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時速1600公里超音速汽車問世
2010年10月17日消息,英國工程師研制出一輛超音速汽車,該車達到1000英里/小時(編者注:約合1600公里/小時)的速度,將創造無法超越的世界紀錄。該車是由1997年曾創造世界紀錄的ThrustSSC(時速達763英里)的設計者理查德·諾貝爾和安迪·格林設計出來的。 這款名為“尋血獵犬”(Bloodhound)的超音速汽車,將搭載新型戰斗機發動機,在車輛加速至300英里/小時后,位于車頂的一種混合火箭發動機將繼續為車輛加速,直至最終的極速。混合火箭發動機,包括一個傳統的火箭和一個單獨的發動機燃油泵,重400千克,長14英尺,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汽車火箭發動機。該賽車的鉛筆形外殼是由航空級鋁鍛造而成的,車身長12.8米,重量是6.4噸,直徑為0.9米的車輪采用高強度鈦合金制造,這是為了防止車輪轉速太快而從車身飛出去。“尋血獵犬”的最大功率為135000匹馬力,相當于180個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功率......閱讀全文
英國時速1600公里超音速汽車問世
2010年10月17日消息,英國工程師研制出一輛超音速汽車,該車達到1000英里/小時(編者注:約合1600公里/小時)的速度,將創造無法超越的世界紀錄。該車是由1997年曾創造世界紀錄的ThrustSSC(時速達763英里)的設計者理查德·諾貝爾和安迪·格林設計
英研制世界最快超音速汽車:時速1600公里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報道,由英國汽車工程師所設計的超音速汽車“偵探犬”(Bloodhound)即將于近日正式開始制造,預計將耗資1500萬英磅。“偵探犬”汽車號稱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汽車,最高設計時速將達到每小時1600多公里。 “偵探犬”汽車鉛筆形狀的外殼將由航空級鋁材所打造
擊穿銀河系的超音速“子彈”現身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對位于銀河系圓盤部位、距太陽約1萬光年的超新星殘骸W44進行了觀測,發現其分子云中有一團與超新星殘骸的膨脹運動大為不同的小型超高速氣體成分,直徑約2億光年,速度約每秒120公里,被稱為“子彈”,以與銀河系自轉相反的方向和速度運行,速度幅值比星際空間音速高出兩位數值
可經受超音速撞擊的蛋白質材料問世
英國肯特大學團隊創造了一種新的減震材料并獲得了專利,這種材料可徹底改變國防和行星科學領域。這種新型的基于蛋白質的材料家族被命名為踝蛋白沖擊吸收材料(TSAM),代表了已知的第一個能夠吸收超音速射彈沖擊力的合成生物學材料,為開發下一代防彈裝甲和彈丸捕獲材料打開了大門,從而能夠研究太空和高層大氣中的超高
可經受超音速撞擊的蛋白質材料問世
英國肯特大學團隊創造了一種新的減震材料并獲得了專利,這種材料可徹底改變國防和行星科學領域。這種新型的基于蛋白質的材料家族被命名為踝蛋白沖擊吸收材料(TSAM),代表了已知的第一個能夠吸收超音速射彈沖擊力的合成生物學材料,為開發下一代防彈裝甲和彈丸捕獲材料打開了大門,從而能夠研究太空和高層大氣中的超高
超音速飛車3D設計圖公開 設計時速1609公里
尋血獵犬SSC超音速飛車說明 北京時間4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4月13日報道,尋血獵犬SSC超音速飛車準備打破由尋血獵犬(Bloodhound)超音速飛車保持的世界陸上速度紀錄,停在皇家騎兵衛隊閱兵場上的原型車與迎面走來的自行車形成鮮明對比。尋血獵犬SSC打算2012年初在英國飛
重啟人類超音速之旅 還有哪些技術問題待解
乘坐超音速客機出行是人類一直渴望實現的夢想。但隨著圖-144項目的終止和協和式客機停飛,宣告人類對于超音速客機的第一輪探索遭遇失敗。超音速客機的概念甚至一段時間無人問津。近年來,隨著航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超音速客機再次走入人們視野,大有重出江湖之勢。 近日,航空業巨頭波音公司宣布將與Aeri
太陽表面拍到超音速噴流 時速達7.2萬公里
據國外媒體報道,意大利天文學家最近拍到一張太陽的特寫照片,展現了太陽表面持續噴出的快速移動超熱氣體形成的噴流。 照片中,一種被稱為“針狀體”的扭曲管狀結構從太陽表面向上噴射,速度可達到每小時4.5萬英里(約合每小時7.2萬公里),遠遠超過音速,而其直徑可達300英里(約合482
超音速榮獲“2022世界電池產業博覽會金獎”
2022年08月10日,超音速(833753)公司的3D 視覺+AI 機器檢測設備榮獲“2022 世界電池產業博覽會金獎”。2022 世界電池產業博覽會為廣交會的一部分。消息后次日,該公司收盤價下調5.24%。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的主營業務為以自主研發的機器視覺系統為核心的自動化智能化視覺缺陷檢測和
電動汽車不只改變汽車動力方式
純電動汽車將給汽車社會的產業鏈、價值鏈、環保鏈帶來哪些改變?隨著一些面向私人汽車消費者的電動車產品緊鑼密鼓地準備上市,比較全面地研究這一課題成為可能。近日,筆者赴萊比錫參加了寶馬集團為全球記者組織的“i2013創新日”活動,通過從可再生能源到車身制造,再到維修保養和充電使用整個流程的觀察,可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