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癌(HCC)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術(肝切除或消融術)后,仍有一定的幾率復發。據報道,即使是BCLC 0-1期HCC患者,其術后5年復發率也達50%-85%。臺灣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未經干預的對照組相比,長期核苷(酸)類似物(NAs)治療可使經根治性治療后的HBV DNA陽性HCC患者6年生存率提高15%以上(71.7% vs. 89.4%),8年復發率降低9%(54.6% vs. 45.6%)。但此前的研究并不能證明干擾素(IFN)聯合NAs是否可進一步改善這些患者的預后狀況。
來自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的王江濱教授團隊完成了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證明PEG IFNα聯合NA治療可有效提高經肝切除/消融術后HBV DNA陽性肝癌患者的抗病毒療效和長期生存率,其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了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雜志。
以下是該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方法
該研究的受試者數據來自吉林省五家醫院,共納入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間進行肝切除/消融術后HBV DNA陽性原發性HCC患者595例,最終完成隨訪的患者為447例。受試者被分為了四組:(1)早期聯合治療組(在治療的第1年即采用ETV聯合PEG IFNα治療);(2)晚期聯合治療組(在ETV治療1年后加用PEG IFNα治療48周);(3)NA單藥治療組;(4)未接受抗病毒治療的對照組。三組NA給藥持續8年或終身用藥。
早期聯合治療組、晚期聯合治療組、NA單藥治療組和對照組的平均隨訪時間分別為6.4±1.8年、7.0±1.3年、6.9±1.2年和5.2±1.9年。主要終點包括受試者的HCC復發率和死亡率。
受試者的基線特征
受試者的基線特征如表1所示,各組間受試者的基線的人口統計學和臨床特征無顯著差異。
表1 四組受試者的基線特征比較
研究主要結果
1. 早期聯合治療組的HBeAg血清學轉換率顯著高于NA單藥治療組
研究發現,在HBeAg血清學轉換率方面,早期聯合治療組顯著高于NA單藥治療組(30.9% vs. 14.2%,P<0.05),但晚期聯合治療組與NA單藥治療組間無顯著差異(16.2% vs. 14.2%)。
2. 早期聯合治療組8年OS率顯著高于NA單藥治療組
早期聯合治療組、晚期聯合治療組和NA單藥治療組的2年總體生存(OS)率無明顯差異(99.1% vs. 99.1% vs. 97.8%)。但早期聯合治療組8年OS率顯著高于晚期聯合治療組(79.2% vs. 68.4%,P<0.05)或NA單藥治療組(79.2% vs. 59.1%,P<0.05)。8年OS率在NA單藥治療組和晚期聯合治療組間沒有顯著差異。而對照組的2年OS率(89.9%)和8年OS率(89.9%)均顯著低于其他三組(P<0.05)。
3. 早期聯合治療組的2年和8年RFS率顯著高于NA單藥治療組
早期聯合治療組、晚期聯合治療組和NA單藥治療組的2年累積RFS率分別為99.1%、90.3%和86.0%,8年累積RFS率分別為68.4%、38.9%和32.3%。早期聯合治療組2年和8年累積RFS率均顯著高于晚期聯合治療組和NA單藥治療組(P<0.05),而這兩個數據在晚期聯合治療組和NA單藥治療組間無顯著差異。同樣的,對照組的2年OS率(69.1%)和8年OS率(19.8%)均顯著低于其他三組(P<0.05)。
4. 早期聯合治療組HBsAg下降>1500 IU/mL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NA單藥治療組
經治療后,早期治療組的平均HBsAg水平顯著低于NA單藥治療組(3.4±0.3 log10 IU/mL vs. 3.5±0.3 log10 IU/Ml,P<0.05)。
研究還發現,HBsAg下降>1500 IU/mL的受試者其累積RFS率顯著高于HBsAg下降≤1500 IU/mL的受試者。而早期聯合治療組HBsAg下降>1500 IU/mL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晚期聯合治療組和NA單藥治療組(56.5% vs. 44.3% vs. 41.7%,P<0.05)。
討論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對于HBV DNA陽性HCC患者,在根治性治療后實施抗病毒治療時,Peg-IFN和NA早期聯合使用比在NA單藥治療1年后加入Peg-IFN更能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鑒于HBV DNA陽性的HCC常繼發于肝硬化,臨床醫生更傾向于選擇安全性更高的抗病毒藥物。然而,接受根治性治療的患者往往有足夠的肝臟儲備能力且并未進入失代償期,是可以接受聯合干擾素的抗病毒治療的。
HCC的復發通常在手術后1年內。IFN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調節的功能或潛能,這可能解釋了為什么早期在NA中加入Peg-IFN的治療方案對受試者更有效。
肝細胞癌是全球癌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幾乎只發生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由肝損傷、炎癥和再生的惡性循環驅動,通常持續數十年。目前,治療這種疾病的各種新藥正在研制中。多糖是高等植物、動物細胞膜和微生物細胞壁的......
微小、危險且易于傳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如今在全球引起了2.96億人的慢性感染,每年會造成大約100萬人死亡,這種隱匿的病毒會入侵肝臟,并且在病程早期大多無癥狀,直至感染者發展到肝硬化或癌癥。大多......
最近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張沖就會發一個朋友圈,配文為“這一秒鐘科學不重要”。配圖則為一篇新上線論文截圖,她和丈夫薛瑞棟的名字赫然在列。今年情人節,這個系列的朋友圈再次“更新”。此次的配圖為一篇Natu......
最近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張沖就會發一個朋友圈,配文為“這一秒鐘科學不重要”。配圖則為一篇新上線論文截圖,她和丈夫薛瑞棟的名字赫然在列。今年情人節,這個系列的朋友圈再次“更新”。此次的配圖為一篇Natu......
肝細胞癌占所有原發性肝癌的80%以上,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第四大原因。肝細胞癌的五年存活率僅為18%,死亡率僅次于胰腺癌。盡管最近在放化療和外科手術方面取得了進展,但目前對肝癌的治療并不能有效地改善患......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田禾院士、賀曉鵬教授團隊與海軍軍醫大學附屬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王紅陽院士團隊合作,發展了一種蛋白質正交化學修飾策略,通過協同靶向癌......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越來越多地用于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目前評估ICIs治療的臨床試驗大多數針對的是肝功能Child-PughA級患者,然而臨床實踐中許多晚期HCC患者的肝功能為Child-PughB級,這導......
今天(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國的主題是“堅持早預防,加強檢測發現、規范抗病毒治療”。我國曾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國家,病毒性肝炎也是我國法定報告的乙類傳染病。國家疾控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經過多年......
近日,新一期《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發表了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臨床研究論文《活化自體淋巴細胞過繼性免疫治療在原發性肝細胞癌中的療效觀察》。該文作者為第五醫學中心造血干細胞移植科楊巖麗主治醫師以及日......
肝細胞癌(HCC)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ADCY2基因多態性可能與HCC易感性有關。因此,該研究探索了ADCY2基因多態性是否與中國漢族人群的HCC風險相關。2021年9月1日,西安醫學院姜超團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