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7-03 17:12 原文鏈接: BRAF基因V600E突變在腫瘤診療中的那些事

    背景

    鼠類肉瘤濾過性毒菌致癌同源體(BRAF)基因是RAF 家族的一個重要成員,其編碼的蛋白由783 個氨基酸組成,由于第15 外顯子的單個堿基發生胸腺嘧啶(T)和腺嘌呤(A)的錯義突變,導致翻譯蛋白600 位密碼子的纈氨酸被谷氨酸取代,產生蛋白序列改變。BRAF 基因V600E 突變對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及預后產生重要影響,如結腸癌、甲狀腺乳頭狀癌、漿液性卵巢癌、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隨著對BRAF 基因V600E 突變研究的深入,可為研究腫瘤發生的復雜機制提供幫助,為腫瘤的診斷、治療和預后提供新的生物標志物和靶向藥物[1]。

    BRAF V600E在惡性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01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是第三大常見癌癥。RAS-RAF-MEKERK(MAPK)通路的本構性激活在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BRAF是MAPK信號通路上的激酶,在結直腸癌發展中起重要作用。臨床觀察發現,約8% ~10%的結直腸癌病例中存在BRAF V600E 突變,并預示較低的中位生存率,對結直腸癌的預后有預測價值[2]。

    02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疾病,主要組織學類型是乳頭狀癌,約占甲狀腺癌的80%,臨床特點是惡變程度較低、預后較好。甲狀腺癌的發生與多種類型的基因突變有關,其中以BRAF V600E基因突變發生率最高[3]。大樣本Meta分析顯示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變率為25%~83%[4]。研究表明,威羅菲尼對25% ~50% 對放射性碘產生耐藥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有效[1]。此外,BRAF 基因V600E 基因突變在乳頭狀甲狀腺癌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雖然BRAF 基因V600E 突變與組織學診斷有關,但與其他臨床病理特征無關。另外,研究發現:BRAF 基因V600E 突變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復發和死亡風險,預后更差[5]。

    03

    膠質瘤

    在膠質瘤中,BRAF V600E 突變主要發生在一組異檸檬酸脫氫酶(IDH)野生型的膠質瘤,包括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PA)(12. 5%)、節細胞膠質瘤和間變型節細胞膠質瘤(GG)(50%)、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PXA)(約55%)、上皮樣膠質母細胞瘤(eGBM)(58%)等[6, 7]。BRAF V600E 突變在WHO I ~ IV 級的多種膠質瘤中均可出現,因此在鑒別診斷中的意義有限,但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卻對病理診斷很有幫助。例如:在低級別的彌漫性膠質瘤(WHOⅡ級)累及大腦皮質時,需要和節細胞膠質瘤(WHOⅠ級)進行鑒別,如果存在BRAF 的突變,則支持后者;PXA(WHOⅡ ~ Ⅲ)或上皮樣膠質母細胞瘤和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WHO Ⅳ級)都可以出現胞質豐富的上皮樣細胞,但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通常不具有BRAF 的突變[8]。檢測BRAF V600E 突變在預后方面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兒童膠質瘤中,目前研究者認為BRAFV600E 突變是一種預后相對較差的標志物,比如發生于腦干BRAF V600E 突變的GG(WHOⅠ級)復發率要高于野生型;兒童間腦BRAF V600E 突變的低級別膠質瘤更具侵襲性,尤其是13 歲以下的兒童[9]。對于存在BRAF V600E 突變的膠質瘤進行靶向治療是目前研究的方向。Kaley 等[10]的研究表明BRAF 抑制劑維羅非尼(Vemurafenib )對BRAF V600E 突變的膠質瘤患者具有較持久的抗腫瘤活性,但在不同的組織學類型中治療效果不同,其中以PXA 患者治療效果最好。此外,也有單獨應用BRAF 抑制劑達帕菲尼(Dabrafenib )成功治療BRAF V600E突變膠質瘤以及復發性惡性膠質瘤的個案報道[11]。

    IHC技術在BRAF V600E檢測中應用

    目前,BRAF V600E 突變檢測平臺臨床上普遍采用的是直接測序法和Real-time PCR法,這兩種方法檢測準確性較高,但操作比較復雜,檢測周期較長。目前,國內已有醫院采用全自動免疫組化方法結合BRAF V600E突變特異性抗體檢測了779例腫瘤樣本,包括611例結直腸癌,127例甲狀腺乳頭狀癌和41例惡性黑色素瘤。在779例樣本中,150例BRAF(V600E)IHC結果陽性,其中38例(611,6%)結直腸癌,102例(127,80%)甲狀腺乳頭狀癌和10例(41,24%)惡性黑色素瘤。與Sanger測序和實時熒光PCR方法比較,BRAF V600E IHC的特異性為99%,敏感性為100%。該項研究的重要意義在于,將全自動IHC 檢測BRAF V600E作為一個簡單、經濟、快速實用的篩選方法,對于推廣作為常規病理檢測項目的應用提供了詳實的臨床試驗依據,具有很強的臨床實際應用價值[12]。

    基因科技相關抗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