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清華大學“985工程”一期項目、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論述核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專著《核材料科學與工程》在京首發。師昌緒、李恒德等材料、核材料領域的14位院士,相關專家、教授和編者,國家新聞出版署領導,化學工業出版社負責人等70余人參加了首發式。 2000年年底,我國著名材料專家、清華大學李恒德院士發起和組織了這套系列圖書的編寫,旨在總結核材料科技的發展成就,為培養核材料的專門人才服務。李恒德院士任全書編委會主任,清華大學材料院具體組織國內相關領域的11個單位70余位院士、專家、教授、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編寫,歷時7年。全書共計五百余萬字,分為《核材料導論》、《核材料物理》、《核材料化學》、《核材料輻照效應》、《核燃料》、《核結構材料》、《輕水堆燃料元件》、《重水堆燃料元件》、《高溫氣冷堆燃料元件》、《快中子堆燃料元件》、《研究試驗堆燃料元件制造技術》和《聚變堆燃料材料》等12分冊。 李恒德院士用“三性”概......閱讀全文
2019年6月27日,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會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對外發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 入選人員名單 領軍人才工程 領軍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十二項重點人才工程之一,是針對5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突出對領軍人才自身發展
劉秦玉教授在指導學生 中國海洋大學八關山氣象觀測站 4月3日晚,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星光璀璨,吸引著全球華人的目光,由鳳凰衛視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2014~2015年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在此舉行。當來自美國夏威夷大學氣象系教授王斌第一個上臺領獎的時候,遠在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師生們為這位19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中共中央、國務院2月2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黃菊、李長春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東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獲得20
“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平谷實驗室聯盟”2013年12月25-26日在北京平谷成立。平谷實驗室聯盟是由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發起,在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的框架指導下成立的,是平谷區分析測試及相關業務的企事業單位自愿組成的專業性社會團體。大會選出1名理事長、7名理事、3名秘書
10月25日,中國第一個國際工程獎——顧毓琇電機工程獎在杭州首次頒獎,我國著名電氣專家、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賀家李獲此榮譽。 顧毓琇工程獎是中國電機學會與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共同發起和管理的國際性獎項,旨在表彰在電力、電機系統工程及相關領域取得杰出成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俊華博士,長期致力于大氣污染控制化學及關鍵控制技術的研究,多年來在燃煤煙氣脫硝、機動車排放控制及復合污染下的大氣光化學反應等大氣污染控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后主持和參加10余項國家863高科技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內外企業合作項目;在環境和化學類期刊
尊敬的客戶:您好! 目前在中國,梅特勒-托利多熱分析品牌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深入,客戶群也在空前壯大,這其中除了依托瑞士品質一貫的精密可靠,主要還是得益于大家對我們熱分析應用技術及服務的認可。為了加強與用戶和其他客戶的溝通,讓大家進一步掌握熱分析技術,不斷拓展現有儀器的應用范圍,最大化的發揮現
4 第三軍醫大學 黃躍生 嚴重創傷細胞保護機制和干預研究 黃躍生 1958年4月生,1983年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大學軍醫系,1989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97年5月至1999年6月赴美國留學現為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全軍燒傷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會
TD-MSQS 2020 人物篇-院士風采張玉奎 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65今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副所長、國家色譜研究分析中心主任、蛋白質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家組成員、973前沿交叉領域專家組組長、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等。2003年當選中科院
5月24日,北京東方振動和噪聲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應懷樵在第十五屆北京科博會“2012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論壇”上,作題為《云智慧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走來――“從軟件制造儀器”到“軟件制造一切”》的主題演講。 科學無國界,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這句話在“中國虛擬儀器之父”應懷樵身上,
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2019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共增選86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有兩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陳衛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 美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京召開,北京共有70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包括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62項,占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31.7%,連續五年超過三成,體現了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穩步推進。 70個獲國家科技獎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13項、國
