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衛星10月1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預計將于6日上午進行首次近月制動,使衛星進入繞月周期約為12小時的橢圓軌道。這是“嫦娥二號”衛星能否與月球交會的關鍵。 “嫦娥二號”再度取消中途修正 由于“嫦娥二號”衛星首次中途軌道修正滿足入軌精度要求,原計劃需進行的中途軌道修正5日再次取消。 按照原定飛行控制計劃,嫦娥二號在長達100多小時的奔月途中,將安排大概3次中途修正,以確保衛星精確飛向月球。 在10月2日的中途修正中,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采用針對嫦娥二號任務自主研制的姿控擾動補償模型,對軌道進行了精密計算、反復復核,成功實施了首次軌道中途修正。從對修正后的軌道測量計算結果分析來看,控制非常精準,滿足衛星到達近月制動點的精度要求。 原計劃進行的3次中途修正,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僅用一次修正就達到了預期目標,這標志著該中心軌道測定及控制技術達到精確水平。同時也標志著中國的航天測量精度有......閱讀全文
10月1日,嫦娥二號繞月探測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踏上奔月征程。以下是嫦娥二號衛星的關鍵技術解析:相對“嫦娥一號”的技術改進和不同點 作為二期工程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在總體設計上與嫦娥一號衛星相比,技術上有哪些改進?不同點是什么? 作為探月工程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將
“嫦娥二號”探月路線圖。(制圖:宋嵩 原圖:新華社) 記者10月14日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當天,嫦娥二號衛星與地面進行了天地通信鏈路測試。預計在15日,“嫦娥二號”上所有的有效載荷將全部開機,按計劃對月球進行深入探測。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
自9月28日進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歷時12天的緊張工作中,石家莊鐵道大學校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趙正旭教授及劉展威、佟寬章、王威4人圓滿地完成了嫦娥二號三維可視化前期任務。向全球展現了嫦娥二號發射任務的實時精彩仿真。 “以前是航天可視化,現在是可視化航天。”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10月6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經歷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中途修正,約112小時后,今天,高速飛行的嫦娥二號衛星即將迎來探月征程上的一次嚴峻考驗——近月制動。 這是一次極為關鍵的動作,成功與否決定著嫦娥能否順利被月球捕獲,成為一顆月球衛星繼而完成后續使命。 11時
由于嫦娥二號衛星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效果非常好,衛星運行一切正常,原計劃于10月3日中午進行的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取消。據專家介紹,軌道中途修正的目標就是把衛星在原有軌道上的速度增量拉下來,把增量控制在10米每秒以下,根據2日下午的數字來看,這個速度增量還不到1米/秒。 據介紹,嫦娥二號衛星原
嫦娥三號成功發射 今日1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三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據悉,嫦娥三號將首次實現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為我國探月工程開啟新的征程。 火箭飛行19分鐘后,器箭分離,嫦娥三號順利進入近地點高度21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6.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正在“奔月”途中的“嫦娥二號”衛星今日早上發回第一軌數據。截至10月5日早上7時,首批科學數據接收完畢,容量在1.6G。 繼2日晚首臺科學儀器順利開機之后,正在“嫦娥二號”衛星4日晚又有兩臺科學儀器開機。至此,“嫦娥二號”衛星所搭載的γ射線譜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
“‘嫦娥二號’繞月探測任務三維可視化系統平臺已經研發成功,這幾天進行最后調試,屆時大家會通過這一平臺看到‘嫦娥二號’繞月的精彩之旅。”9月17日,記者連線正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嫦娥二號”繞月探測任務三維可視化系統平臺總負責人、石家莊鐵道大學信息與科學工程學院院長趙正旭教授。 嫦娥二
繼2日晚首臺科學儀器順利開機之后,正在“奔月”途中的“嫦娥二號”衛星第二梯隊又有兩臺科學儀器開機。至此,“嫦娥二號”衛星“奔月”途中需要提前打開的儀器已經全部順利開機。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嫦娥二號”衛星所搭載的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和γ射線譜儀分別于昨日晚間19時25分和35分開機,儀
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云鶴編者的話 從2007年起,本報嘗試約請數、理、化、天、地、生以及工程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就當年度本學科領域的進展進行綜述。目的是幫助讀者梳理世界科技發展脈絡,總結其中隱含的規律,并給出趨勢性判斷和評價。學科述評系列文章
昨日17時40分 30日17時40分,嫦娥一號衛星到達48小時周期軌道遠地點,距地面高度12萬公里,創下我國航天器飛行測控新紀錄。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介紹說,29日18時01分,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入軌后的第三次變軌。截至目前,衛星已繞地球飛行7圈,北京飛控中心向各測控站、船發送
據央視報道 昨日(10月2日)20時37分許,嫦娥二號搭載的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順利開機,目前工作狀態良好。用來探測地月之間空間環境的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是嫦娥二號搭載的七種科學儀器之一,也是嫦娥二號奔月過程中開啟的首臺科學儀器。 據悉,嫦娥二號衛星共搭載7種探測設備,包括CCD立體相機、激光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4日11時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軌道的衛星。后續將在此軌道陸續開展在軌測試和中繼通信鏈路聯試,為年底擇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