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3-20 16:07 原文鏈接: Science特刊:癌癥治療前沿進展

      長達十年的癌癥基因組計劃為了解這種疾病的復雜性提供了許多信息,也帶來了不少希望。現在我們知道遺傳突變會促進腫瘤生長,這在患者各個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也存在差異,甚至在同一腫瘤的不同位置也存在差異。這種異質性解釋了為何某種藥物能治療一個患者,但另外一個患者卻沒有效果,以及為何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后會出現耐藥性復發。

      最新一期(3月16日)Science雜志推出了特刊:Frontiers in Cancer Therapy,以多篇文章的形式從多個方面介紹了癌癥治療的最前沿進展,涉及癌癥表觀遺傳學,PARP抑制劑,RAS致癌基因,以及泛素-蛋白酶系統在癌癥治療中的作用等。

      癌癥的遺傳復雜性對治療構成了巨大的挑戰,但研究人員也從多個方面提出的解決方案,比如說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現有癌癥藥物的劑量和/或藥物安排的簡單改變可以延遲出現耐藥性。對于一些有希望的藥物,如免疫療法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以尋找預測性生物標志物,幫助鑒定最有可能產生應答的患者。

      此外也有一些針對新作用機制的癌癥藥物也在開發中,在這些分子中,有靶向癌癥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活性的,也有通過加劇有害突變選擇性殺死癌細胞的分子,以及最終靶向之前被認為“無成藥性”蛋白的分子。

      隨著癌癥藥物變得越來越多,臨床醫師們就能更有效的組合各種藥物,毫無疑問,要對付這個強大的敵人,我們需要一系列復合的治療方法。

      癌癥表觀遺傳

      癌癥生物學受表觀基因組變化的深刻影響,因為表觀基因組的動態可塑性能適用于治療操作,所以過去幾年間靶向表觀遺傳治療得到了長足的發展。Science綜述介紹了近期這一領域的發展,表觀調控因子如何會促進癌癥的啟動,維持和進化。同時也探討了新開發的表觀遺傳治療,以及影響其敏感性和抗性的細胞和分子機制,最后細述了現有和新興表觀遺傳藥物的未來聯合治療前景。

      去年,賓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中利用一種PD-1抑制劑重啟衰竭T細胞,會引起非常少量的記憶T細胞發育,阻斷后如果病毒抗原依然很高,重啟的T細胞就會再次衰竭,在病毒被清除后無法成為記憶T細胞,這一研究組發現衰竭T細胞會出現一種表觀遺傳特征,這是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都沒有的,后兩種細胞類型都載負著針對病毒和腫瘤的一些有效免疫應答,但是衰竭T細胞沒有,而記憶T細胞則能保持長久的有效作用。癌癥免疫治療為何無法持久

      同時,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著名腫瘤學雜志Lancet Oncology上發表文章指出,新開發的表觀遺傳學測試(EPICUP?)能夠在患者體內找出腫瘤轉移的源頭,確定原發腫瘤的類型,幫助醫生們進行特異性的治療。首個表觀遺傳學癌癥診斷測試

      此外,達特茅斯學院Norris Cotton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兩種不同DNA修飾在膠質母細胞瘤(GBM)組織中重要作用,其中一種特殊的修飾形式:5hmC,與癌癥患者存活率密切相關。這是第一次在膠質母細胞瘤基因組中發現5hmC的作用,以及5hmC與癌癥患者存活率之間的關聯。Nature子刊首次報道表觀遺傳與癌癥存活的關聯:5hmC的又一關鍵作用

      PAPR抑制劑

      PARP抑制劑(PARPi)是一種靶向poly(ADP-ribose) 聚合酶的癌癥治療方法,也是第一個臨床批準的用于開發合成致死性的藥物。

      所謂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是指兩個非致死基因同時失活導致細胞死亡的現象。如果發現腫瘤中存在特定基因失活,那么用藥物抑制它的合成致死搭檔,就可以特異性的殺死癌細胞,不危害健康細胞。這樣的策略有望實現更有效毒性更低的個性化癌癥治療,是抗癌藥物研究的一個新方向。

      近年來,PARP抑制藥物作為潛在的癌癥療法獲得了極大的關注。2014年,FDA批準了第一個PARP抑制劑用于治療某些卵巢癌,當前約有140項臨床試驗正在調查這些藥物對不同癌癥類型的影響。

      然而,如同其它靶向治療一樣,晚期癌癥患者會產生對PARP1的抗性。 此外,確定藥物組合方法中PARPi的最佳使用并不容易,不過目前PARPi合成致死臨床前發現和臨床批準的路徑為其它治療方法的發展提供了經驗教訓。

      RAS致癌基因

      三種RAS癌基因構成了人類癌癥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家族。突變激活的RAS基因在驅動癌癥發展和生長中的良好驗證作用刺激了以阻斷突變RAS功能為目的的癌癥治療方法的發展,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盡管已經有了超過三十年的研究努力,臨床有效的抗RAS療法依然隱晦不明,因此一些研究人員認為RAS也許是不可藥用性的。

      但是隨著對RAS復雜性的越來越多了解,科學家們有了新的技術和方向,這一領域正在復興,也許突變RAS終于可以被征服了。

      來自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KRAS-NFκB-YY1-miR-489 signaling axis controls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的文章,發現KRAS通過激活NF-κB炎癥信號通路激活轉錄因子YY1,進而抑制了受YY1負調控的miR-489的表達,揭示了KRAS癌性突變促進PDAC轉移的分子機制,并提示miR-489可作為靶向治療胰腺癌轉移的候選分子靶標。 復旦大學,中科院Cancer Res發現癌癥轉移的新機制

