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發布
中化新網訊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正式印發了修訂后的《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新《預案》)。新《預案》共分為7章,分別為總則、組織指揮體系、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應急響應、后期工作、應急保障和附則。 與2005年印發實施的《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相比,新《預案》吸納了近年來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的有效經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 一是明確了突發環境事件的定義和預案的適用范圍,對突發環境事件進行了界定,明確包括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和輻射污染事件。 二是完善了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體制要求,明確了國家、地方的組織指揮體系架構及其相應職責,并要求地方根據需要設立現場指揮部,將各部門在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中的職責放在附件,通過國家環境應急指揮部組成及工作組職責方式進行闡述。 三是完善了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機制,細化了預警信息發布和預警行動措施,從預警分級、預警信息發......閱讀全文
山東出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出臺《山東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預案》要求,提高政府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及危害,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維護環境安全。 ■突發環境事件分為幾級? 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
濟南出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山東省濟南市日前印發《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Ⅰ級)、重大環境事件(Ⅱ級)、較大環境事件(Ⅲ級)和一般環境事件(Ⅳ級)4個級別,相應預警分別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警報,顏色依次為紅色、橙色、黃色、藍色。 _a
新版《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發布
中化新網訊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正式印發了修訂后的《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新《預案》)。新《預案》共分為7章,分別為總則、組織指揮體系、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應急響應、后期工作、應急保障和附則。 與2005年印發實施的《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相比,新《預案》吸納了近年來突發環境事件
解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于2015年3月19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審議通過,以環境保護部令第34號印發公布,自2015年6月5日起施行。 《辦法》將進一步明確環保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定位,從風險控制、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后恢復等4個環節
淄博出臺應急預案-突發環境事件分級處置
山東省淄博市日前出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對突發環境事件分級、部門分工、信息報送等進行規范,提高政府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控制和消除、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及危害。 《預案》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
北京市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頒布
《北京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13年修訂版昨日由市環保局官網頒布。相比2008年版本,新預案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分級作出大幅調整,事件導致死亡人數在各個等級均作出下調。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死亡,即為“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另外,大氣污染事件首次被列入突發環境事件的分類因素之一
解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環境損害評估推薦方法
圖為5月26日,河南省“2015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現場。 “直接經濟損失”、“區域生態功能喪失程度”,作為確定突發環境事件級別的重要依據,目前評估缺乏統一的量化依據,給突發環境事件定級和責任追究工作帶來困難,也是造成環境案件“立案難、審理難、判決難”的重要原因所在。 環境保護部前不久印發的
集中應對突發環境事件--貴州成立環境應急專家組
記者日前從貴州省環保廳了解到,貴州省環保廳首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專家組正式成立。 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喀斯特地貌突出、地下溶洞暗河豐富、功能性缺水的省份,貴州省目前正大力實施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積極預防應對、及時有效處置以水環境污染為代表的突發環境事件,將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損失減小到最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必要時越級上報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正式印發了修訂后的《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新《預案》)。與2005年印發實施的《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相比,新《預案》吸納了近年來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的有效經驗,在多個方面進行了調整和完善。 新《預案》調整了分級標準,從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生態環境破壞、輻射
貴州發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貴州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貴州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預案》要求,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事發地的縣(市、區、特區)政府及其環境保護部門必須在事件發生后1小時內,向市(州)政府及其環境保護部門報告。 《預案》規定,突發環境事件按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特別重大(Ⅰ
青海啟動應急聯動機制處理環境突發事件
青海省環保廳和安全監管部門日前啟動聯動機制,通過信息互通,發揮應急隊伍在技術、裝備和經驗上的優勢,有效整合資源,提高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防范和處置能力。 據青海省環保廳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青海省突發性環境事件數量不斷上升,多數與生產安全事故緊密相連,啟動應急聯動機
應對突發性污染事件-山西首次演練環境應急監測
山西首次演練環境應急監測,應對突發性污染事件 山西省環保廳23日傳來消息稱,該廳首次組織全省性環境應急監測演練活動,旨在提高快速反應和有效應對各類突發性污染事件等能力。 山西省環保廳稱,此次環境應急監測演練活動經過半年多的精心籌備,活動在山
國家環保標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發布
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防止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規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國家環保部制定并批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并予發布。 標準名稱、編號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污染損害評估工作程序規定》
