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嫦娥再奔月,華夏續新曲——嫦娥工程科學對話”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舉行。中國科學院探月工程總體部主任、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兼副臺長、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劉曉群,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春來,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副總指揮劉建忠,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數據管理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左維四位嘉賓暢談嫦娥探月經歷。在活動現場,劉曉群將第一個源于中國人自主數據的月球儀贈送給國家科學圖書館。 據劉曉群介紹,該月球儀是探月工程一期的科學成果之一。他說,嫦娥一號有效載荷質量較高,超額完成任務,獲取了月球南北兩極的圖像數據,在此基礎上制出全月面數據,再加上激光數據,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制作出了該三維數據月球儀。 劉曉群介紹說,該月球儀有三大特點。其一,數據源于我國自主的月球探測工程。此前也有月球儀,但數據都不是中國的數據。其二,該月球儀數據量比較豐富,標注了比較著名的在月面著陸或者撞擊的位置,......閱讀全文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質量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圖和月球標準基礎地圖、精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數字高程模型、獨特的近月空間高能粒子和太陽風離子數據…… 從2007年順利升空至今,“嫦娥一號”一直是一顆舉世矚目的耀眼“明星”,而隨著各項科學探測數據和成果陸續出爐,各國科學家對“嫦娥一號”的關注程度有增無減。 6月3
太空不過春節。在地球上空40萬公里處,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并沒放假,它每隔兩小時就把月球繞一圈,剛剛向世人展示了第一幅CCD相機拍攝的月球極地圖像。 星上搭載的滬產科學探測儀器———激光高度計,也已完成對月球南北極黑暗深坑的初步測量,并將數據成功傳回地面,正在制作前人所無的月極三維高程圖。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79歲的歐陽自遠,是我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他參與制定了我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和長遠規劃,并為2008年發射的"嫦娥一號"探測器,設計了具體的科學目標,被譽為我國"嫦娥之父"之一。 去年,我國神州十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順利交會對接、嫦娥三號成功在月球表面實現
太空不過春節。在地球上空40萬公里處,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并沒放假,它每隔兩小時就把月球繞一圈,剛剛向世人展示了第一幅CCD相機拍攝的月球極區圖像。 星上搭載的滬產科學探測儀器———激光高度計,也已完成對月球南北極黑暗深坑的初步測量,并將數據成功傳回地面,正在制作前人所無的月極三維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