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 1.體檢 長期高血壓(≥140/90);有的出現眼瞼和/或下肢水腫、心臟擴大、眼底檢查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當眼底有條紋狀、火焰狀出血和棉絮狀的軟性滲出,支持惡性高血壓腎硬化癥。伴高血壓腦病者可有相應神經系統表現。 2.化檢 尿常規蛋白+至++,伴或不伴潛血。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多在2克以下。其他檢查包括尿微量白蛋白、NAG酶、β2-MG增高,尿濃縮-稀釋功能障礙,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 3.影像學檢查 B超示腎臟早期多無變化,發展致腎衰竭時可出現腎臟不同程度縮小。核素檢查早期即可出現腎功能損害。心電圖常提示左心室高電壓;胸部X線或超聲心動圖常提示主動脈硬化、左心室肥厚或擴大。 4.腎活檢 宜在醫生建議下根據具體病情進行。 診斷 根據病因、病史、臨床表現和各項檢查確診......閱讀全文
1.體檢 長期高血壓(≥140/90);有的出現眼瞼和/或下肢水腫、心臟擴大、眼底檢查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當眼底有條紋狀、火焰狀出血和棉絮狀的軟性滲出,支持惡性高血壓腎硬化癥。伴高血壓腦病者可有相應神經系統表現。 2.化檢 尿常規蛋白+至++,伴或不伴潛血。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多在2克以下
腎臟本身用于過濾體內毒素,通過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和鈉鹽,同時防止蛋白,血細胞等漏出血管。高血壓使得血管內血液壓力增高,導致蛋白漏出至尿液里,蛋白一旦漏出會對腎臟的濾網系統造成破壞。高血壓長久控制不佳,造成的結構破壞難以逆轉,就會逐漸出現腎功能損害,甚至慢性腎衰竭,其最后嚴重的階段為尿毒癥。
良性高血壓腎硬化癥患者年齡多在40~50歲以上,高血壓病史5~10年以上。早期僅有夜尿增多,伴微量白蛋白尿,繼之出現蛋白尿(一般為+至++),部分患者可出現少量紅細胞尿。高血壓可導致其他臟器并發癥: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左心室肥厚、腦卒中。病程進展緩慢,少部分漸發展成腎衰竭,多數腎功能常年輕度損
檢查 1.體檢 長期高血壓(≥140/90);有的出現眼瞼和/或下肢水腫、心臟擴大、眼底檢查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當眼底有條紋狀、火焰狀出血和棉絮狀的軟性滲出,支持惡性高血壓腎硬化癥。伴高血壓腦病者可有相應神經系統表現。 2.化檢 尿常規蛋白+至++,伴或不伴潛血。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多在
長期的高鹽攝入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而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通常認為它會損害腎臟的腎小球,導致尿蛋白增加,從而引起腎臟疾病。 為了研究腎臟疾病,科研人員使用了一個多組學策略,即整合并分析了代謝組學、磷蛋白組學和蛋白組學的數據,發現了代謝組控制的與生理功能相關的關鍵通路和機制,其成果發
病因 腎臟本身用于過濾體內毒素,通過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和鈉鹽,同時防止蛋白,血細胞等漏出血管。高血壓使得血管內血液壓力增高,導致蛋白漏出至尿液里,蛋白一旦漏出會對腎臟的濾網系統造成破壞。高血壓長久控制不佳,造成的結構破壞難以逆轉,就會逐漸出現腎功能損害,甚至慢性腎衰竭,其最后嚴重的階段為尿毒癥。
臨床表現 良性高血壓腎硬化癥患者年齡多在40~50歲以上,高血壓病史5~10年以上。早期僅有夜尿增多,伴微量白蛋白尿,繼之出現蛋白尿(一般為+至++),部分患者可出現少量紅細胞尿。高血壓可導致其他臟器并發癥: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左心室肥厚、腦卒中。病程進展緩慢,少部分漸發展成腎衰竭,多數腎功
? KidneyDis發表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撰寫的關于高血壓前期與終末期腎病(ESRD)危險性的Meta分析。研究對美國、日本、挪威、中國等多個國家的前瞻性隊列研究進行Meta分析,最終納入人群超過100萬(其中25.6%的亞洲人群),采用95%,的ESRD相對風險(RRS)作為主要
近日,東京醫科牙科大學(TMDU)的研究人員發現, TNF-α對于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高血壓的發生具有促進作用。 在本月發表在《Kidney International》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東京醫科牙科大學(TMDU)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免疫系統與高血壓之間存在
? 高血壓與肥胖相關性腎病近年來隨著肥胖發病率的逐年提高,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是高血壓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體重每增加4.5 kg,收縮壓就會上升0.53 kPa。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體重都超標,并且這一點占到嚴重高血壓風險性的65%~75%,實驗研究發現體重的增加導致血壓隨之增加;臨床分析亦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