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6-26 14:12 原文鏈接: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會不會威脅人類自身?

      今年一些頂級科學家警告世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具有對人類和其他物種基因組進行改造的能力。這可能對后代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甚至影響人類與自然的關系。考慮到對人工智能的擔心,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去年宣稱,人工智能可能毀滅人類。2013年,前皇家學會主席Martin Rees聯合劍橋大學風險研究中心對人工智能的威脅開展了研究。

      今年晚些時候,美國科學院將召集科學家和其它領域專家就“人類基因編輯研究的科學、倫理和政策問題”進行討論,這反映出科學家希望通過政策引導來控制局面的努力。科學家強調開展這類有風險的研究可能帶來的好處,但也應該對這些問題進行公開探討。最近,許多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簽署了一項在線公開信,倡議在研究人工智能的同時,為控制風險應進行風險控制的研究。

      讓科學家自己來決定這些新興技術的好處和倫理挑戰,本身就是錯誤、徒勞、甚至會弄巧成拙。這是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問題。他們會誤解公共討論科學技術風險的意思,會嚴重低估科學研究活動通過民主決策的能力,

      一旦新技術實現,必然會出現風險方面的擔心和爭論,例如關于轉基因、核能、化學毒性和癌癥篩查價值方面,一直有無休止的辯論,這也說明科學并不限制對風險的爭論或者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從科學角度來看,對復雜問題,并沒有辦法進行全面絕對的完全控制。當新技術引入復雜社會系統時,多數人都對技術潛在的風險一知半解或誤解,不同證據為相互競爭的觀點提供支持。而且每個角度都能找到專家的支持。

      例如,關注作物產量的農業經濟學家,關心生態系統的生態學家能拿出不同角度的證據證明轉基因的好處和潛在風險,因為他們帶著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從不同角度對轉基因生物進行研究。哪怕是農業經濟學家,一些人更喜歡現場試驗,仔細控制天氣和土壤等變量。其他人研究實際農場的真實情況。兩類研究模式可產生完全矛盾的結果。

      對許多歐洲消費者來說,作物產量是完全不必擔心的問題,因為他們不缺糧食。他們擔心的問題往往是作物品種、景觀的審美品質和食品品種,會要求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記,哪怕并沒有任何確定的健康風險。所以說,科技風險更多是政治和文化環境問題,而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將這些問題交給科學家來決策,其實是將本來屬于倫理學家和社會科學家考慮的政治和文化問題特權交給了科學家。

      科學家并不是經過民主選舉產生的,不僅是科學家在價值觀等方面和普通人存在很多差距,但他們確實不能代表文化價值觀、政治和公民的利益。2007年關于納米技術社會影響的研究發現,納米科學家幾乎不關注這些技術可能會導致某些職業消失,但普通民眾對這樣的問題非常關心。他們的看法都是合理的。納米科學家有理由對新技術帶來的機會感到樂觀,公民有理由擔心這些新技術對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嚴重破壞。例如現在熱炒的機器人經濟革命,對機器人科學家來說是值得高興的,對許多普通職業的民眾來說,可能意味著失業和收入降低。

    相關文章

    第四屆智庫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在京舉行

    9月24-25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咨詢院)、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共同主辦,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智庫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智庫專委會)承辦的第四屆智......

    第四屆廣東省全民科學素質大賽線上競賽圓滿結束

    記者從廣東省科協獲悉,由廣東省科協主辦的第四屆廣東省全民科學素質大賽線上競賽已于8月15日24時圓滿結束。據統計,本屆參賽總人次突破990萬。線下總決賽將于今年10月在廣州舉行,屆時現場將決出第四屆廣......

    第六屆國際信息研究大會舉行

    8月14—16日,第六屆國際信息研究大會在京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ShahbazKhan、國際信息研究學會聯合主席PedroMarijuan分別出席會議致辭演講。記者在16日大會圓對......

    8位學者獲2023未來科學大獎,首次出現90后!

    8月16日上午,2023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柴繼杰、周儉民獲得“生命科學獎”;趙忠賢、陳仙輝獲得“物質科學獎”;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張祥雨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約725萬元人民幣......

    湖南油菜種質創新及生產應用學術交流會召開

    8月14日,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湖南油菜種質創新及生產應用學術交流會在長沙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作了題為《油菜育種進展與多功能利用》的報告,聚焦油菜雜種優勢利用育種及飼用、薹用等油菜多功......

    2024年度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通知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年度工作計劃,現啟動2024年度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詳細信息如下:一、2024年度改革調整事項(一)面上項目面上項目主要資助科技人員在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

    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

    記者從中國科協獲悉,中國科協、教育部日前聯合印發通知,共同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旨在構建開放協同工作模式,將科學家精神從抽象符號轉化為生動的科學家故事,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走近科學家,了解科學......

    干細胞研究引領醫藥行業變革

    干細胞研究有望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醫學難題,幫助人類實現修復創傷和病理組織、治愈終末期疾病的夢想。目前,全球進入人體試驗的干細胞研究超8000項。我國至今尚未有干細胞產品或技術上市,需要干細胞應用研究和......

    學習和記憶基因已有6.5億年歷史

    英國萊斯特大學和瑞士弗里堡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學習、記憶、攻擊和其他復雜行為所需的基因起源于約6.5億年前,這一發現對研究復雜行為的進化起源具有深遠意義。相關論文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訊......

    讓“玄學”為科學家開腦洞

    100年前,中國思想文化領域發生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科玄論戰”,又稱“科學與人生觀論戰”。2023年2月10日,本報邀請科學史家劉鈍發表署名文章《“科玄論戰”百年祭》,對這一場科學派、玄學派和唯物史觀派......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