為規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污染損害評估工作,及時確定事件級別,環境保護部日前印發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污染損害評估工作程序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規定》中所稱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污染損害評估(以下簡稱污染損害評估),是指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期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進行
山東發布油氣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通知,正式發布我省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以進一步增強應對、防范能力,及時有效地處置我省境內石油天然氣生產儲運中突然發生的安全事件,保障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據介紹,本應急預案所涉及突發事件具體包括:生產儲運安
滬蘇浙區域環境合作-突發事件啟動應急聯動監測
行政有區劃,生態無邊界。今天,上海、江蘇、浙江環保部門簽署了《滬蘇浙邊界區域市級環境污染糾紛處置和應急聯動工作方案》。根據方案, 浙江湖州市、嘉興市,上海青浦區、嘉定區、金山區,江蘇蘇州市將成為一個“環保共同命運體”,不僅要共享跨界區域水環境、空氣質量環境以及污染事件應急監測等數據,還
山西將建應急聯動機制--加強突發大氣環境事件預警
近日從山西省氣象局了解到,2013年,山西省將建立極端氣象條件下大氣污染防控和突發大氣環境事件預警應急聯動機制,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能力建設,服務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今年,山西省將建設主要城市環境氣象觀測站網,建立極端氣象條件下大氣污染防控和突發大氣環境事件預警應急聯
廣州發布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報道: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實施了《廣州市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在相對集中區域(10平方公里)一日內接用戶反映200次以上,屬于一般供水突發事件(Ⅳ級)。 據了解,廣州市十區二市有城鎮供水企業42家,51家自來水廠。其中,廣州市中心城區(包括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黃埔
痛定思痛-甘肅出臺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預案
6月30日,甘肅省環保廳正式印發《甘肅省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預案》。《預案》明確,各地環境監測站出現飲用水源地異常監測數據后,在核實數 據的同時1小時內上報當地環保局和上一級環境監測站;將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并對應三級應急響應。
環保部5月將舉辦“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監測項目”培訓
根據國家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監測項目進展情況,環保部還將在5月份舉辦兩期集中培訓,確保項目實施績效。 此前,4月22-26日,環保部在國家發改委順義培訓中心舉行了國家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監測項目第一期培訓。培訓邀請中國質譜協會、美國INFICON公司有關質譜專家授課,培訓主要內容為可移動式氣相色譜/質譜聯
河南出臺應急預案-重大突發環境事件1小時內上報
今后在河南,初步判定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的,須在1小時內向省政府和環保部報告。 9月11日,新修訂的《河南省環境保護廳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出臺,對全省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處置、應急報告、應急響應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 按照《預案》要求,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由省環保廳環境應急指揮領導小
生態環境部印發《重特大突發事件空氣應急監測工作規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有效應對火災、爆炸、泄漏等引發的特別重大、重大(以下簡稱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空氣污染,準確掌握事發地周邊及附近敏感點空氣污染狀況,確保應急監測工作科學、有序開展,我部組織制定了《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空氣應急監測工作規程》。現印發給你們
甘肅分析突發環境事件發生規律
甘肅省環境應急中心日前對2011~2013年參與調度處置的突發事件進行了統計分析,從事件類型、信息來源、發生地區、發生時間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分析甘肅省突發環境事件發生規律。 據統計,甘肅省環境應急中心參與調度的79起突發事件中,23起均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占總數的29%。從事件類型來
基層處理突發環境事件能力亟待提升
隨著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生產活動日益加快,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影響損失也相應增加。突發環境事件是指在瞬間或者短時間內由于大量污染物質的排放、泄漏,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和破壞,給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的環境事件。主要包括核污染事故、劇毒農藥和化學品的泄漏、擴散事故,易燃易爆物的泄漏、爆炸,
甘肅隴星銻業有限公司尾砂泄漏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綜述
2015年11月23日21時左右,甘肅隴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選礦廠尾礦庫溢流井破裂,尾砂泄漏,導致溢流井周圍大量尾礦漿經太石河進入西漢水,形成了自甘肅省西和縣境內太石河至四川省廣元市白龍江入嘉陵江前、長度為344公里的污染帶,跨甘、陜、川3省。環境保護部迅速反應,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副部長翟青親
《突發事件醫療應急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政策解讀
一、制定背景 為進一步指導和規范全國突發事件醫療應急工作,提升緊急醫學救援能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研究制定了《突發事件醫療應急工作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 二、主要內容 《辦法》對突發事件醫療應急信息發現和報告、醫療應急處置和保障全流程進行了規范和要求,明確了
《山西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發布
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山西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發布修訂后的《山西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隱瞞、謊報、緩報,不得隱匿、偽造、毀滅有關證據。 《預案》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應依法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
2015年全國突發環境事件減少141起
4月13日北京報道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15年突發環境事件基本情況。2015年,全國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330起,較2014年減少141起,其中重大事件3起,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322起。 環境保護部直接調度處置突發環境事件82起,包括重大事件3起,較大事件3起,一般事件76起。3起
北京將更快公開重大突發環境事件信息
環境核查審批、環境狀況公報和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等信息,擬作為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的重點內容之一,而且公開時間由國家規定的20個工作日提前為15個工作日。 近期發生的幾起公共事件表明,嚴峻的環保形勢加重了公眾的敏感情緒,對于涉及環境安全等問題,社會的信息公開訴求與日俱增。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21日對
國家衛健委:鍛造突發事件醫療應急“核心力量”
“重大突發事件一旦發生,我們能按類型高效調派國家層面的專家趕赴現場開展傷員救治工作,還可以開展遠程多學科會診。”7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發布會上表示,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應急隊伍共同形成了我國突發事件醫療應急工作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