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該領域的最大型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大量患者的DNA樣本發現了與炎癥性腸病IBD有關的71個新基因區域,使目前發現的IBD相關基因區域增加到了163個。這項研究即將發表在十一月一日的Nature雜志上。
克羅恩病與潰瘍性結腸炎是兩種最常見的IBD,研究顯示它們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遺傳學重疊,研究人員認為二者共享相同的生物學通路。此外,他們對這些基因區域進行分析,指出IBD可能是機體免疫應答過度所造成的,更揭示了細菌感染與IBD疾病演化之間的關系。
IBD是一類結腸和小腸炎癥,人們還不知道是什么引發了這種疾病,有某種未知因素觸發機體免疫系統在腸道產生持續且不受控制的炎癥反應。結果使腸壁破壞,導致帶血腹瀉和腹痛。IBD患者需要終身進行飲食控制并接受藥物治療,往往還需要手術修復疾病造成的損傷。
“我們大大增加了與IBD相關的基因區域,”文章第一作者,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Luke Jostins說。“這些區域都會增加患IBD病的風險,我們將它們結合起來發現了IBD的致病通路。”
研究人員在多種免疫系統的細胞中分析了IBD相關區域基因的活性。他們發現,在許多機體一線防御系統細胞中IBD基因更為活躍。這說明免疫應答是IBD的主要因素,一旦這些細胞檢測到細菌,就會變得過于活躍。
在抵御細菌感染和攻擊自身細胞之間免疫系統需要一個平衡。我們發現的許多基因區域都涉及了免疫系統抵御有害細菌的信號傳導和應答。如果這些應答過度,就會引發炎癥,并可能導致IBD。引發感染的微生物在選擇壓力下演化的很快,我們機體內的防御機制也是如此,而研究人員發現基因組中的IBD相關區域也會相應演化。
研究團隊還發現,這些IBD相關基因區域中有70%都與其他一些復雜疾病重疊,特別是炎癥異常所引起的疾病(例如銀屑病和強直性脊柱炎)。他們還發現,IBD與麻風病和結核病也存在相關基因的重疊,這也再次佐證了細菌引發免疫應答與IBD風險之間的聯系。
“迄今為止我們都在分別研究兩種類型的疾病,克羅恩病與潰瘍性結腸炎,”文章作者,耶魯大學Judy Cho博士說。“但實際上這兩種疾病之間存在大量的基因重疊。”這項研究大大推動了人們對于IBD等疾病機制的了解。
噬菌體(Phage)和其他可移動遺傳元件(MGE)對細菌施加了巨大的選擇壓力,作為回應,細菌也發展出了廣泛的防御機制。其中最我們熟知的就是——CRISPR-Cas系統,這是一組在細菌中廣泛存在的RNA......
真菌感染會對人類、動物和植物構成威脅,甚至帶來嚴重后果。來自德國杜塞爾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學(HHU)等機構的科學家,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闡明了真菌感染的一個重要分子機制。這一研究有望促進新型抗真菌藥物......
艾滋病病毒(HIV)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被認為是一種緩解方法,而不是治愈方法,因為患者通常攜帶感染HIV的細胞庫,如果治療停止,這些細胞可能會重新出現。人們通常認為,在治療期間,攜帶感染HIV的細胞庫會處......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特聘教授馮建峰等人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患抑郁癥的幾率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的一半。這表明改變生活方式,如定期鍛煉和社交,可以降低患抑郁癥的風險。相關研究結......
免疫系統宛如人體的壁壘,阻擋著所有病毒侵襲和健康威脅的入侵。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給免疫功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疫情反復,許多人可能陷入了反復的“陽性”“康復”“再陽性”循環中,在與病毒的持續......
一項研究表明,嚴重的COVID-19可能會對先天免疫系統造成長期的改變,先天免疫系統是抵御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這些變化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什么這種疾病會損害這么多不同的器官,以及為什么一些長COVID的人......
目前,科學界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危機。學術新人境況尤其讓人擔憂:工資微薄,過度勞累,壓力山大……。但在學術界跌打滾爬多年的“學術老人”,情況也并沒有比學術新人好多少。他們面臨著資金支持競爭、發表文章,以及......
6月1日,大約150名研究人員聚集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慶祝他們向美國聯邦勞工關系管理局(FLRA)提交了工會請愿書,他們希望最終能得到美國政府和NIH的正式承認。NIH的動員正值美國各地學......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對小鼠模型研究發現,禁食可能不利于抵御感染,并可能導致心臟病風險增加。發表在2月23日《免疫》雜志上的該研究,可能會讓人們更好地理解長期禁食對身體的影響。研究人員為更好地了解禁食如......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研究人員報告稱,經過數年探索,他們在建立更好胃腸道疾病研究模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復雜的下一代腸道類器官,其中包含功能性免疫系統的關鍵要素。這是第一個包含功能性免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