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體過熱療法可摧毀癌組織對周圍健康組織無副作用
在11月23日于美國加州長灘召開的美國物理學會第63屆年會上,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找到了利用納米粒子尋找并殺死癌組織的新方法。該方法采用提高癌細胞溫度的途徑摧毀癌組織,同時不對周圍健康組織產生副作用。 研究參與者包括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工程和機械系研究生莫茹蒂·梁露克薩和系主任伊希沃·普理教授,此外還有印度研究人員冉簡·甘古理。 在會議報告前,普理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情況。他表示,在完善新療法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鐵磁鈴(ferrofluids)作為進入并殺死癌細胞的納米粒子,其效果最理想,同時生物排異性最小。鐵磁鈴是一種流體,在磁場的作用下會呈強磁化狀態。 由于鐵磁鈴具有極強的滲透性,通過靜脈注射入動物體內后,可在外界磁場作用下滲入癌細胞組織內。隨后,采用高頻變化磁場給鐵磁鈴加熱,結果導致癌變組織死亡。研究人員稱此為磁流體過熱療法。 通常,在41攝氏度至45攝氏度范圍內的溫度便足以減緩或阻止......閱讀全文
磁流體過熱療法可摧毀癌組織 對周圍健康組織無副作用
在11月23日于美國加州長灘召開的美國物理學會第63屆年會上,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找到了利用納米粒子尋找并殺死癌組織的新方法。該方法采用提高癌細胞溫度的途徑摧毀癌組織,同時不對周圍健康組織產生副作用。 研究參與者包括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工程和機械系研究生莫茹蒂·
新法使用磁性納米粒子治療癌癥
俄羅斯聯邦科學和高等教育部新聞中心稱,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科研人員發現了磁納米粒子在鐵磁流體中的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性,該特性對于開發新的癌癥治療方法非常重要。烏拉爾聯邦大學科研人員阿列克謝·伊萬諾夫表示,利用鐵磁流體中磁納米粒子的特性可對抗癌癥,例如磁熱療法。該方法在電磁場作用下“加熱”患者的身體或器
納米診療法:高熱納米粒子局部殺滅癌細胞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的學者們在硅納米粒子的基礎上,研發出了核磁共振成像(MRT)的新型對比劑,它可以同時被用來診斷和治療腫瘤類疾病。這一研究結果公布在《應用物理學雜志》上。 生物醫學工程物理學院教授兼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教授維克托·季莫申科說,最新研究是納米診療法的典
磁性納米粒子/磁性納米顆粒在生物醫學方面的應用 一
概述磁性納米粒子/磁性納米顆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是近年來發展迅速且極具應用價值的新型材料,在現代科學的眾多領域如生物醫藥、磁流體、催化作用、核磁共振成像、數據儲存和環境保護等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科學家、工程師、化學家和物理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納米技術使得生
北京化工大學劉緒博Science發文,發現一種新型磁性液體
北京時間7月19日,Science在線發表了北京化工大學軟物質高精尖中心最新研究成果 “Reconfigurable ferromagnetic liquid droplet” ,即可重構的鐵磁性液滴,或稱液態磁鐵。該研究發現一種新型磁性液體,通過控制磁性納米粒子在水油界面的自組裝,最終成功引導
日研發新型磁貼能有效殺死癌細胞
日本物質和材料研究機構日前說,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利用熱量和化療藥物同時攻擊癌細胞的磁貼。在實驗中,這種磁貼成功地誘導上皮性惡性腫瘤細胞高效凋亡。 鱗狀細胞癌屬于上皮性惡性腫瘤的一種,可發生于較多的組織和器官,90%以上的食道癌、80%以上的宮頸癌和30%以上的肺癌屬于鱗狀細胞癌。
放療結合光熱治療宮頸癌取得進展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致死性疾病,每年約50萬人被確診為宮頸癌,每年死于宮頸癌的患者高達近30萬人。放療是治療宮頸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針對宮頸癌早期的患者以及不適合手術的人群。然而,傳統的放療治療效果有限,并且存在嚴重的毒副作用。當射線照射腫瘤部位時,只有一小部分射線被腫瘤組織吸收,而大部分射線通
ACS Nano:利用磁性納米團簇殺死難以觸及的腫瘤
磁性納米顆粒是一種微小的物質,只有十億分之一米那么小。它已經顯示出了抗癌的前景,可以很容易地用注射器注射到腫瘤中,讓這些顆粒可以直接注射到癌變部位。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改進的技術,利用磁性納米團簇殺死難以觸及的腫瘤。 一旦注入腫瘤,納米顆粒就暴露在交變磁場(AMF)中。這個磁場使
ZetaPALS測定磁納米粒子的Zeta電位
? ? 磁納米粒子因其獨特的性質,在生物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在磁納米表面修飾一層水溶性的熒光聚合物,不僅可以改善磁納米的水溶性,還可以賦予其熒光性質。分子刷型水溶性熒光共軛聚電解質/磁納米粒子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生物應用。? ? 1.陰離子分子刷型水溶性熒光共軛聚合電解質修飾的磁性納米粒子復合材料(M
納米藥物穿上癌細胞的“馬甲”有望以癌治癌
記者日前從廣東醫科大學藥學院獲悉,該學院博士鄭明彬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蔡林濤合作,在同源靶向納米載藥可視化精準治療癌癥方面取得新突破,發展了“以癌治癌”的新療法,研究成果近日在納米領域頂尖期刊《ACS Nano》上發表。 鄭明彬介紹,其研究團隊構建了包載吲哚菁綠(ICG)的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