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心臟病協會雜志Stroke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中年人每天飲酒超過兩杯(8盎司)比患有其他傳統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糖尿病更容易出現中風。
盡管飲酒與中風的關系眾所周知,但是不同的年齡層對于飲酒導致中風的風險卻還未被評估過。來自捷克的這群科研人員對43年間11,644位瑞典雙胞胎(年齡不超過60歲)的隨訪記錄,包括出院和死亡數據進行了基于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隊列分析,有了許多新的發現。
隨訪的數據顯示有30%的人都得有中風。研究人員再將這群人分為輕,中,重或者不飲酒的人,再從中比較酒精和其他健康風險因素導致的中風情況。研究發現,雙胞胎中,有飲酒習慣的個人中風可能比不飲酒的兄弟或者姐妹明顯高。研究還表明:重度飲酒者比少量飲酒者高出34%的中風風險;中年重度飲酒會使患中風時間提前五年,在不考慮基因和早期生活習慣的情況下;酗酒比其他危險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導致中風的可能危險性更大;而75歲后的人群中風主要誘因還是高血壓和糖尿病。
這項研究首次揭露了酗酒對于中年人中風的風險。其實任何一種酒精如果大量飲用,除去中風危險外,還使血壓身高,導致心臟衰竭或者心律不齊。所以對于中老年,還是推薦少量飲酒,保護心血管。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來自Geisinger的研究人員已確定常見的遺傳變異是中風的危險因素,尤其是對于65歲以上的患者而言。腦小血管疾病(SVD)引起全世界約四分之一的缺血性中風,并且是血管性癡呆的最常見......
近日,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圣安東尼奧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報告稱,大腦中的特定化學物質或是導致酒后難以集中注意力的原因。該研究通訊作者......
近日,發表在著名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的一項研究顯示,飲酒后,乙醛脫氫酶2(ALDH2)基因突變與面部發紅有關,而且喝酒臉紅的人,患胃癌的風險更大。在這項跨種族研究中,研究......
近日,發表在《ScienceAdvances(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大腦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藥物,可以在中風期間和中風后保護大腦。該研究表明,受損的神經元如果沒有......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布萊根與婦女醫院(BHM)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將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血壓控制試驗的結果轉化為大眾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與患者溝通的術語。當2015年收縮壓干預試驗(SPRI......
《NutritionReviews》上的一篇新論文發現,攝取槲皮素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高血壓。這里的研究人員參考了多項評估槲皮素對血壓和血糖水平影響的研究。槲皮素是一種植物色素,常見于許多植物......
肯塔基大學的新研究表明,免疫系統可以靶向大腦特定地區,以改善中風后的恢復。由英國醫學院,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PNAS》雜志上發表的研究表明,中風后B細胞遷移到大腦的偏......
巨噬細胞作為先天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對大腦發育和功能至關重要。近日,來自耶拿大學醫院,波恩大學和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科學家使用一種新穎的方法成功地“看見”了在骨髓中形成的巨噬細胞。利用這項技術......
在本月發表于《TranslationalStrokeResearch》雜志上的文章中,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動物科學家展示了一種新的中風治療方法的腦成像數據,該方法可導致豬在中風后完全康復。UGA......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即使是少量或適量飲酒也會增加機體患癌的風險,在零酒精攝入的人群中,其總體患癌風險似乎是最低的。圖片來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