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志上的研究成果顯示,脈動極光的亮度呈現周期變化,其周期與測量到的電子的數量和能量有關,這些電子會像雨水一樣從地球磁場和磁層中涌向地球表面。這一發現有些出乎意料,長久以來,低能量電子滴被認為在脈動極光的形狀和結構的快速變化方面很少或幾乎沒有作用。
研究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研究中心的空間物理學家馬里利亞·薩馬拉說:“這次發現多虧了地面和衛星測量手段的緊密結合,否則我們沒有辦法將這些情況相聯系。”
與呈現弧形的連續活躍極光不同,脈動極光的特征是它們總在變換,進而點亮不同的區域。盡管所有的極光都是由帶能量的粒子特別是電子快速撞擊地球大氣層并與空氣中的分子原子發生碰撞引起的,但導致脈動極光和活躍極光的電子來源卻并不相同。
活躍極光是太陽物質的密集波,如高速太陽風或者日冕,擊碎地球磁場導致的。撞擊釋放出的電子被磁場困住,與地球上空的大氣層相互作用,產生極光。而掀起脈動極光的電子則是被磁層中的復雜波動送上天空的,這些波動隨時可能發生,并不只是太陽物質波攪動磁場時才會產生。
空間物理學家羅伯特·米歇爾說:“地球兩個半球的磁極是相連的,意味著任何時候只要有脈動極光靠近北極,同時它也會出現在南極附近。電子在極光中沿著磁場線來回穿越。”
電子在穿越過程中并沒有保持原始的高能量,而是變成了低能二次電子,這意味著它們變成了低速粒子,在與第一批高能量電子碰撞時被沖擊到各個方向。這樣,一些低能二次電子沿著磁場線向反方向那個半球壓縮。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科學家在比較地面拍攝的脈動極光視頻時發現,極光最明顯的結構和形狀變化發生在極少二次電子被迫撞擊磁場線的時間內。
目前,即便是研究極光的最新模型也未將二次電子考慮在內,很多人認為它們對極光的貢獻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它們的累積效果卻可能大得多。而如何讓這種低能電子以合適的方式進入模型,正是研究人員下一步要進行的工作。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王銳、王伯根和杜靈杰等人與美國麻省大學艾姆赫斯特分校TigranSedrakyan和北京大學杜瑞瑞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電子-空穴關聯系統中的激子拓撲序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研究成果以“電......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科羅拉多大學天體物理聯合實驗室(JILA)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6日的《科學》雜志上報告稱,他們開展的一項精確度達到創紀錄水平的新測量,證實了電子中電荷的分布基本上是完美的圓球......
斯坦福大學Bao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新的電子皮膚,可以模仿觸摸的感覺。一些人稱之為"電子皮膚",它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得到了詳細介紹。這種皮膚令人感興趣,因為它不......
二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試圖直接操縱石墨烯等二維材料中的電子自旋。這樣做可以在蓬勃發展的二維電子學世界中帶來關鍵性的進展,在這個領域中,超快、小型和靈活的電子設備會根據量子力學進行計算。研究人員發現了一......
據最新一期《自然·電子》雜志報道,德國伊爾梅瑙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微型電子傳感器,這種傳感器模擬人耳中耳蝸的工作方式,可用于助聽器或麥克風,能在嘈雜的環境中辨別聲音。這種電子耳蝸會根據它接收到......
據《自然》雜志26日報道,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羅斯托克大學和康斯坦茨大學的物理學家證明:通過疊加兩個不同強度和頻率的激光場,可以測量金屬的電子釋放并將其精確控制到幾阿秒(1阿秒為10^-18秒)......
美國明尼蘇達雙城大學研究人員和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制造自旋電子器件的突破性工藝,該工藝有可能成為半導體芯片新的行業標準。半導體芯片是計算機、智能手機和許多其他電子產品的......
中新網成都3月23日電(王利文)23日,在四川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志愿者林寒正熟練地操控外骨骼機器人。在設備輔助下,他獨立完成前進、轉向等動作,這一行走練習已成為他截癱后康復訓練的日常。......
近日,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吳俊課題組研發了一種水驅動機械性能可調的全屬性凝膠電子皮膚,可以實現多信息的集成耦合。其最新成果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CSNano在線發表。據吳俊介紹,電子皮膚包括......
集微網消息,近日,中瓷電子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公司氮化鋁產品領域已經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相關產品性能已經達到國外同類水平。產品主要包括:氮化鋁基板、氮化鋁薄膜金屬化基板、氮化鋁厚膜金屬化基板、氮化鋁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