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生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霧霾時,中國步入了環保立法與環保市場的“雙元年”。 進入12月,霧霾天氣波及中國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創下世界霧霾之最,從個別城市的持續霧霾演繹到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淪陷,而在霧霾籠罩之下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危機紛至沓來。這一切預示著“唯經濟增長下的健康透支”之路已然走到盡頭。 與此同時,12月4日,由《21世紀經濟報道》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主辦的“第四屆21世紀低碳中國發展高峰會”(以下簡稱“21世紀低碳峰會”)在北京召開,此次低碳峰會的主題是“低碳新起點,環保新行動”。在“低碳峰會”上,與會嘉賓詳盡闡述了即將發布的諸多環保法規和市場機制。 參會的政府官員、研究機構、企業及環保組織達成一致共識——在2013年歲末之交,中國正式步入了環保立法與環保市場的“雙元年”。 事實上,環保雙元年悄然開啟于今年6月。從6月中旬至今,《打擊污染環境犯罪的司法解釋》、《......閱讀全文
國家發改委19日宣布,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此前,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 氣候變化是全世界都關注的話題,碳排放交易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面對2030年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標,中國要建一個什么樣的碳排放交易體系
排污權交易是運用市場經濟價值規律,使排污權資源化,并使資源配置最優化的環保經濟措施,是我們環保系統探索多年的一項課題,也是難題。2007年11月,我市在國內率先結合總量控制、形成以新增主要污染物削減量為基礎的排污權交易新機制,對于提高全社會對環境資源的認識,控制主要
中國環境報 記者楊安麗 大連報道東北三省首家環境權益交易機構――大連環境交易所日前在遼寧省大連開發區掛牌。大連環交所旨在發掘環境權益交易項目價值,推進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化進程,促進節能減排。 大連市環境交易所是大連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特許經營股份
8月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市場環境形勢分析》(以下簡稱《形勢分析》)顯示:上半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市場監管創新,著力改善營商環境,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市
污水處理產業,連續三年,每年30億資金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7年6月26日,四川省財政廳啟動今年首批專項債券項目競爭立項工作,參與債券額度競爭的21個市州對標“三年推進方案”,對申報項目必要性可行性、采用PPP模式情況、組合打包情況及是否屬于民生工程項目等進行了陳述答辯,以此得出的評審分值將作
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關于PPP的文件,對PPP模式的推廣和項目落實做出了明確指導。財政部日前也印發《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兩者之間是否有相通之處,能否借鑒PPP理念推進政府購買環境服務? 同時,從細節規定來看,《辦法》的一大亮點在于國家層面首次
廣東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啟動儀式18日在廣州舉行,江門和湛江市政府分別與廣東四家企業簽署了排污權交易協議,首批排污權交易出讓標的物為二氧化硫排污指標,交易價格按省物價局核定的1600元/(噸·年)執行,總的交易量(按2年計)為13023.4噸,總交易額為2083.7萬元。 首批排
在2017年底,市場期待已久的“那只靴子”終于落地了——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完成總體設計并正式啟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穩步推行碳市場建設。“僅僅發電一個行業,我們的碳市場交易規模都將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歐盟的碳市場總體規模。”張勇說。
在2017年底,市場期待已久的“那只靴子”終于落地了——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完成總體設計并正式啟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穩步推行碳市場建設。“僅僅發電一個行業,我們的碳市場交易規模都將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歐盟的碳市場總體規模。”張勇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其中,綠色低碳領域的新增長點和新動能培育空間巨大,因為其契合《巴黎協定》的國際減排大格局,契合我國綠色發展的新理念,還關乎我國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大計。而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微觀主體,高排放行業的企業亟待融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碳排放量也大幅增加,與此同時中國肩負起相應的責任。作為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國家,中國越來越擔心能源安全、能效和競爭力的問題。 2012年1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布,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湖北省、深圳市獲準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以逐步建立國內碳排
“走低碳發展道路是石化企業的必然選擇。目前中國的碳市場剛剛起步,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2015年全國碳交易市場將建成,國際市場也可能在2015年迎來轉機,未來低碳對很多石化企業來說,或是一道‘生死門檻’。碳交易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石化企業應更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用市場化手段有效降低
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6]39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有關中央企業: “互聯網+”智慧能源(以下簡稱能源互聯網)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
當前,全球碳交易已進入一場與狼共舞的爭逐之中,碳交易制度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我國在群雄逐鹿的國際碳交易中的命運。 我國目前存在的碳交易模式主要有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自愿減排機制(VER)。 自2002年CDM項目進入中國后,中國的清潔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12年11月21日,我國已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表示,根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仍將達50%,2050年占比40%。“今后較長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基石,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能源綠色發展的最現實選擇。” 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環境外部性問
