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首次以微衛星發射納衛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當地時間6日凌晨首次利用微衛星發射了一顆納衛星,即其太陽帆飛行器“納米帆-D”(NanoSail-D)。這標志著NASA不但發射成功了一顆擁有獨立系統的衛星,且這顆衛星又成功進行了“二級展開”——發射出一顆更小的衛星。 除人們所知的常規衛星外,衛星按其重量還可分為微衛星、納衛星(又稱納型衛星)、皮衛星等等規格。常規衛星一般重量要由500公斤起,而納衛星質量通常大于1公斤而小于10公斤,它是基于微電子技術、微機電技術、微光電技術等微米/納米技術而發展起來的新型微小衛星,亦是當前國際航天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納衛星質量比微型衛星更輕,這就要求其一體化設計和集成度更高。 “快速、經濟可承受、科學與技術衛星”(FASTSAT)是一顆微衛星,其旨在提高次級科學技術有效載荷以較低成本進入太空,被認為是高度協同概念的解決方案,可滿足實驗、有效載荷和發射進程的需求。該衛星于今......閱讀全文
NASA首次以微衛星發射納衛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當地時間6日凌晨首次利用微衛星發射了一顆納衛星,即其太陽帆飛行器“納米帆-D”(NanoSail-D)。這標志著NASA不但發射成功了一顆擁有獨立系統的衛星,且這顆衛星又成功進行了“二級展開”——發射出一顆更小的衛星。 除人們所知的常規衛星外
NASA擬用納衛星開展行星探索
研究人員將在今年夏天測試進入探測器原型的穩定性。 雖然低地軌道上有越來越多與面包差不多大小的小型衛星在采集數據,但這種低成本技術尚未被應用于觀測太空中的物理現象。不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技術專家杰米·艾斯珀正在推進一個“改變游戲規則”的概念——利用立方體納衛星
微衛星DNA的特點
⑴種類多、分布廣,并按孟德爾共顯性方式在人群中世代相傳。在基因組中平均50kb就有一個重復序列,突變率低(< 0.04%)。⑵在人群中高度多態,其多態信息含量容量超過70%。其多態性表現為正常人群的不同個體某一基因位點重復序列的重復次數可不一樣,同一個體的兩個同源染色體上重復次數也可以不一樣,即微衛
微衛星標記的概念
微衛星標記(microsatellite),又被稱為短串聯重復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s)或簡單重復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是均勻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組中的簡單重復序列,由2~6個核苷酸的串聯重復片段構成,由于重復單位的重復次數在個
微衛星DNA的特點
⑴種類多、分布廣,并按孟德爾共顯性方式在人群中世代相傳。在基因組中平均50kb就有一個重復序列,突變率低(< 0.04%)。⑵在人群中高度多態,其多態信息含量容量超過70%。其多態性表現為正常人群的不同個體某一基因位點重復序列的重復次數可不一樣,同一個體的兩個同源染色體上重復次數也可以不一樣,即微衛
微衛星DNA的特點
⑴種類多、分布廣,并按孟德爾共顯性方式在人群中世代相傳。在基因組中平均50kb就有一個重復序列,突變率低(< 0.04%)。⑵在人群中高度多態,其多態信息含量容量超過70%。其多態性表現為正常人群的不同個體某一基因位點重復序列的重復次數可不一樣,同一個體的兩個同源染色體上重復次數也可以不一樣,即微衛
微衛星標記的分類
Weber 將微衛星分為3 類:單純(pure) SSR、復合(compound) SSR,和間隔(interrupted) SSR。所謂單純SSR 是指由單一的重復單元所組成的序列,如(AT) n;復合SSR 則是由2 個或多個重復單元組成的序列,如(GT)n(AT)m;間隔SSR 在重復序列中有
微衛星DNA分析技術
微衛星DNA(MicrosatelliteDNA),又稱為短小串聯重復(Shorttandemrepeats,STR)或簡單重復序列(Simplerepeatsequence,SRS或SSR),廣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組中,常見的有二、三、四核苷酸重復序列,約占真核生物基因組的5%,其基本構
微衛星DNA的基本介紹
微衛星DNA,重復單位序列最短,只有1~6bp,串聯成簇,長度50~100bp,又稱為短串聯重復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廣泛分布于基因組中。 其中富含A-T堿基對,是在研究DNA多態性標記過程中發現的。1981年Miesfeld等首次發現微衛星DNA,其重復單位長
序列標記微衛星的定義
中文名稱序列標記微衛星英文名稱sequence tagged microsatellite;SIMS定 義染色體上已定位的、核苷酸序列已知的微衛星重復序列。應用學科遺傳學(一級學科),基因組學(二級學科)