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數據顯示食物輻射污染升降水平
2013年2月,距離日本東京東北地區200公里處的郡山市內一家超市的新鮮農產品 圖片來源:Natsuki Sakai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后的一項大規模食物檢測項目給科學家提供了觀察核泄漏事故后,不同食物中放射性物質峰值變化的獨特方法。 近4年過后,首批數據分析確定了福島居民多項研究的結果:幾乎沒有人食用超過日本放射性污染嚴格限制的標準的食物。 2011年3月11日,海嘯引發的劇烈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災難。來自反應堆的大量氣體向周圍地區釋放出大量放射性同位素,這些同位素再次被風雨等自然搬運作用擴散到更遠的野外,落在植物上并滲入土壤中。 日本政府隨后禁止出售可能受到影響的產品,包括葉子類的蔬菜,因為它們可以通過葉子吸收放射性元素,并且禁止食用由當地牧草間接生產的牛奶。該國政府還發起了一項普遍的監視活動,在食物進入超市之前,對其中的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如銫-137進行抽樣檢查,并禁止生產商或地區出售超標食品。......閱讀全文
福島核電站多處溢出放射性污水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1日表示,受20日降雨影響,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污水從福島第一核電站蓄水罐群周圍的多處防漏圍堰內溢出。經過檢測,有6處溢水點的污水中鍶90的濃度超過暫定排放標準,不排除放射性污水流入海洋的可能性。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他們已在6處溢水點檢測出鍶90濃度超標,最高為“
日本福島核電站多處溢水放射性超標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1日稱,受降雨影響,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污水從福島第一核電站蓄水罐群周圍的多處防漏圍堰內溢出。經檢測,有6處溢水點的污水中鍶90的濃度超過暫定排放標準,不排除放射性污水流入海洋的可能性。 ????東京電力公司稱,已在6處溢水點檢測出鍶90濃度超標,最高為“H2南”蓄
日本公布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擴散圖
圖為顯示東日本全境土壤中核素銫的分布圖。照片由文科省提供。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近日在巖手、富山、山梨、長野、岐阜、靜岡6縣展開調查,對含有福島核事故釋放核素銫的土壤分布進行測定,11月11日公布了擴散圖。日本文科省還制作了包括此前已測定地區在內的東日本全境圖,基本展現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性污水再次外泄
中新網11月21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20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再次發生放射性污水外泄事故。 當地時間11月20日上午8點左右,東京電力公司職員發現,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性污水凈化處理中心有污水外泄現象。發現時,已有176公升污水蔓延到凈化處理中心的水泥地上。 據悉,
福島核電站排放逾千噸放射性污水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7日宣布,16日從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放到海中的低濃度放射性污水達到約1130噸,據估計其中所含的能夠釋放β射線的放射性物質約885萬貝克勒爾。 東京電力公司16日宣布,受第18號臺風帶來的大雨影響,很可能有水從福島第一核電站院內蓄水罐周圍的防漏圍堰內溢出,為此
福島核電站發現大范圍放射性核燃料碎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37.shtm 中新網3月5日電 (陳彩霞)3月5日,日本共同社報道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 據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對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安全殼內部的調查結果顯示,來自熔落核燃料(燃
福島核電站含高濃度放射性物質污水停止泄露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2011年3月23日發布的照片顯示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部建筑物受損情況。 中新網4月6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6日,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污水已經停止向海中泄露。 據悉,5日下午起,東電公司往連結2號豎坑的管線周邊注入特殊化學藥劑,以
福島核電站高放射性污水排放迫在眉睫
日本文部科學省10日發表的關于東北和關東地區最大輻射量最新觀測結果顯示:超出震前值的宮城、茨城及栃木等縣的輻射量均有所下降,群馬縣的已降至震前水平。該結果是根據9日17時至10日9時期間的輻射量進行觀測后得出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西北方約30米處的福島縣浪江町附近,10日10時38分測得的輻射量為2
福島核電站將再產生大量放射性廢棄物
東京電力公司7日宣布,由于福島第一核電站要進行反應堆報廢作業,在2027年度前,將新產生包括高放射性瓦礫在內的約56萬立方米廢棄物,其中16萬立方米需要新設保管設施。 福島第一核電站院內現在已經保存了30多萬立方米的瓦礫和砍伐的樹木等,這些廢棄物都是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時產生的。由于東京
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海水放射性污染范圍擴大
東京電力公司22日下午宣布,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以南8公里處,檢測到海水中的放射性碘-131濃度達到標準值的80.3倍,核電站以南16公里處這一濃度為標準值的16.4倍,確認海水遭受放射性污染的范圍在擴大。 東京電力公司說,盡管核電站污染海水范圍有所擴大,但核電站排水口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