2009年8月5日,在北京環境交易所成立1周年之際,國內自愿碳減排第一單交易在該所達成。2009年12月16日,該所與其他三家國內外機構共同發布了中國首個自愿減排標準――熊貓標準V1.0版 。 2009年8月5日,上海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購買了奧運會
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以下簡稱《方案》),標志著我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完成了總體設計,我國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的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鳴鑼開市。這是我國以實踐行動履行國際減排承諾的《巴黎協定》,也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今年7月中旬的一個會議上表示,中國將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逐步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 有資料表明,中國清潔發展機制(C D M)項目數量世界第一,是全球CER的第一大供給國。 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程度?即將進行的碳交易試點,是否預示著碳交易市場活躍期的到來?碳交易試點應如
近日因控股股東“內斗”而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的科融環境(300152,診股)在收購永葆環保股權上吃起“霸王餐”:交易對方將永葆環保70%股權轉讓給科融環境并完成工商變更手續后,科融環境卻遲遲不交付收購款,并因此收到了交易對方的律師函。 科融環境去年6月易主后,原高管團隊被清理,業務隨之停滯不前,業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備受市場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啟動。圖片來源于網絡 碳市場是指以碳排放權作為交易標的市場,由于溫室氣體排放物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比最大,故交易市場被簡稱為碳市場。根據《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巴
導語:目前,我國大力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創新治污模式,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關政策文件,激發企業第三方治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進第三方治理市場建設,助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發展迎來新的高潮。 環境保護第三方治理的本質是政府打破市場壁壘,將促使過去政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63號,以下簡稱“通知”),對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提出了要求。 “通知”稱,由于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總體上仍處于發展初期,各地在建設運行和監督管理
2015年,對于我國環保行業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政策法規頻出、執法日趨嚴格等等都彰顯了我國在環境保護上的決心。環保部更是將2015年定為環境保護法的實施元年。這一年,《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出臺,《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也進入修訂審批程序。環保法規密集出臺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支持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參與境內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張杲表示,這將有利于碳排放交易乃至人民幣國際化,還希望央行對境外資本如何流入碳排放市場及監管等,給出更明確的業務流
網絡交易不是法外之地,同樣需要依法監管。9月2日,河南省市場監管局自主研發的河南省網絡交易監管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集成了六大系統和功能,實現了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標志著河南省網絡交易監管工作進入“以網管網”的新階段,將進一步為電子商務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在當天的上線儀式上
“當前,自備電廠的低電價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未履行社會責任、低環保投入等不合規因素基礎上的,不完全是市場機制下形成的低電價。”接受記者采訪時,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教授唐飛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自備電廠低電價的真正原因。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
日前,上海市閘北區獲準創建國家首個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對于一個被最新定義的“產業”而言,這無疑是“投石問路”的戰略性一步。這個沒有先例的平臺,不僅要讓集聚在此的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更重要的是,檢驗檢測這個以往“半封閉”產業,將嘗試全面“市場化”,這需要全社會改變現有的認知與思維模式,打破以
機制驅動,監測先行,“智慧環境”成趨勢 (一)環境監測進入全面推進期 我國環境監測起步較晚,從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以系統的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為最初的起點,發展緩慢,近兩年由于霧霾等因素驅動,才進入快速發展期。截至2010年,全國環保系統已建立2587個環境監測站,基本形成了國控、省控、市控
廣西繭絲質量綜合檢測平臺建設成效 貼近產業需求,服務產業發展 “十一五”以來,廣西積極承接國家“東桑西移”產業轉移,桑蠶繭絲綢產業快速發展,從2005年起連續7年產桑蠶繭產量居全國第一。廣西已成為我國桑蠶干繭、絲、綢等產品生產、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面對廣西特色纖維產業發展新形勢,我所結合自
水電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西南水電大省長期存在平水年與枯水年、汛期與枯期的矛盾,而省內外負荷發展與電能生產快速增長不匹配的矛盾也將在一定時期存在。據預測,2018年云南仍將面臨500億千瓦時以上的棄水壓力,清潔能源消納形勢極為嚴峻。 根據國際能源署相關報告,未來中國能源結構將逐步轉換到清潔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