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可復制改革經驗多項涉及檢驗檢測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可復制改革試點經驗的通知》國發〔2014〕65號。其中涉及 質檢總局負責的包括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全球維修產業檢驗檢疫監管等多項內容(見各部門任務分工表)。 《通 知》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一年多來,上海市和有關部門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制度創新為核心,在建立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等方面, 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成果,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可復制改革試點經驗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通知》 稱,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一年多來,上海市和有關部門以簡政放 權、放管結合的制度創新為核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在建立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 度、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閱讀全文
電子監管碼制度不該因噎廢食
日前,因不滿國家食藥監總局強制推行電子監管碼,湖南養天和大藥房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一紙訴狀將其告到北京一中院,請求確認國家食藥監總局強制推行電子監管碼的行政行為屬于違法。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宣布,暫停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取消強制執行電子監管碼掃碼和數據上傳的要求。此后,19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又發布
山東建立最嚴環境監管制度
山東省政府日前批轉省發改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將以更大的勇氣、智慧和韌性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山東省指出,按照中央部署,合理調整消費稅征收范圍和稅率,將部分嚴重污染環境、過度消耗資源的產品等納入征稅范圍;開展深化礦產
湖北黃石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管手段
今年以來,湖北省黃石市質監局堅持問題導向,深入開展調研摸底,加強質量管理制度建設,強化監管手段,確保任何環節不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一是多措并舉抓好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推進部門齊抓共管,市政府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定期召開工作聯席會議,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加強考核力度,對特種設備違法
食品安全擬建最嚴格監管處罰制度
據新華社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和薄弱環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 >>食品安全 全過程最嚴格管理 會議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指出,保障食品安全關系每個消費者切身利
排污許可制度 依證監管正在發力
“基礎地位更加明確、環境管理更加優化、主體責任得到明晰、依證監管正在發力。”談到排污許可制度取得的成效和進展,生態環境部環評司司長劉志全說。 正如劉志全所言,按照《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要求,2018年全國排污許可制改革任務穩步推進,核發淀粉等6個行業排污許可證1.2萬余張,提前一年核
我國立法取消食品“免檢制度”不留監管空白
????? 全國人大常委會28日表決通過食品安全法。為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 ??????食品安全法還規定: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食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樣檢驗。 ????? ?實行免檢制度是監管部
建立最嚴格的食品 藥品安全監管制度
國務院近日批轉了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紅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是今年改革工作的一個鮮明導向和突出特點。 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意見》提出,要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公立醫院改革的同時,
北京將建食品原產地追溯制度全程監管生產交易
日前,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貫徹質量發展綱要實施意見2014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提出要在重點領域加強質量安全監督。北京將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在食品的生產、交易中,職能部門可全程監督管理。 《計劃》提到,加強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
廣東建立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
廣東今年將"構建三個平臺"--政務公開信息平臺、投訴舉報平臺和信用監管平臺保障食品安全監管,主動向社會公開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建立起統一規范、社會充分參與的綜合性舉報投訴平臺,通過落實信用分級監管和"黑名單"等制度。這是記者從今天召開的食藥監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廣東省食藥監局局長段宇飛表示,
我國建立完善進口食品安全監管制度
我國建立了一整套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和保障措施,確保了進口食品的安全,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俞太尉近日對媒體如是說。 俞太尉表示,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建立了一整套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和保障措施,確保了進口食品的安全,主要從風險管理、檢驗檢疫、質量安全監控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