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8-10 23:59 原文鏈接: T7RNA聚合酶系統基因表達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含有 pT7 控制的外源基因(「痘苗病毒系統基因表達實驗」中「重組痘苗病毒(VTF7-3)感染后的脂質體轉染」)的重組質粒,通過同源重組可整合到痘苗病毒中,并制備重組病毒儲液。將此病毒儲液與 vTF7-3 共同感染貼壁或懸浮細胞,在培養過程中,外源基因被高效的 T7 RNA 聚合酶轉錄,并在感染細胞的細胞質完成翻譯。隨后進行分析鑒定或純化蛋白質。


    此共感染方案適用于大量生產蛋白質,基于這種目的,常使用懸浮培養的細胞(如 Vero 或 HeLa S3)。


    實驗材料 vTF 7-3 痘苗病毒儲液含有 pT7 控制的外源基因的重組病毒儲液貼壁培養的單層 CV-1 細胞/轉瓶懸浮培養的 HeLa S3


    試劑、試劑盒 完全 MEM-10、轉瓶 MEM-5 或 MEM-2.5 培養基胰酶(過濾除菌后凍存于 -20℃)


    儀器、耗材 Sorvall 離心機6 孔組織培養板/用于擴大分析的大組織培養瓶


    實驗步驟


    1. 對于貼壁培養的單層細胞:


    1.1 感染 CV-1 貼壁單層細胞:在病毒感染前一天,用完全 MEM-10 培養基將 5 × 105 細胞/孔加入 6 孔組織培養板培養,直至細胞幾乎匯片生長(一般過夜)。


    1.2 胰酶消化病毒儲液。每份病毒儲液加入等體積的 0.25 mg/ml 胰酶,渦旋混勻,溫育 30 min,每隔 5~10 min 晃動一次。


    MOI 為 10 pfu/細胞可以獲得高水平的蛋白質表達。


    如果還有團狀物,將其冷卻到 0℃,冰上超聲 30 s。可以重復幾次超聲,但超聲的間隔中樣品應當置冰上冷卻(見「痘苗病毒系統基因表達實驗」中「重組痘苗病毒(VTF7-3)感染后的脂質體轉染」)。


    1.3 將兩種胰酶消化的病毒儲液混合。


    1.4 將胰酶處理后的病毒用 MEM-2.5 培養基稀釋至 4 × 107 pfu/ml (每種病毒為 2 × 107 pfu/ml)。


    1.5 吸出培養基,用 0.5 ml 的病毒混合液感染 6 孔板中每孔的細胞,溫育 1~2 h,每隔 15~30 min 晃動一次。


    1.6 加入 2 ml 的 DMEM-10 培養。根據使用的方法,在感染后 5~24 h 分析基因表達。如果純化蛋白質,在感染 2~3 天后收獲細胞。


    注:盡管在感染后數小時就可以檢測基因表達,但一般在病毒感染的晚期進行免疫沉淀、免疫印跡或 Northern 印跡分析,因為這時 T7 控制的基因產物積聚到最高水平。早期分析一般檢測表達蛋白的生物學活性。


    2. 對于懸浮培養的細胞:


    2.1 感染 HeLa S3 懸浮細胞:在病毒感染前,用血球計數器對細胞進行計數, 在室溫下 1800 g 離心 5 min,棄上清。用轉瓶 MEM-5 培養基重懸細胞至 2 × 107 細胞/ml,將其轉移到較小的無菌組織培養瓶或 Erlenmeyer 瓶中。


    2.2 胰酶消化病毒儲液。每份病毒儲液加入等體積的 0.25 mg/ml 胰酶,渦旋混勻,溫育 30 min, 每隔 5~10 min 晃動一次。


    MOI 為 10 pfu/細胞可以獲得高水平的蛋白質表達。


    如果還有團狀物,將其冷卻到 0℃, 冰上超聲 30 s。可以重復幾次超聲,但超聲的間隔中樣品應當置冰上冷卻(見「痘苗病毒系統基因表達實驗」中「重組痘苗病毒(VTF7-3)感染后的脂質體轉染」)。


    2.3 將兩種胰酶消化的病毒儲液混合。


    2.4 將胰酶消化病毒混合物加入濃縮細胞中,37℃ 懸浮培養。


    2.5 將感染后的細胞加入到大的旋轉培養瓶中,用轉瓶 MEM-5 培養基將其稀釋至 5× 105 細胞/ml,37℃ 懸浮培養 1~3 天。


    2.6 收獲細胞,分析或純化表達蛋白(見步驟 1.6 注釋)。


    注意事項


    1. 所有培養都在加濕的 37℃ 5% CO2 培養箱中培養,除非有特殊說明。


    2. 與活細胞接觸的器械和試劑都應該是無菌的,操作也必須無菌。


    相關文章

    實驗全是負面結果,博士生靠“失敗”數據“上岸”

    同學們都在知名期刊發表了論文,自己的研究卻毫無進展;無論實驗如何調整,都像在原地踏步;離提交博士論文進度報告只剩1個月,但連續開展了近1年的實驗卻宣告失敗……接連的失敗,讓ShreyaPramanik......

    實驗全是負面結果,博士生靠“失敗”數據“上岸”

    同學們都在知名期刊發表了論文,自己的研究卻毫無進展;無論實驗如何調整,都像在原地踏步;離提交博士論文進度報告只剩1個月,但連續開展了近1年的實驗卻宣告失敗……接連的失敗,讓ShreyaPramanik......

    穩定性與可塑性:細胞命運的“天平”

    表觀遺傳指的是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基因表達和生物性狀的可繼承變化。細胞命運決定包括細胞身份的維持和轉換,這就涉及到表觀遺傳信息的繼承性和可塑性,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點前沿方向。生命的"......

    華南理工團隊最新成果豐富酵母基因表達

    4月30日,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黃明濤教授課題組對釀酒酵母中的未折疊蛋白響應元件(UPRE)進行了改造,并應用于基因表達的動態調控。該成果以“TailoredUPRE2variantsfor......

    最廣泛靈長類動物大腦研究結果發布

    科技日報北京4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生物學家領導的跨學科小組最近發表了一項史無前例的研究:調查了18種靈長類動物的基因表達與大腦進化之間的聯系。研究成果發表在《......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引力子激發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杜靈杰團隊利用極端條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術,在砷化鎵量子阱中對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集體激發進行了測量,進而在全球首次觀察到引力子激發(引力子模)——引力子在凝聚態物質中的新奇準粒子。3......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人線粒體tRNAt6A修飾對線粒體基因表達調控的多重作用

    1月16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小龍、王恩多團隊在《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Multifacetedrolesoft6Abiogene......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半甲基化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作用

    DNA甲基化是最早發現的表觀遺傳標記之一,在真核細胞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DNA甲基化檢測技術的進步,研究發現DNA甲基化具有完全甲基化和半甲基化兩種狀態,以及可以穩定遺傳的半甲基化修飾。關......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細胞分裂素快速激活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

    細胞分裂素(cytokinin)是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扮演著多種角色,包括維持分生組織、促進維管組織分化、調控葉片衰老和促進再生等。以往研究表明,細胞分裂素的信號傳遞類似于細菌的雙組......

    各類測試需求中常用的分析儀器

    分析儀器是一種用來測量、分析和監測物質性質和組成的工具。它們通常由硬件設備和軟件程序組成,可以用來檢測和分析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參數。常見的分析儀器包括光譜儀、質譜儀、色譜儀、電化學分析儀、生物分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