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將出臺多項加快科技創新配套政策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日前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等工作。 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包括:運用財政補助機制激勵引導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鼓勵各地開展創新券補助政策試點,應用政府購買制度激勵科技創新,保障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用地和允許房屋分割轉讓,補助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發展,建立風險補償金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扶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財稅等系列政策,賦予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自主處置權,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權改革,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股權獎勵可進行股權確認,完善科技人員職稱評審政策,多種途徑解決高層次人才安居問題。 據了解,這些改革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將在近期準備召開的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正式推出。 近年來,廣東不斷優化自主創新環境,率先出臺了全國首部地方性自主創新促進條例,并加快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去年6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閱讀全文
廣州市科技創新大會提出做廣東科技創新的“領頭羊”
廣東省要做全國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廣州市要做廣東科技創新的“領頭羊”。在2日召開的廣州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廣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任學鋒提出,要增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擔當意識,勇于承擔起全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領頭羊”的責任。 廣州創新大會有“干貨”,出臺了廣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
廣州市科技創新大會提出做廣東科技創新的“領頭羊”
廣東省要做全國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廣州市要做廣東科技創新的“領頭羊”。在2日召開的廣州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廣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任雪峰提出,要增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擔當意識,勇于承擔起全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領頭羊”的責任。 廣州創新大會有“干貨”,出臺了廣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
廣東將出臺多項加快科技創新配套政策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日前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等工作。 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包括:運用財政補助機制激勵引導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鼓勵各地開展創新券補助政策試點,應用政府購買制度激勵科技創新,保障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用地和允許房屋分割轉
廣東撥付首批6500萬元科技創新券
省科技廳、省財政廳日前下發開展科技創新券后補助申報的通知,明確首批補助金額6500萬。省科技廳、省財政廳根據各地區已兌現的科技創新券金額,按照補助標準,確定補助額度。 據了解,科技創新券實際上是一種“創新貨幣”,即政府向企業發放創新券,企業用創新券向研發機構、研發人員購買科技成果或研發、設計
廣東科技創新券首批發放 6500萬助力中小微企業創新
近日,廣東省科技廳、省財政廳下發開展科技創新券后補助申報的通知,這是今年出臺的《廣東省政府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又一個落地的配套政策。補助對象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科技服務機構和高校科研機構。首批補助金額6500萬,由兩廳根據各地區所兌現的科技創新券金額進行撥付。 為了扶持科技型中小
廣東出臺深化科技體制 改革與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決定
7月7日下午,廣東省委政研室和廣東省科技廳聯合召開新聞座談會,學習和貫徹《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記者在會上獲悉,《決定》是6月21日正式頒發的,該《決定》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全國第一個頒布實施的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
廣東出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與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決定
廣東省將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聚焦計算與通信集成芯片等8大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搶占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制高點。6月21日正式印發的《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出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措施。《決
廣東大力推進高新區科技金融創新 探索融合新途徑
廣東國家級高新區擁有上市企業157家,占該省A股上市企業的40%。11月7日,在江門高新區召開的廣東全省國家級高新區科技與金融結合推進會上,副省長陳云賢表示,歷經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廣東高新區成功探索了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有效途徑,成為引領廣東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和自主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力指數2022》發布
12月1日,正在四川成都舉辦的“第五屆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天府論壇”(下稱:“天府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首次發布了《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力指數2022》報告。 報告以全球19個國家的32個科技創新中心為評價對象,構建了包括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環境和科技創新影響4個一
用科技創新激活“社會創新”
創新惠民是兩會的老話題了,其魅力在于常議常新,每年都能看到新進展,每年都可以有新期待。 總體講,科技創新惠及民生途徑有兩條:一條是直接途徑,比如研發新藥品,幫助人們消除病痛;一條是間接途徑,科技創新提供技術平臺和手段,人們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社會創新”,尋求解決就業、教育、醫療、扶貧和慈善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