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普通相機給太陽拍照,都會得到一張熟悉的圖像:一個淡黃的毫無特色的圓盤;但如果用專門的地面或太空觀測衛星來觀察,情況就大大不同。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3日報道,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利用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SDO),選擇了10種不同波長,用先進成像組儀(AIA)生成了五顏六色的太陽圖像,每種顏色都凸顯了太陽表面和大氣的一個特殊部分。
事實上,太陽能發出所有顏色的光,但人們不能直接看太陽,在相機顯示出來的陽光中,黃光對人眼來說最明亮,因此普通照片中的太陽多是黃色的。它接近地平線時可能會有點紅,這是因為陽光在到達照相機鏡頭前必須穿過更多地球大氣層,損失了更多藍色波長的光。當所有可見光匯合在一起時,科學家稱之為“白光”。
不管是地面還是太空望遠鏡,如NASA的SDO、日地關聯觀測衛星(STEREO)以及歐空局和NASA共有的太陽與太陽風層觀測衛星(SOHO),能探測到的光都遠遠超出了人類裸眼的可見光范圍。不同波長也代表著太陽表面和大氣不同部分的信息。因此,多種波長也就展示了多層次、不斷變化的太陽全景。
黃光波長約為5800埃米(1埃米=百億分之一米),通常由溫度為5700攝氏度的物質所發射,這代表了太陽表面信息。極紫外光約為94埃,是由溫度高達630萬攝氏度的原子發出的,很適合觀察太陽耀斑,因為耀斑物質才能達到這么高的溫度。通過檢測不同波長的太陽圖像,科學家能追蹤太陽大氣層中運動的粒子和熱量。
太陽由一團熱氣構成,由熱產生了光,就像白熾燈泡那樣。如果能發出更短波長,如極紫外光和X射線,就表示光源中包含多種原子。太陽包含了多種原子,如氦、氫、鐵等,而且每種原子攜帶不同電荷,以離子形式存在,達到特定溫度時,每種離子都能發出特定波長的光。早在20世紀初,科學家就給這些原子發光波長編制了詳細目錄。
太陽探測衛星利用這些波長信息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方法是用分光儀同時觀察多種波長,檢測它們的波長,這可以綜合理解太陽周圍物質的溫度范圍。光譜儀觀察的不是通常所見的太陽圖像,而是各類光的數量曲線圖。
另一種方法是用儀器集中圍繞一種特定的波長,形成通常所見的太陽圖像,有時并非裸眼可見的光波范圍。比如SDO科學家以10種波長制作的太陽圖。每種波長都以一種或兩種離子為主,略有少量其他離子也不會產生色差。以下是SDO波長觀測衛星以埃米為單位測量的太陽表面發出的光:
4500:這一波長顯示太陽表面或光球層;
1700:顯示太陽表面及太陽大氣的色球層,色球層位于光球層上方,溫度開始升高;
1600:顯示上層光球和過渡區之間的混合層,過渡區位于色球層和太陽大氣最外面的日冕層之間,過渡區內溫度迅速升高;
304:顯示從色球層和過渡區發出的光;
171:顯示太陽大氣層或日冕安靜時的樣子,也能顯出巨大的磁弧即日冕圈;
193:顯示日冕層稍微更熱些的區域和太陽耀斑中更熱的物質;
211:顯示太陽日冕層更熱的磁活躍區;
335:也顯示日冕層中更熱的磁活躍區;
94:顯示太陽耀斑爆發期間那些高亮區;
131:顯示太陽耀斑中最熱的物質。
2024年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授勛25周年。1964年,隨著一聲驚雷般的巨響,巨大的蘑菇云沖破滾滾濃煙,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在這朵蘑菇云的背后,是無數干著驚天動地事,卻做著隱姓埋名人的科學家......
編者按:2023年5月起,“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發起“科學家回信”活動,邀請廣大讀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提問、留言。活動啟動后,“學習強國”“科學網App”收到了讀者......
北京時間2024年9月5日0時39分,一顆直徑約1.2米的小行星以2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在菲律賓東北側約25公里高度處解體爆炸。我國監測網首次對預警小行星開展接力追蹤觀測,標志我國小行......
成立不到3個月,伊爾亞的新公司獲得了10億美元的融資。當地時間9月4日,OpenAI聯合創始人、前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IlyaSutskever)成立的新公司SSI(safesuperinte......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其核心主旨是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切實推進教育強國目標的抓手。考慮到教育家人才的稀缺性,《意......
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王詩堯)初次見到唐立梅時,她與大眾印象里的“科學家”形象不太相符。酒店的靠窗沙發上擺滿了化妝品,唐立梅正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配合著化妝師上妝。乍一看這個場景似乎是哪位“女明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動物界最大基因組的擁有者——肺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肺魚基因組約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3......
旦大學 全球卒中研究領跑者、著名臨床神經科學家、世界卒中組織副主席克雷格·安德森(CraigAnderson)日前全職加入復旦大學,成為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類腦研究院)......
2024前沿科學創新大會近日在深圳舉行,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與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緊密合作,發起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和青年科學家科學第一講活動。科普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活動期間,活躍在科研一線的青年科學......
本報北京7月18日電記者鄧暉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物理系尤力教授團隊與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首次在強相互作用的室溫里德堡氣體中,觀測到了持續穩定的“時間晶體”信號。相關研究成果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