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多家品牌深陷食品安全事件,而監管部門近期公布的69種保健酒違法添加化學物質,更是引發公眾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隨著公眾需求的增加,保健品市場近年來高速增長,但由于保健品缺乏行業標準,添加物質隱蔽性強,不易監管,危害性也更久遠。 保健食品成違法添加重災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在官網發布通告稱,51家企業生產的69種保健酒、配制酒中違法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的藥品成分)等化學物質,其中不乏海南椰島鹿龜酒等知名品牌和企業。 事實上,這并非保健酒違法添加首次曝光。2014年以來,湖北、廣西多地就有酒廠因在保健酒中添加“偉哥”成分藥物,其負責人被刑拘,甚至以涉嫌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公訴。而且,作為一種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常用藥物,西地那非不僅出現在保健酒中,其常被添加在性保健品中,多次在路邊的性保健用品店中被查出。 今年6月2日,廣西柳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柳州市柳南區桂坤酒廠進行突擊檢查,隨......閱讀全文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食品中可能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 4月22日,北京新發地一家大型食品添加劑超市的工作人員在整理貨架。 擅自擴大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本身質量有問題的食品添加劑等,已
宣傳涉虛假 董酒忽悠誰? 一度消失的董酒近日發出新聲音。11月,董酒發布消息稱其恢復歷史最高產能8千噸,但在與之而來的鋪天蓋地的廣告中,董酒卻不再是普通的白酒形象,“130多種中藥入曲”、“國家保密配方”、“獨特的保健功效”、“抗癌癥、抗病毒、抗炎癥”、“對內科、外
在人人關注健康的時代,“健康”“養生”是最容易獲得認同的“牌”。今年中秋節前,一些電商平臺和微店就出現了號稱有“養生”“保健”功效的月餅。 然而,含有“養生”“保健”等表述的廣告是不能隨便發的,月餅中添加哪些成分也不能隨意為之。 每年中秋節前,都會上演一場“月餅大戰”。 今年,這場“大戰”
記者28日從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廈門東渡口岸進口臺灣食品共計476批次,其中檢出衛生安全項目不合格貨物55批次,占總批次一成以上,更占去東渡口岸不合格進口食品七成以上。 由于和臺灣一水相連,廈門已成為臺灣食品“登陸”重要口岸之一。東渡口岸上半年進口臺灣食品5400多噸,比去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上海市保健食品生產單位食品安全信用等級評定和分類監管暫行辦法》的通知(滬食藥監法〔2014〕694號)各分局、機關各處室、各直屬單位、浦東市場監管局: 為加強本市保健食品生產單位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強化生產單位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已經2019年3月26日國務院第42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公布,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總 理 李克強 2019年10月1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9年7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九 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于2009年2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
正規加工食品也要防食品添加劑的疊加危害 色素粉末加些水,就能“變”出誘人的飲料。在食品添加劑方面,濫用和添加非法化學物質問題最嚴重。創意圖片/記者 王遠征 你吃過這些食品添加劑嗎? “無與倫比的松脆”、“絲一般順滑”、“松軟有彈性”,誘人的廣告語將
當第三態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疾病,所以,當人體處于第三態時,功能食品的作用是促使人體向健康狀態轉化,同時滿足人們對食品營養和感官的需求,從而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日本功能食品專家千葉英雄認為功能食品必須具備6個條件:a.具有保健功能;b.含有已被闡明化學結構的功能因子;c.功能因子在食品中穩定
專家表示,牛初乳中的免疫因子無法滿足嬰兒的需求,很難說長期服用牛初乳提高了孩子的免疫力。 將于9月1日開始實施的一項新規定將一向被鼓吹得神乎其神的含牛初乳的產品推向了尷尬境地,也讓眾多媽媽迷惑不已。衛生部明確提出“嬰幼兒配方食品(指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
記者獲悉,從今日起至年底,莆田將集中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治理行動。明確禁止小作坊不得生產嬰幼兒輔助食品、乳制品、飲料、罐頭、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等高風險食品和非傳統食品。 其中,集中整治的重點對象共分4類:生產加工條件惡劣、安全隱患大的小作坊;使用非食品原料、
被曝光的瘦肉精羊肉,這兩天刷爆了朋友圈。除此之外,315晚會針對互聯網中的虛假廣告問題,尤其是各類瀏覽器上關于“降血糖””根治糖尿病“”快速減肥不反彈“等關鍵詞,誘惑了不少人群。今天我們來說說”甜蜜的負擔“-糖尿病及常見的食品陷阱。圖片來源:公開資料統計 糖尿病是與日常飲食關系最為密切的慢性病
日常生活中,人們在選購食品時,通常會被包裝上關于特定人群營養劃分的標注所吸引。一些食品廠商針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兒童、中老年等群體,宣稱生產適合某類特定人群營養攝入的食品,如孕婦奶粉、兒童醬油和中老年專用食品等。 從食品營養、安全與人體健康角度來看,食品廠商所宣傳的特定人群專用食品,未必能達到
衛生部等6部局關于含庫拉索蘆薈凝膠食品標識規定的公告 (2009年第1號公告) 為規范含庫拉索蘆薈凝膠食品的標識,保護消費者的健康權益,根據《食品衛生法》和《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對含庫拉索蘆薈凝膠食品的標識作出規定。現公告如下: 一、蘆薈產品中僅有庫拉索蘆薈凝膠可用
央視“3·15”魚肝油事件曝光后,全球最大的膳食補充劑公司NBTY旗下品牌“自然之寶”鱈魚肝油軟膠囊也隨之下架了。 不過,跟國內被“3·15”曝光的企業比較起來,同樣未取得保健食品批號的NBTY旗下鱈魚肝油僅僅是悄然下架,而未遭到監管方的公開調查。 NBTY是誰? 公開資料顯示
已經被查封的河北衡水學洋明膠蛋白廠皮革廢料經多次浸泡后變得又白又肥。 “早上一瓶營養快線或酸奶,在路邊買幾個小籠包、水晶糕。晚上回家兩三個果凍、數不清的彩色軟糖。這么吃會不會出事啊?” 廣州市民洪女士列舉了兒子樂樂一天可能進食的膠質,作為一個士多店檔主的兒子,樂樂比其他孩子獲得零食的