      此外,Whitehead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也在一項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細胞系研究中獲得了新突破:他們利用基于CRISPR的遺傳篩查技術,全面評估18,000個蛋白編碼基因對人類基因組的影響。這些數據的分析以及后續工作揭示了之前未研究的基因的分子功能,鑒定出與Ras突變體的致死相互作用。這個過程能夠讓我們鑒定出Ras突變細胞所必需的基因列表。白血病細胞的整體遺傳相互作用網絡首次繪制出

      泛素-蛋白酶體系統

      癌靶向治療通常是通過小分子,或者單克隆抗體來抑制驅動腫瘤生長的特定蛋白的活性。雖然許多藥物都能在癌癥患者中生效,但是由于癌細胞能發展出耐藥性,因此治療效果并不能持久。而且這種策略還存在一個限制,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致癌驅動蛋白都是“可藥物”酶,或具有可被抑制活性的受體。

      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UPS)是哺乳動物細胞蛋白質降解的主要途徑,惡性腫瘤的快速增殖要求更快的蛋白質降解和合成,所以近年來UPS已成為開發抗腫瘤藥物的熱點靶標,針對蛋白酶體的抑制劑如硼替佐米 (Bortezomib,BTZ) 對多種人類惡性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非小細胞肺癌等有明顯的殺傷作用,2012年臨床應用市值已達10億美元。然而水溶性差、穩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對正常組織毒性大、產生耐藥性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限制硼替佐米的臨床使用和療效。

      近期沈佳博士等人利用空心二氧化硅納米球HMSNs)負載蛋白酶體抑制劑類化療藥物硼替佐米(BTZ, 商品名 Velcade)改善藥物劑型,有效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及顯著提高非小細胞肺癌殺傷效果。他們將二氧化硅納米球表面覆蓋了PEI, 然后通過PEI將P53質粒吸附于納米球表面,同時又在納米球內部包裹了硼替佐米。當他們將這個同時負載基因與藥物的納米球與P53基因缺失的非小細胞肺癌細胞H1299細胞孵育,可以發現納米球成功地將基因與藥物同時導入細胞。

      這種方法應用于臨床可能不但有助于降低硼替佐米用藥劑量及次數,而且有望聯合P53基因治療在降低藥物副作用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藥物療效。

    相關文章

    體檢查出結節的人,為啥越來越多了?

    正值第29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腫瘤相關話題成為關注焦點。近些年,不少人在體檢中被查出“結節”,一些人還為此提心吊膽,擔心有癌變風險。到底什么是結節?結節一定會發展為癌癥嗎?如何防治結節?記者就此進行......

    癌癥會遺傳?如何拒絕做“癌二代”

    我們有的時候會聽到一家人先后得了癌癥,一個家族里出現了許多癌癥患者。每當看到這些新聞,心里就開始犯嘀咕,癌癥是不是會遺傳?其實,癌癥不是標準意義上的遺傳病,癌癥遺傳不會直接“繼承”癌癥本尊,而是傳遞癌......

    解鎖廣西特有長壽密碼,廣西愛生在《自然·衰老》發表成果

    北京時間2023年4月6日23時,《自然·衰老》雜志在全球范圍內發表關于“百歲老人的長壽表征研究成果”,研究論文題目名為:《百歲老人之長壽表征為年輕化的腸道菌群》。該研究成果表明:廣西長壽人群(百歲人......

    精準科普|中國抗癌日直播:癌癥那些事,你我須知道

    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同時4月15日還是中國抗癌日。眾所周知,癌癥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于癌癥,其中中國癌癥發病率、死亡率均位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另外一......

    “癌癥生存者營養與健康調查”在滬啟動

    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13日電(何雁南于俊)在第29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來臨之際,增愛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胡錦星13日宣布:由國家自然基金和增愛公益基金會資助的“癌癥生存者營養與健康調查”大型科研行動在上海癌......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身體結節距“癌變”有多遠?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體檢的重視,以及環境污染、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疊加,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檢出率持續上升。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29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2023年重慶市全國腫瘤防治宣傳......

    三年罹患三種癌癥!如今腫瘤完全緩解!怎么做到的?

    秦阿姨今年67歲,2017年曾因肺癌行肺葉切除術,2019年又不幸確診子宮內膜癌,沒想到入院后進一步檢查后發現胰腺同時也有腫瘤,且有兩處病灶!面對一個如此復雜的病例,新華醫院的接診團隊該如何處理呢?針......

    科學家揭示了晚期癌癥患者的治療的關鍵信號軸

    腫瘤內復雜性對成功治療癌癥提出了重大挑戰。一種能自我更新的稀有干細胞亞群;即癌癥干細胞(CSCs),加劇了這種異質性。大量證據表明免疫細胞在調節CSC中的重要性。由于來自浸潤的CD8+T細胞的效應反應......

    JCI:癌對藥物療法索托拉西布產生耐受性的分子機制

    據西班牙腫瘤醫學學會(SEOM)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西班牙將會有3萬多例新發肺癌病例,這或許就使肺癌成為西班牙人群第二大常見的癌癥類型,除了其較高的發病率外,這類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是所有......

    “食療“抗癌?Cell論文表明這種益生菌可促進癌癥免疫治療

    我們人體內攜帶了有遠超想象的共生微生物。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總細胞數大約是數十萬億的量級,但共生于人體腸道的腸道菌群的數量是人體細胞數量的十倍,其組成也相當復雜,每個人的身體中大概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