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是對抗癌癥的最新和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它促使免疫系統將腫瘤識別為體內的入侵者并進行攻擊。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對免疫療法反應良好。為什么呢?科學家們并不總是確定。
有時,接受免疫療法的患者會出現副作用,而稱為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的類固醇可以治療這些副作用。糖皮質激素通常用于調節哮喘、克羅恩病,甚至COVID-19等疾病中的免疫反應。然而,它們的作用機制也是一個謎。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研究人員可能更接近于回答這兩個問題。他們的新研究表明糖皮質激素可能通過驅動一種名為胱抑素C(Cystatin C, CyC)的蛋白的產生而間接導致一些免疫療法的失敗。較高的CyC水平與這種類療法的較差結果有關。相關研究結果于2023年6月23日在線發表在Cell Genomic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ystatin C is glucocorticoid responsive, directs recruitment of Trem2+ macrophages, and predicts failure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CSHL助理教授Tobias Janowitz說,“糖皮質激素是非常強大的免疫抑制劑,因此被用來治療自身免疫。我們之前已發現糖皮質激素也可以破壞癌癥免疫療法。如今,這項新的研究也許有一個關于它們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線索。”
Janowitz實驗室研究了整個身體對癌癥的反應。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他和他實驗室的一名博士生Sam Kleeman與CSHL助理教授Hannah Meyer合作。他們一起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的大量基因數據集。有多大?近50萬名志愿者,包括癌癥患者。Kleeman還聯系了海外的研究人員,以收集更多的患者數據。
這些作者發現,那些更有可能對糖皮質激素作為反應而產生CyC的患者的總生存率更差。這些患者也不太可能從治療中受益。這表明腫瘤內產生的CyC可能導致癌癥免疫療法的失敗。
圖片來自Cell Genomics, 2023, doi:10.1016/j.xgen.2023.100347。
為了證實CyC與癌癥的關系,這些作者轉向了老式的實驗室工作。在小鼠身上,他們剔除了一個產生CyC的基因,使得它不再存在于癌細胞中。他們發現,沒有CyC的腫瘤生長得更慢。
Meyer說,“從多個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并通過許多方法來支持這些研究結果,這真地很強大。較好的遺傳模型給了我們一些指示,告訴我們應該設計哪些實驗來幫助我們回答這種分子的作用。”
Janowitz說,他計劃繼續研究CyC。他希望這能極大地幫助未來的患者。他說,“這項新的研究給了我一種動力,讓我找出更多關于這個分子的功能,特別是在癌癥免疫治療方面。也許靶向它的功能可以提高癌癥免疫療法的成功率。”(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
1. Sam O. Kleeman et al. Cystatin C is glucocorticoid-responsive, directs recruitment of Trem2+ macrophages and predicts failure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Cell Genomics, 2023, doi:10.1016/j.xgen.2023.100347.
2. How popular steroids could interfere with some cancer treatment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6-popular-steroids-cancer-treatments.html
癌癥作為致死率較高的疾病之一,一直是人類亟待攻克的難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杜鵬教授和團隊,提出利用植物中的一種蛋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從而實現對惡性腫瘤的廣譜抗性。這種跨物種基因工程技術,為人類治療......
代謝重編程作為癌癥的一個顯著特征,體現在腫瘤對營養物質利用方式的改變上,這種變化有助于其無節制地生長和存活。過去幾十年,癌癥代謝研究主要聚焦于葡萄糖,特別是著名的Warburg效應,即癌細胞即便在有氧......
《分子細胞》雜志11日發布了一項研究,指出不同類型的癌癥擁有獨特的分子“指紋”,這些特征可以在疾病早期被檢測到。這項由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進行的研究發現,利用小型便攜式掃描儀只需幾個小時,就能以極高......
科技的迅猛發展使癌癥診療方法日新月異。在近日舉行的柏林科學周活動中,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MDC)向公眾展示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AI)的在線工具,可幫助醫生和患者找到最適合的診療方法。研究人......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癌癥雜志》的研究,分析超25萬人的數據后發現,除了降低膽固醇、保持大腦健康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外,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和歐米伽6還有助于預防各種癌癥——它們的水平越高,患癌風險越低......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團隊及其國際合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三篇研究論文,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小DNA環(ecDNA)在人類癌癥中所起作用的理解。這些研究詳細闡述了ecDNA在近15000例癌癥患者中的......
植物如何調控生長發育、適應環境變化?因其被《科學》雜志列入125個人類未知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中,而備受學界關注并持續開展研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遺傳發育所)青年研究員王冰團隊等通過合作研......
哪些人更容易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退行性疾病?哪些人更容易罹患癌癥?“端粒長度的平衡在人類疾病中起了關鍵作用。長端粒更容易導致癌癥,短端粒則更容易患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疾病。”在10月25日舉行的2024年世......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