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以動脈斑塊逐漸沉積為特征,最終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等心血管事件,慢性未解決的炎癥和活性氧(ROS)的過度生成,是動脈斑塊進展的主要驅動因素。納米治療劑具有消除炎癥和清除活性氧的作用,具有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潛力。
2024年6月20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宋相容、哈佛大學醫學院陶偉等人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Nanotechnology 期刊發表了題為:Resolvin D1 delivery to lesional macrophages using antioxidative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for atherosclerosis treatment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使用靶向肽修飾的黑磷納米片(BPNS),將Resolvin D1(一種炎癥消退的脂質介質)靶向遞送到病變的巨噬細胞,增強抗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新策略,并強調了基于BPNS的療法在治療其他炎癥性疾病方面的潛力。
最近一項臨床試驗顯示,卡納單抗(Canakinumab,一種可中和促炎IL-1β細胞因子的單克隆抗體)治療顯著減少了心血管事件。然而,它也增加了致死性感染,主要原因是該單抗會導致宿主防御功能受損。另一項臨床試驗顯示,低劑量甲氨蝶呤(一種抗炎藥物)的全身治療未能減少促炎細胞因子的表達或心血管事件。這兩項臨床試驗的治療結果表明,有效地將治療藥物遞送到動脈管壁的病變區域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并減少不良反應。
病變的巨噬細胞中活性氧(ROS)的過量產生是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其通過增加氧化應激,導致細胞凋亡,以及激活炎癥反應。此外,促炎巨噬細胞產生的局部炎癥與ROS的過度產生相關。由于炎癥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過程中ROS過度生成的一個致病因素,由于炎癥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過程中ROS過度生成的一個致病因素,因此盡管具有挑戰性,但解決炎癥和抑制病變ROS生成以提高療效的治療策略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盡管一些納米藥物臨床前研究已經證明其具有雙重治療功能,但其在疾病部位的低蓄積、復雜的合成途徑和潛在的毒性等問題可能阻礙其臨床轉化。
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合成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納米材料,不僅具有抗氧化和抗炎功能,而且能夠增強在疾病部位的蓄積。
二維的黑磷納米片(BPNS)因其獨特的理化性質和優越的生物相容性,在納米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研究。有臨床前研究表明,BPNS可有效清除過量的活性氧(ROS),從而減輕急性腎損傷。
基于這一模式,研究團隊開發了生物相容的靶向性BPNS納米治療藥物,不僅改善了病灶巨噬細胞的蓄積,而且還提高了清除活性氧(ROS)和緩解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炎癥的能力,彌補了之前的不足。
與傳統的納米載體遞送藥物的策略不同,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創新的“納米藥物遞送藥物”方法來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展示了黑磷納米片(BPNS)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治療藥物的潛力。
該研究表明,BPNS可有效清除廣譜活性氧(ROS),并抑制病變巨噬細胞產生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促炎細胞因子。該研究還證明了基于ROS反應的靶向肽(S2P多肽)修飾的BPNS載體(BPNSs@PEG-S2P)可將Resolvin D1(RvD1,一種炎癥消退介質)選擇性遞送到病變的巨噬細胞,從而進一步增強抗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
這種靶向納米藥物(BPNSs@PEG-S2P/R)不僅減少了高脂飲食喂養的載脂蛋白E缺陷(Apoe-/-)動脈粥樣硬化小鼠模型的斑塊面積,而且顯著提高了斑塊的穩定性,從而增強抗動脈粥樣硬化療效。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新策略,并強調了基于黑磷納米片(BPNS)的療法在治療其他炎癥性疾病方面的潛力。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687-1
動脈粥樣硬化以動脈斑塊逐漸沉積為特征,最終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等心血管事件,慢性未解決的炎癥和活性氧(ROS)的過度生成,是動脈斑塊進展的主要驅動因素。納米治療劑具有消除炎癥和清除活性氧的作用,具......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再生醫學療法,能加快糖尿病傷口愈合。該療法使用載有基因指令的微小脂肪顆粒來緩解炎癥。結果表明,該療法可以針對引起問題的細胞,并減少小鼠皮膚損傷模型中的腫脹和有害分......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醫學中心教授魏全團隊聯合生物治療研究中心教授錢志勇團隊在《先進科學》發表論文。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基于甘露聚糖(Man)的新型靶向納米藥物Que@MOF/Man,通過精準靶向心肌......
許多胰腺腫瘤就像堡壘,周圍環繞著密集的膠原蛋白和其他組織基質。這些組織可保護腫瘤并幫助它們免受免疫療法的打擊,從而導致免疫療法對“癌王”胰腺癌束手無策。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團隊利用細菌滲透到......
許多胰腺腫瘤就像堡壘,周圍環繞著密集的膠原蛋白和其他組織基質。這些組織可保護腫瘤并幫助它們免受免疫療法的打擊,從而導致免疫療法對“癌王”胰腺癌束手無策。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團隊利用細菌滲透到......
日前,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常津教授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竇妍副研究員合作,成功研發針對女性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特異性納米藥物,有望為女性患者個性化治療帶來福音。相關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今日納米》。新......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聶廣軍團隊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合作,在骨關節炎治療納米藥物庫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hondrocytemembrane-coatednanoparticlespr......
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團隊在《自然-實驗手冊》(NatureProtocols)上,發表了題為Insitulabel-freeX-rayimagingforvisualizin......
腫瘤血管構成了納米藥物進入腫瘤組織的主要途徑,因此納米藥物的高效遞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血管系統。目前的研究范式主要基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增強滲透和滯留效應”理論。該理論認為,腫瘤血管內皮細胞屏障是......
近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科研人員在構建新型納米藥物克服肺癌放射抗性的治療上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研究揭示了通過重塑腫瘤微環境逆轉肺癌輻射抵抗的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NanoToday。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