“五.四”不僅是北京大學的校慶日,也是全國人民的青年節,走過120年的北京大學還有許多如此的“敢為天下先”。不久前,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主任沈興海教授,他帶我們回顧了放射化學-應用化學專業63年的光輝歷史并展望在新時代的發展,特別談到我國對放射化學人才的急需,
南非開普半島科技大學教授、校務委員博士,因在應用力學、智能結構和微機電陀螺芯片等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在2010年舉行的南非科學院院士遴選中獲得院士稱號,并于同年入選為南非皇家學會會員。南非科學院()匯聚了南非各科學領域最杰出的專家和學者,現有院士338人。 孫博華1983年畢業
第三屆質譜論壇(第一輪會議通知) 現代質譜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是科學研究的有力手段,也可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檢驗、臨床測試提供可靠的檢測數據,在生物醫藥、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石油化工、材料分析等諸多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
今天,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獲獎候選人,共有10位青年學者入選。 10位青年學者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本都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學者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0位杰出青年學者名單如下:鄢社鋒 鄢社鋒,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
昨天(9月10日)上午,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第三屆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共10 位青年科學家,每人 100 萬人民幣獎金。在他們之中,最年輕者僅有 28 歲,獲獎者的平均年齡也只有 32 歲。除了百萬獎金之外,每位獲獎者還將獲得阿里全方位的科研資源支持。姜宇(清華大學)鄧岳(北京航空航天大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白春禮作序,中科院副秘書長汪克強擔任主編,中科院顛覆性技術創新研究組撰寫的專著《顛覆性技術創新研究——信息科技領域》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白春禮在序言中指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層出不窮的重大技術突破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工作和生活
1月14日上午,教育部科技司組織專家對中南大學有色金屬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建設驗收評估。驗收專家組由南昌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張文海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北京科技大學邢獻然教授、清華大學邱新平教授、武漢工程大學池汝安教授、中科院過程所楊超教授、昆明理工大學王華教授
──專訪ICAS 2017秘書長,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林金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分析化學的發展,趕上了歷史最好時期。全球學者對生命科學領域的探索,打開了全新的分析化學研究空間。而對于中國的分析化學學者,經歷了改革開放后三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尤其是近十年來的快速發展,逐漸在向世界一流水平靠近。 “
著名的信息服務公司湯森路透近期根據過去一年(2012-2013)中發表論文的引用次數,追蹤了在各自領域高引用排名前1%的熱門論文,公布了2014年最熱門的科研論文和科研人物(The Hottest Research of 2014),評選出了全世界17位最具影響力科學家。這17位科學家分布在基
一位德國哲學家說過:“如果艱難的經歷沒有摧毀我們,它就反而讓我們更堅強。”這是一位“老外”對微生物學家劉志恒人生與科研的評價。 出生于1940年,上世紀60年代正式投身科學,劉志恒——這位從河南農村走出來的知識分子和很多同齡人一樣,他前半生在戰亂與政治動蕩中
關于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以下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昶樂 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群峰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藍宇 男 重慶大學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以下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昶樂 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群峰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藍 宇 男 重慶大學 呂 琨 男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孫永福 男 中國科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年來,精準醫學、臨床質譜作為質譜最令人激動的應用領域,正在全球包括中國蓬勃發展。SDi報告顯示,未來5年臨床質譜市場將以7.6%的速度增長。鑒于臨床質譜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質譜學會、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質譜儀器專業委員會三位學會理事長力促
近年來,隨著器購置數量逐年增加,儀器的智能化、綜合化程度也不斷提高。為充分開發儀器功能,提升儀器使用者的能力,使紅外光譜儀在各行業的應用和研究中發揮更大的效益,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舉辦分析與應用技術培訓班,特聘請國內知名專家授課,本培訓注重理論、應用和實驗結合的方式,給培訓學員真正帶來提
清華大學和北京科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原北京科美東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疾病標記物的化學發光免疫分析試劑盒”項目,榮獲2013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主要完成人林金明、應希堂、李海芳、李振甲等
10月16日,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奧生物有限公司10周年成果匯報與慶祝活動在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區委書記、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趙鳳桐,總后衛生部、科技部基礎司、衛生部科教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清華大學等領導和學術界、企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