在食品安全法審議通過期間,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尤其對食品添加劑的領域,特別提到了面粉的增白劑,認為應該慎重使用。對于面粉增白劑的擔憂,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2006年,國家糧食局在其網站上進行消費者調查,87%的被調查者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學增白劑的小麥粉。時至今日,消費者早已是罵聲一
王老吉身陷配方門事件余波未了。 5月11日,衛生部指出王老吉在飲料中添加夏枯草涉嫌違規,但時隔四天,衛生部又指出王老吉添加夏枯草“沒問題”。這看似一場鬧劇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經過了3天的媒體炒作之后,似乎歸于平靜。但來自于民間關于王老吉是是非非的爭議,一直沒有平息……
超過兩百家臺灣廠商的逾五百種產品檢出塑化劑超標。食品、飲料及保健品類問題尤為嚴重。 (CFP/圖) 2011年5月24日,生產悅氏運動飲料的名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進原與副總葉振業舉行記者會,為飲料添加塑化劑道歉。 (CFP/圖)塑化劑事件波及大陸、香港、東南亞與美國。 (CFP/圖) “每天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日,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 (下稱“中美史克”) 出品的普通食品新康泰克牌喉爽草本潤喉軟糖 (薄荷味)) 因涉嫌違規添加藥物成分“紅花提取物”,在遭消費者 106 次投訴舉報后,7 月 8 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對銷售該產品的一零售商按涉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立案偵察。 中
圍繞從事活熊取膽的福建企業歸真堂上市的爭議風波未平,記者在進一步的調查中發現,歸真堂出品的熊膽產品疑點重重,其中大部分產品并非藥品。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國內目前尚未取消活熊取膽,但其根本原則是“熊膽入藥”,如果廠家并非把熊膽“入藥”而是挪作他用,毫無疑問應予嚴格限制。 國家食品藥品監
國務院法制辦昨天就《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向社會征求意見。《條例》規定,使用轉基因生物原料直接生產的食品,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顯著標示。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可在11月19日前對《條例》提出意見。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建安全追溯體系 《條例》明確禁止食品生產經營
夸大功效 虛假宣傳 不法營銷 非法添加 保健食品:問題纏身,如何根治? 專家認為,治本之策在于去除“保健”之名,將其作為一般食品嚴格監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各種各樣的養生保健方法隨之走進人們的生活。與年輕人多選擇運動健身不同,很多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服用保健食品來
為進一步加強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工作,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春雨行動”專項整治工作。專項整治將查處一批制售假冒偽劣食品案件,取締一批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隱患的經營單位,曝光一批違法違規食品經營單位,引導一批“四小”食品經營主體(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小超市)
編者按:今年春節前夕,國家食藥總局發布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備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再次指明,使用牛初乳原料的嬰幼兒配方食品不予備案,又將牛初乳的話題拉回到人們的視線中。其實,早在2012年前衛生部在給質檢總局的復函《衛生部辦公廳關于牛初乳產品適用標準問題的復函》中明確指出,嬰幼兒配方食品中
如果用“命運多舛”來形容最近一段時間嬰幼兒用品市場,似乎一點都不過分。 3月中旬,強生等品牌的嬰兒護膚品被曝含致癌物;4月2日,韓國媒體又曝包括德國嬰兒用品巨頭NUK在內的12個品牌嬰兒爽身粉中,含一級致癌物石棉;4月3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現,美國市場上15個品牌的嬰兒配方奶粉中,含
近日,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問答》,從基本常識、生產經營許可、標簽標識、特殊食品、進口食品、虛假宣傳、欺詐銷售及廣告審查與監管、非法添加及檢測等方面,對整治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等進行了系統梳理,就其中食品標簽標識的部分的部分大家可以學習一下。 一、預包裝食品標簽中應當
2019年10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 第721號,公布現將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經過研究比對,現對新版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中的亮點做出解讀,以供行業參考。 亮點一、明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允許提前實施 實
隨著大眾消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如今具有調節機體功能的保健食品成為不少人的需求。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說法。GB16740-97 《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第3.1條將保健食品定義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
今年3月,有媒體曝出,浙江警方連續破獲兩起有毒食品大案,均與減肥膠囊非法添加相關,產品銷售覆蓋全國各地,涉案價值超過12億元人民幣。然而,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并不局限于此。 近日,新京報記者盤點了國家食藥監總局及地方食藥監局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7日的食品抽檢公告發現,盡管保健食品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