組成,鋰離子位于八面體位置,與層之間用離子鍵固定,過量的鋰占據層間四面體位置。這種結構使其循環性能非常穩定,缺點是材料的電導率低,氧化性強,改進的方法有在層狀結構中嵌入無機分子、材料采用超聲波處理等。層狀Li1+xV3O8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溫固相法和液相反應法。層狀Li1+xV3O8具有比容量高、循環性能好的優點,因此成為一種很有潛力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但Li1+xV3O8電壓平臺較低,在2~3.7V之間存在多個平臺,而且其導電率低,氧化能力強,易導致有機電解液分解。......閱讀全文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鋰釩氧化物的介紹
釩為多價態金屬,與鋰可形成多種氧化物,主要包括層狀的LiVO2、LixV2O4、Li1+xV3O8和尖晶石型LiV2O4、反尖晶石型LiVMO4(M=Ni,Co)。 1957年Wadsley提出用層狀Li1+xV3O8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層狀Li1+xV3O8的結構由八面體和三角雙錐組成,
簡述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鋰鐵氧化物
隨著鋰二次電池的出現,人們對可脫嵌鋰離子的層狀LiFeO2就進行了許多深入的研究。但由于Fe4+/Fe3+電對的Fermi能級與Li+/Li的相隔太遠,而Fe3+/Fe2+電對又與Li+/Li的相隔太近,因此層狀LiFeO2一直未能得到應用。1997年Padhi等首次報道具有橄欖石型結構的LiF
關于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鋰錳氧化物的介紹
我國錳資源儲量豐富,而且錳無毒,污染小,因此層狀結構的LiMnO2和尖晶石型的LiMn2O4都成為了正極材料研究的熱點。 鋰錳氧化物主要有層狀LiMnO2和尖晶石型LiMn2O4兩類。LiMnO2屬于正交晶系,巖鹽結構,氧原子分布為扭變四方密堆結構,其空間點群為Pmnm,理論比容量達到286m
鈷酸鋰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應用
采用鈷酸鋰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不適合大電流放電。過電流放電會縮短放電時間(內部溫度升高,能量損失),并可能造成危險。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鋰離子電池,可以是20C或更大(C是電池的容量,如C=800mAh,1C充電速率即充電電流為800mA)的大電流進行充放電,特別適合電動汽車使用。因此,電池制造廠
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鋰鈷氧化物的簡介
鋰鈷氧化物是現階段商品化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成功、最廣泛的正極材料。其在可逆性、放電容量、充放電效率和電壓穩定方面是比較好的。 LiCoO2屬于α-NaFeO2型結構,它具有二維層狀結構,適合鋰離子的脫嵌,其理論容量為274mAh/g,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結構穩定性的限制,最多只能把晶格中的一半
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鋰鎳氧化物的簡介
鎳酸鋰(LiNiO2)為立方巖鹽結構,與LiCoO2相同,但其價格比LiCoO2低。LiNiO2理論容量為276mAh/g,實際比容量為140~180mAh/g,工作電壓范圍為2.5V~4.2V,無過充或過放電的限制,具有高溫穩定性好,自放電率低,無污染,是繼LiCoO2之后研究得較多的層狀化合
鋰離子電池的三元正極材料鎳鈷錳酸鋰的介紹
鎳鈷錳酸鋰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三元正極材料,化學式為LiNixCoyMn1-x-yO2。擁有比單元正極材料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低的成本。鈷酸鋰是應用最廣的電池材料之一,但鈷資源日益匱乏,價格昂貴,且鈷酸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鎳鈷錳酸鋰的應用領域介紹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如動力電池、工具電池、聚合物電池、圓柱電池、鋁殼電池等。 應用前景:由于鎳鈷錳酸鋰是在鈷酸鋰基礎上經過改進而成具有較高安全性的正極材料,自提出以來,其憑借容量高、熱穩定性能好、充放電壓寬等優良的電化學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被視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理想之選。鎳鈷錳酸鋰在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基本介紹
目前國內外產業化應用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有磷酸鐵鋰、錳酸鋰、鈷酸鋰、三元(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鎳酸鋰材料 鈷酸鋰的容量可達到140mAh/g,質量輕、體積小、充放電電壓平穩、電導率高、生產工藝簡單;制備方法有高溫固相法、溶膠-凝膠法、沉淀法、噴霧干燥法、水熱合成法;但高的原材料價格、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要求介紹
1.鈷酸鋰比容量≥150Ah/kg , 磁性不純物含量≤100ppb,循環壽命3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2.錳酸鋰比容量≥95Ah/kg,磁性不純物含量≤100ppb,循環壽命3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3.磷酸鐵鋰比容量≥140Ah/kg,循環壽命8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