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1-08 00:00 原文鏈接: Nature詳解:方舟子成首屆“科學斗士”

      兩位意志堅定的科學斗士,英國精神病專家Simon Wessely和中國科普作家方是民(方舟子)獲得了首屆約翰?馬多克斯獎。該獎以《自然》雜志前主編約翰?馬多克斯(John Maddox)命名,約翰本人就以擁護強力科學而著稱。約翰?馬多克斯獎旨在獎勵那些即使身處逆境或遭受攻擊,仍主張科學與證據堅持為公眾利益而戰的個人。首屆約翰?馬多克斯獎的兩位獲獎者將分別得到2000英鎊的獎金。本期Nature雜志特別介紹了這兩位獲獎者。

      中國現代化進程很快,政府也大力支持科學家和科學成就。在這樣的寬松環境下,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投機事件,包括資歷造假、論文作假、論文剽竊、假冒偽劣藥物以及缺乏臨床證據的醫療方法等等。

      方舟子本是一名留學歸國的生化學家,他在回國后轉而成為了科普作家。2000年,方舟子開始在他的“新語絲”網站上揭露上述造假行為。他現在身為圈外人,卻做到了許多科學界做不到的事,揭露造假者。

      方舟子就曾對所謂DNA營養品進行了質疑,這些產品號稱能夠使人重獲青春,廣告鋪天蓋地。最后終于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對這類產品發出了警告。方舟子似乎特別傾向于挑戰有權勢或知名的對象,他甚至挑戰了政府對傳統中藥的支持。不過他所攻擊的目標也給予了激烈回應,2010年夏天,泌尿科醫生(編者注:肖傳國)雇傭暴徒用鐵錘襲擊了方舟子。此前方舟子不僅質疑了這位醫生發明的外科手術(編者注:“肖氏反射弧”)的有效性,還質疑他的資歷。方舟子給一個不透明的系統強行開了扇窗,為一個缺乏爭議的系統開創了批判與爭論的平臺。

      Simon Wessely是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的一名精神病學家,他主要研究兩個領域:軍人和退伍軍人的心理健康,以及慢性疲勞綜合癥。他與其同事發現慢性疲勞綜合癥與臨床上的抑郁癥存在大量實質性重疊。他開展了大量研究發現,普通病毒感染與隨之而來的疲勞并沒有簡單的因果關系。隨后,他開發了認知―行為治療技術,并使許多病例得到實質性改善。該治療法已經通過了大量臨床試驗,現在已被列在英國國家健康與臨床卓越研究所的指南之中。

      Simon Wessely在研究過程中,遭到了一些有勢力者的不斷指責和阻礙,這些人在自助小組的偽裝下,以一種極端而狹隘的觀點來看到上述疾病。近20年來 Wessely教授一直受到惡意信件、e-mail甚至死亡威脅的滋擾,更遭遇許多針對他本人及其醫療團隊的惡意投訴。網絡上甚至將他作為約瑟夫?門格勒來炮轟,約瑟夫?門格勒是二戰時一名德國納粹黨衛隊軍官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醫師”, 人稱“死亡天使”。這樣的攻擊尤為傷人,因為Simon正是大屠殺幸存者之子。而對于以上攻擊,Simon一直盡力尋求對話,試圖教育并安撫對方,而非采取同樣的激烈方式。

      方舟子在搜狐微博發表獲獎感言:

      (摘自搜狐微博)我因正在美國,沒法在今天前往倫敦去領約翰?馬多克斯捍衛科學獎(the John Maddox Prize for standing up for science),通過視頻發表了獲獎感言:獲得約翰?馬多克斯獎我深感榮幸。在中國科學面臨著來自迷信、偽科學、反科學和科學不端行為的巨大挑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這是個大問題,正站出來捍衛科學。我把這個獎勵視為國際科學界對我們的努力的認可,我對此深表謝意。謝謝。

    相關文章

    清華“太極”光芯片:采用最古樸思路,“苦熬”而成

    近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方璐帶領課題組成員,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戴瓊海院士課題組組成交叉研究團隊,在智能光計算芯片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相關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Science期刊。他們......

    文科生也能成為科學家!95后一作收獲“科研自信”

    18歲以前,楊婉男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科學家。原因是,她從小酷愛哲學,高中學的是文科,父母輩中也沒有一個從事與科學沾邊的工作。高中畢業后,楊婉男來到英國愛丁堡大學讀生物學;大三時她對神經科學產生了濃......

    南科大物理系兩項研究成果在Science重磅刊登

    2024年4月5日,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同時上線了兩篇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的研究論文。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發表了題為“Pseudo-nanostructureandtrapped-hole......

    《科學》(20240329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Science,29MAR2024,VOL383,ISSUE6690《科學》2024年3月29日,第383卷,6690期物理學PhysicsUltrafastKapitza-Diraceffect超快......

    碩士生一作!南方科技大學,發Science

    2月2日,由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徐保民、研究助理教授章勇、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研究教授王行柱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了題為“Aqueoussynthesisofpero......

    開門紅,南方科技大學2024年首篇Science!

    2024年1月4日,南方科技大學劉柳團隊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Astablerhodium-coordinatedcarbenewithaσ2π0electronicconfiguration......

    Science最新發布: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

    此次發布的問題包括數學、化學、醫學與健康、生命科學、天文學、物理學、信息科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神經科學、生態學、能源科學與人工智能等領域。除了“物質的起源是什么”“黎曼猜想是真的嗎”“地球上有多少物種......

    第六篇Science,復旦上醫團隊系統描繪轉錄起始連續動態全過程

    2023年12月22日,復旦上醫徐彥輝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visualizationoftranscriptioninitiationinactio......

    理化所在雙相凝膠離電器件實現多元離子信號傳輸領域取得進展

    中國青年科學家組成的學科交叉團隊,發展了一種具有級聯異質界面的雙相凝膠離電器件,實現了從電子到多種離子信號的轉換和傳輸。11月2日,相關研究成果以Cascade-heterogatedbiphasic......

    作者僅3人!山西小伙“打破常規”收獲一篇Science

    這是山西小伙高天的“巴黎讀博記”:2019年春,28歲的他只身來到法國巴黎,第一眼就愛上了這座城市。他進入著名的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ESPCI-Paris)PMMH實驗室,遇上了兩位不擺架子的“朋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