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1-25 16:22 原文鏈接: Cell:埃博拉病毒終于有了“克星”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靈長類動物發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生物安全四級(Biosafety Level 4)烈性病毒。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自1976年首次被發現至今,埃博拉病毒已經在非洲肆虐了近40年;2014年3月開始,一場以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為中心的扎伊爾型埃博拉病毒疫情迅速在整個西非蔓延開來,共導致了28000多人感染,死亡人數接近11000人。

      疫情爆發后,世界各地的醫務人員和科學家,都參與了這場病毒戰役。由于埃博拉病毒在實驗室中難以培養,藥物測試難度大,針對這種病毒感染的治療手段一直沒有太大改觀。2014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批準一種試驗藥物ZMapp,用于治療埃博。此外,科學家們在埃博拉病毒疫苗研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科學家相信,埃博拉病毒一定存在著“克星”。1月21日,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和德克薩斯大學Galveston醫學分部(UTMB)的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學術《Cell》雜志報道稱,他們已經從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幸存者中,分離出了人類單克隆抗體,能夠中和該病毒的多個物種。

      這項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范德堡大學疫苗中心主任James Crowe教授指出:“我們曾經認為,我們需要五組不同的疫苗或五種不同的藥物。這項工作表明,不同的埃博拉病毒群體之間有著共同的元素。也許我們可以找到一種療法或一種疫苗,來解決所有的問題。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分離出了一組非常多樣化的病毒特異性抗體,它們似乎可結合病毒包膜蛋白的各個部分。”另一位共同通訊作者Alexander Bukreyev指出:“一些抗體不僅能中和埃博拉Bundibugyo病毒,而且還能中和Ebola Sudan和Ebola Zaire病毒,類似于最近引起西非疫情爆發的病毒。”

      截止本月,已經有28600人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其中百分之40的感染者死亡。幾種實驗性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和單克隆抗體療法,目前正在開發當中。單克隆抗體是由一類白血細胞的克隆產生的,它們已經與骨髓瘤(癌)細胞融合,形成了快速增長的“雜交瘤”。就像尋熱導彈一樣,它們能夠尋找并摧毀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目標就是埃博拉病毒。與疫苗不同的是,抗體治療可向有感染風險的醫護人員和其他人,提供短期的防護。它們還可以作為抗病毒藥物,治療已經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

      上周,紐約阿爾伯塔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道稱,他們設計的“雙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可識別兩種埃博拉病毒,從而為接觸兩個埃博拉病毒物種的小鼠,提供了高水平的防護。在當前這項研究中,在論文第一作者、研究生Andrew Flyak的帶領下,研究人員用他們開發的一種高效方法,從2007年烏干達爆發疫情中的幸存者血液中,分離并產生了大量的單克隆抗體。

      這項研究需要用到活病毒,是由UTMB的Galveston國家實驗室Bukreyev團隊進行的,他們具有安全處理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設施。除了中和多個埃博拉病毒物種之外,其中一種抗體也能保護豚鼠免于病毒的致命挑戰。

      以前的療法是用重組的小鼠抗體。Crowe說:“這項工作指出了‘采用完全人源抗體作為新一代抗體治療’的方式。根據正在進行當中的人源抗體和疫苗研究,很顯然,我們找到了對付埃博拉病毒的一種防護策略。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相關文章

    微生物所在真菌腦膜炎耐藥和治療策略研發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王琳淇研究團隊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Micro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BrainglucoseinducestoleranceofCryptococcus......

    省重點實驗室,精準“狙擊”讓癌細胞無處遁形

    設計系列納米酶,與光熱治療、光動力治療、免疫治療等結合,用于癌癥、老年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療;突破太陽能電池關鍵技術瓶頸,構建高能、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有機太陽能電池體系,將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快速提升至1......

    基因治療:癲癇患者的新曙光

        腦皮質局灶性畸形是由腦部區域異常發育引起的,是兒童中常見的耐藥性癲癇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它通常發生在額葉,這對規劃和決策至關重要。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癲癇與......

    首個基孔肯雅病毒疫苗即將獲批

    據《科學》報道,首個針對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基孔肯雅病的疫苗,即將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準,并有望在下個月上市。這種疾病正折磨著全球一半以上國家的人口,并有進一步傳播的風險。即......

    抗體新藥誕生,200萬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救了

    今日,FDA官網信息顯示,重磅PD-1抑制劑Keytruda已經獲得美國FDA批準,與含鉑化療聯用作為手術前新輔助治療,并在手術后單藥作為輔助治療,用于治療可切除(腫瘤≥4厘米或淋巴結陽性)的非小細胞......

    破解埃博拉病毒基因組從頭起始復制的分子機制

    9月12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齊建勛、高福院士團隊,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MolecularmechanismofdenovoreplicationbytheEbolavi......

    新的醫療解決方案極大地減少了產后大出血的嚴重后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于5月9日發表的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一種被稱為E-MOTIVE的新解決方案可以在減少與分娩有關的出血死亡方面提供重大突破。產后出血(PPH)--定......

    延緩1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衰竭有“新方”

    1型糖尿病是一種免疫細胞攻擊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直至衰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島β細胞可以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因此1型糖尿病的治療目前主要依賴胰島素,當前急需探索新的能阻止或減緩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的治......

    細胞治療心衰規模最大試驗結果公布

    美國得克薩斯心臟研究所的科學家27日宣布了迄今最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細胞治療試驗結果。該療法針對因射血分數低導致的慢性心衰,通過提高心臟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風險而使患者受益。對于接受治療的患者......

    銀屑病臨床治療方案升級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由遺傳及環境因素共同誘發的慢性、炎癥性的免疫介導疾病。上海市皮膚病醫院副院長史玉玲教授8日接受采訪時介紹:“多年來,我接觸到的患者中,近60%病程超過10年,超過80%的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