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機可能引起聽力損傷
戴耳機可能引起青少年聽力損傷風險加大。國外有研究顯示,12%—15%的青少年受到娛樂噪聲的影響,而且發病一般在頻繁使用耳機5—10年之后,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所以迄今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中國聾兒康復中心副主任趙蕾告訴記者,2015年第16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主題是“安全用耳,保護聽力”。希望喚起全社會對非職業性噪聲,特別是娛樂性噪聲的重視;另一方面,呼吁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強對娛樂場所及相關企業的噪聲執法檢查,創建安全的聽力環境。 第16次全國“愛耳日”活動將圍繞“安全用耳、保護聽力”的主題,大力宣傳非職業性噪聲對聽力健康的損害,提高全社會安全用耳,保護聽力的意識;宣傳普及安全用耳知識,教育推動社會公眾養成安全用耳習慣,科學使用有音響功能的電子產品,防護各類娛樂性噪聲;大力宣傳有關噪聲治理的政策、法規和知識,推動建設健康聆聽環境。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有聽力殘疾......閱讀全文
戴耳機可能引起聽力損傷
戴耳機可能引起青少年聽力損傷風險加大。國外有研究顯示,12%—15%的青少年受到娛樂噪聲的影響,而且發病一般在頻繁使用耳機5—10年之后,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所以迄今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中國聾兒康復中心副主任趙蕾告訴記者,2015年第16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主題是
噪聲對聽力的危害及防護
聲音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但是,過多過強的聲音卻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給人類帶來危害,這一類的聲音我們稱它為噪聲。所謂噪聲從廣義上講,就是人們不需要的聲音,比如機器的轟鳴、繁忙吵鬧的交通、高音喇叭等等,甚至美妙的音樂,在你不
污染變能源 噪聲發電服務綠色智能耳機
城市除了帶有異味的空氣、炫目的景觀燈會帶來污染外,噪聲也是城市生活不可避免的一個污染源。在環保設計師眼中,噪聲可以成為難得的資源。這款綠色智能耳機內置共振腔,聲波接受器和蓄電池,吸收聲波后轉換為電力供耳機工作。試想如果在沸騰的足球賽場,欣賞酣暢淋漓的比賽之余,球迷的尖叫聲一定會為這款耳機儲存長久
過節放鞭炮竟失聰?
“我也沒干什么呀,怎么就感覺一邊耳朵聽不清呢?”大年初八,28歲的小黃一臉苦惱找到醫生。經診斷,小黃患上了噪音性耳聾。2018年3月3日是第19個國際愛耳日,主題為“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喉科雷蕾博士提醒:拒絕長期噪音污染是保護聽力的有效措施,保護聽力應從細節做起。
噪聲性聾無有效藥物治療重在預防
環境噪聲,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隨著現代工業和軍事的發展,環境噪聲普遍存在,噪聲污染成為世界性七大公害之一。正常環境噪聲強度在30~40 dB,比較安靜舒適;當超過 50 dB(夜間為45 dB)就可能影響睡眠和休息,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
頭戴式耳機扭轉試驗機、耳機扭轉試驗機、扭轉試驗機
用途:本機用于檢耳機測扭轉試驗,采用PLC及HMT控制系統,可設扭扭轉次數壽命后,耳機機功能是否正常,正反轉一次計一次數。觸摸屏畫面調協顯示,操作方便。二、技術參數:1,測試工位:1-3個2,旋轉次數:0-60次/分鐘3,角度范圍:-25°+25°4,步進電機:220V/750W5,機臺總體尺寸:1
研究發現相位均衡對耳機重放影響
耳機作為最常用的聲重放設備,在現代通信、家用音頻播放器、虛擬現實、智能硬件、聽力康復等領域應用廣泛。均衡耳機到鼓膜的傳遞函數對增強耳機聲重放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已有的研究大部分聚焦在如何進行耳機傳遞函數的幅度均衡,而沒有考慮相位均衡的影響。 對此,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噪聲與振動重點實驗
聽力減退的檢查
(一)內耳MRI檢查 MRI水成像技術可以清晰地顯示內耳膜迷路,耳蝸,前庭以及與之相連的上、外、后3個半規管。MRI檢查能滿意地顯示先天性異常,了解內耳發育及發育不良的程度和部位,如Michel畸形、Mondini畸形、內耳發育不全聾和蝸管球囊發育不全聾等。內耳發育不良在MRI圖像中表現為部分
聽力減退的診斷
對每一耳聾患者應盡可能找出耳聾原因,詳細詢問病史對耳聾的診斷極為重要。在病史詢問中應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1、耳聾為先天性或后天性 先天性者常為螺旋器及有關結構未發育或發育不良。后天性者與內耳末梢感受器變性有關。 2、有無遺傳因素 在重度小兒耳聾中,約半數屬于遺傳性。 3、耳聾是否伴有其
新研究發現:青蛙肺部能充當“降噪耳機”
為了成功交配,許多雄蛙會坐在一起,向潛在配偶發出叫聲。這時,問題就出現了——每個試圖在人聲鼎沸的雞尾酒會上聽清別人說話的人都會遇到:一只雌蛙是如何在背景噪音(包括其他蛙類的聲音)中聽到并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呢?現在,研究人員可能找到了答案。 3月5日,一篇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