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期7~23日,平均10~14日。其長短與感染菌量有關。典型傷寒的臨床表現分為下述四期。 1.初期:病程第1周。多數起病緩慢,發熱,體溫呈現階梯樣上升,5~7日高達39~40℃,發熱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戰,出汗不多。常伴有全身不適、乏力、食欲缺乏、腹部不適等,病情逐漸加重。 2.極期:病程第2~3周。出現傷寒特有的癥狀和體征。①持續高熱,熱型主要為稽留熱,少數呈弛張熱或不規則熱,持續時間10~14天;②消化系統癥狀:食欲缺乏明顯,舌苔厚膩,腹部不適,腹脹,可有便秘或腹瀉,下腹有輕壓痛;③心血管系統癥狀:相對緩脈和重脈;④神經系統癥狀:可出現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聽力減退,重癥患者可有譫妄,昏迷或腦膜刺激征(虛性腦膜炎);⑤肝脾大:多數患者有脾大,質軟有壓痛。部分有肝大,并發中毒性肝炎時,可出現肝功異常或黃疽;⑥玫瑰疹:于病程第6天胸腹部皮膚可見壓之退色的淡紅色斑丘疹,直徑2~4毫米,一般在10個以下,分批出現,2~4日消退......閱讀全文
潛伏期7~23日,平均10~14日。其長短與感染菌量有關。典型傷寒的臨床表現分為下述四期。 1.初期:病程第1周。多數起病緩慢,發熱,體溫呈現階梯樣上升,5~7日高達39~40℃,發熱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戰,出汗不多。常伴有全身不適、乏力、食欲缺乏、腹部不適等,病情逐漸加重。 2.極期:病程第
1907年,廚師瑪莉·馬龍造成傷寒瑪莉事件,可說是醫學史上有名的案例。一個賴特未能預料到的問題是“傷寒瑪莉”。瑪莉這位婦女是位廚師,她所到之處都引發了傷寒的蔓延,盡管她本人并未患病,但卻把所攜帶的病菌傳染給了吃她食物的人。當最終被證實為傳播病菌的人后,她被扣留并終生隔離。 19世紀50年代的克
病人和帶菌者是傷寒的傳染源。病菌隨糞便和尿排出體外,通過污染飲水和食物,經口感染。蒼蠅在本病的傳播上起媒介作用。病人從潛伏期就能通過糞便排菌,病后2~4周排菌最多。有的甚至排菌超過3個月。 傷寒可因水源和食物污染發生爆發流行,本病分布我國各地,常年散發,以夏秋季最多,發病以兒童、青壯年較多。本
1.腸出血:為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多見于發病后2~3周,發生率2%~15%,常以飲食不當,腹瀉為誘因。 2.腸穿孔:發生率2%~4%,為最嚴重的并發癥,多發于發病后2~3周,常發生于回腸末端,多為一個。穿孔前常先表現為腹痛或腹瀉、腸出血。穿孔時突發右下腹劇痛,伴惡心、嘔吐、冷汗、呼吸急促、脈搏
傷寒桿菌(Salmonella typhi)是造成傷寒病的病原體,是腸道沙門氏菌的一個血清型。其傳染途徑為糞-口途徑,傳染力很強。人感染后主要癥狀為高燒,可達39~40℃;其他癥狀有腹痛、嚴重腹瀉、頭痛、身體出現玫瑰色斑等,常稱“傷寒熱”;腸道出血或穿孔是其最嚴重的并發癥。
傷寒瑪麗,一個女性名字怎么會與一種古老的傳染病連在一起?“瑪麗”的本名叫瑪麗·梅倫,1869年出生于愛爾蘭,15歲時移民到美國。起初她替別人做女傭,后來發現自己有烹調的才能,于是轉行當廚師。然而,她的廚師生涯中,卻發生了非常詭異的事情——她給哪家人做飯,哪家人就會出現傷寒病人。1901年,她幫曼哈頓
治療 ①一般治療:隔離與休息、護理與飲食。 ②對癥處理:高熱者物理降溫;煩躁不安者給予鎮靜藥;便秘者灌腸,禁用瀉藥。 ③病原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適當抗生素。 預防 ①管理傳染源:及時發現、早期診斷、隔離并治療患者和帶菌者,隔離期應自發病日起至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后15日為
治療 ①一般治療:隔離與休息、護理與飲食。②對癥處理:高熱者物理降溫;煩躁不安者給予鎮靜藥;便秘者灌腸,禁用瀉藥。③病原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適當抗生素。 預防 ①管理傳染源:及時發現、早期診斷、隔離并治療患者和帶菌者,隔離期應自發病日起至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后15日為止,或停
傷寒桿菌屬沙門氏菌屬,革蘭染色陰性,呈短粗桿狀,體周滿布鞭毛,運動活潑 [2] ,在含有膽汁的培養基中生長較好,因膽汁中的類脂及色氨酸可作為傷寒桿菌的營養成分。傷寒桿菌的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能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由于O及H抗原的抗原性較強,故可用于血清凝集試驗(肥達
腸炎沙門氏菌(Salmonellaenteritidis )屬于無宿主特異性而有侵害性的病原菌之一,宿主包括人和各種動物。該菌不僅能引起家禽發病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被污染的家禽產品作為腸炎沙門氏菌的攜帶者,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據報道,日、美等發達國家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40%~80%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